江丹虹 衷明華
(韓山師范學院化學系,廣東 潮州 521041)
實驗作為每年必考的知識點之一,考查的方式是靈活多變,但主要以文字型、圖象型或圖表型的形式出現(xiàn),這些題目往往是來源于課本中的某一部分知識,但也有些來源于課外的積累,在命題時進行了組合。
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4.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對常見的物質進行檢驗、分離和提純,能根據(jù)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據(jù)實驗試題要求,做到:
(1)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2)了解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
(3)分析或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合理結論;
(4)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1.實驗室制氨氣:Ca(OH)2(s)與NH4Cl(s)(藥品都為粉末狀),其中Ca(OH)2不能換成NaOH,因為NaOH堿性較強,會腐蝕玻璃。試管略向下傾斜;向下排空氣法;且收集試管口塞一團棉花(KMnO4制取O2發(fā)生裝置試管口也要塞一團棉花)。
2.溫度計放置位置:①測蒸汽(分餾.蒸餾)水銀球與支管口下端相平;②測反應液(用濃硫酸、乙醇制取乙烯)水銀球浸沒反應液;③測水?。悍庞谒小?/p>
3.冷凝水:下口進,上口出。
4.注意原電池的正負極,電解池的陰陽極是否相反。
5.濃硫酸的稀釋:沿玻璃棒將濃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斷攪拌。
6.萃?。嚎摧腿┻x擇是否正確(如萃取碘水中碘用酒精,這是錯誤的)。
7.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塞):只盛酸或強氧化性物質;堿式滴定管(下端有乳膠管):只盛堿,不能盛酸和強氧化性物質。
分液漏斗看分層后溶液所屬層是否描述正確(密度比水小的,在上層的一般有苯,甲苯或烴;密度比水大的,在下層的有除甲苯以外苯的取代物或四氯化碳等);分液時,下層溶液從下口出,上層溶液從上口出。
圖 氣體收集裝置
8.此裝置可用于收集H2、NH3、HCl、NO2等氣體(因為此時沒有規(guī)定從那一邊進從那一邊出)。
1.收集氣體:物質的摩爾質量M大于29時,長進短出;M小于29時,短進長出。
2.防倒吸[原因:壓強會驟減]:①吸收NH3,HCl氣體時用倒扣漏斗貼在水面,若導管伸入液面,須在水下層;②加四氯化碳等密度比水大的有機溶劑,注意此時導管要伸入有機層;③*制乙酸乙酯實驗:導管不能伸入液面,否則會倒吸,溶液用飽和NaCO3或飽和NaHCO3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
3.裝置氣密性:先處理為密閉體系,使體系中的壓強以一定形式呈現(xiàn)出來。
4.吸氧腐蝕,使體系壓強降低;析氫腐蝕,使體系壓強增大。
5.簡易啟普發(fā)生器(以制H2為例,打開活塞,容器內壓強與外界大氣壓相同,球形漏斗內的稀硫酸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容器中,與鋅粒接觸,產(chǎn)生H2;關上活塞后,由于酸液繼續(xù)與鋅粒接觸,H2依然生成,此時容器內部壓強大于外界大氣壓,壓力將酸液壓回球形漏斗,使酸液與鋅粒脫離接觸,H2不再產(chǎn)生。)
1.測中和熱:看是否漏“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溶液轉移:看是否漏“玻璃棒”。
3.鋁熱反應:看下端是否漏“盛細沙的蒸發(fā)皿”。
1.Fe(OH)2的制?。耗z頭滴管伸入液面(正常情況下膠頭滴管垂直于試管正上方),且在試管上方封一層有機層。
2.Fe(OH)3膠體:往沸水中滴加氯化鐵,不能往氫氧化鈉加氯化鐵。
3.亞鐵鹽保存,加Fe粉和對應的酸。
4.銀氨溶液配制:往AgNO3溶液加氨水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5.新制Cu(OH)2懸濁液配制時,堿須過量,否則與含-CHO有機物反應看不到磚紅色沉淀,如蔗糖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加新制Cu(OH)2懸濁液共熱觀察不到現(xiàn)象(無用氫氧化鈉,調節(jié)至堿性)。
