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 要:我們現(xiàn)在所述的符牌,大多數(shù)人認為為遼代契丹人所發(fā)明,遼代之前沒有符牌一詞合稱,但有符和節(jié)并用,契丹人根據(jù)自身特點以及習慣改符和節(jié)為符和牌,符用于軍事,調(diào)兵遣將之用,牌則有任命官員、傳達圣旨、賞賜功臣、身份象征、授命憑證等多種用途。“牌”在元代又稱“符”,金、銀牌與金、銀符,合稱為牌符。元代的符牌淵源于遼金時期的符牌制度,但又具有濃厚的草原特點。
關(guān)鍵詞:元代;符牌;功用;制度
中圖分類號:K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1-0036-04
一、符牌的淵源
目前為止,對“符”的記載最早出自《史記·五帝》:“軒轅氏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符制起于此。符的前身應(yīng)是夏商時代玉制的“牙璋”。據(jù)《周禮·春官·典瑞》云:“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编嵭⒁嵥巨r(nóng)曰:“牙璋琢以為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fā)兵,若今時以銅虎符發(fā)兵。”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辯證》云:“牙璋,判合之器也,當于合處為牙,如今之合契。牙璋。牡契也,以起軍旅,則其牝宜在軍中,即虎符之法也?!薄稇?zhàn)國策·秦策》中道:“穰侯使者,操王之重,決裂諸侯,剖符于天下,征敵伐國,莫敢不聽?!狈木唧w解釋見于漢劉熙《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于書上,付使傳行之也”。介紹了其制為上有書①。漢許慎《說文解字》:“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從竹付聲。”介紹了其功能為信物憑證。牌,南朝《玉篇》:“牌為牓也”。宋《集韻》:“牓,木作,木片也”??芍频某跻鉃槟酒?。
而我們現(xiàn)在所述的符牌,大多數(shù)人認為為遼代契丹人所發(fā)明,遼代之前沒有符牌一詞合稱,但有符和節(jié)并用,契丹人根據(jù)自身特點以及習慣改符和節(jié)為符和牌,符用于軍事,調(diào)兵遣將之用,牌則有任命官員、傳達圣旨、賞賜功臣、身份象征、授命憑證等多種用途。
在我國歷代封建王朝中,元代版圖最為遼闊,為有效治理空前遼闊的大一統(tǒng)國域,元王朝建立了水陸通道、驛站、遞鋪、關(guān)卡等配套的龐大交通網(wǎng)絡(luò)。與此相應(yīng),交通發(fā)達,驛傳快捷,還應(yīng)輔以符節(jié)檢驗制度,否則使者無憑證,文書難核實,也就談不到軍國要務(wù)的保密性和神圣性。除了通常的璽印憑證形式外,在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長期實