6.實驗制硝基苯時,應先將硝酸與濃硫酸混合后再加入到苯中。
7.容量瓶的查漏:在容量瓶內裝入半瓶水,塞緊瓶塞,用右手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將其倒立(瓶口朝下),觀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將瓶正立且將瓶塞旋轉180°后,再次倒立,檢查是否漏水,若兩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圍皆無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經(jīng)檢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加水→倒立→觀察→正立,瓶塞旋轉180°→倒立→觀察)。
8.pH試紙:測氣體時,先潤濕;測液體時,不能先潤濕。
9.坩堝灼燒時,蓋子要打開。
10.一般情況下讀取量筒中溶液的體積時,視線應與溶液的凹液面相切的刻度相平,但讀取水銀的體積較特殊,視線與水銀凸液面相切的刻度相平。
11.制取溴苯無需加熱裝置,而制取硝基苯需要加熱裝置。
12.Cl2和石灰乳反應制得漂粉精,而不是跟澄清石灰水反應制得。
13.濃硫酸和濃硝酸在常溫下可以使Al、Fe、Cr鈍化,原理都是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隔了進一步的反應。
堿石灰、氫氧化鈉:堿性干燥劑,只能干燥堿性或中性氣體。
濃硫酸、五氧化二磷、硅酸:酸性干燥劑。
氯化鈣:中性干燥劑,但不能干燥氨氣,因為CaCl2會與NH3反應生成CaCl2·8NH3。
洗氣瓶放液體干燥劑,U型管放固體干燥劑。
1.pH試紙讀數(shù)時讀到整數(shù)。
2.滴定管讀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3.量筒讀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4.托盤天平讀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5.電子分析天平讀到小數(shù)點后四位。
1.液體存放在細口瓶中,固體存放在廣口瓶中。
2.酸式滴定管(有玻璃塞):只用于盛放酸或強氧化物質;堿式滴定管(有乳膠管):只盛堿。
3.NaHCO3與NaCO3
圖 藥品的存放
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碳酸氫鈉發(fā)生分解生成的水回流到試管底部,造成試管破裂。
4.簡易啟普發(fā)生器
圖 簡易啟普發(fā)生器
使用的四個條件:
①多孔塑料板上只能放塊狀或顆粒狀固體;
②反應生成的氣體溶解性小;
③反應無強熱放出;
④旋轉導氣管活塞控制反應進行或停止。
1.(江蘇卷6)下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圖 實驗裝置
解析:A中收集NH3裝置無棉花,(棉花的目的是防止氣體對流,在較短的時間內收集滿NH3);B中右邊燒杯中電解質溶液應是CuSO4,C是實驗中常見檢查氣密性的裝置,長頸漏斗的下端有伸入液面以下,用止水夾夾住導管,處理為密閉體系,通過長頸漏斗向密閉容器里加水,看是否在漏斗的下端形成一段穩(wěn)定的液柱,從而得知氣密性如何,C對;收集比空氣重的氣體應該是長進短出故D錯。答案:C。
2.(09年廣東化學3)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用25ml堿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溶液;
B.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需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
C.蒸餾時蒸餾燒瓶中液體的體積不能超過容積的2/3,液體也不能蒸干;
D.將金屬鈉在研體中研成粉末,使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更安全。
解析:堿式滴定管不能裝酸性和強氧化性溶液,KMnO4為強氧化性的物質,此時量取KMnO4應該用酸式滴定管,所以A錯。pH試紙測定溶液時,不能用蒸餾水濕潤使用,會使測得的數(shù)值偏小,當測定氣體時,pH試紙才需要先用蒸餾水潤濕,所以B錯。鈉若磨成粉末,會使得反應速率加快,與水反應更加劇烈,不安全,D錯。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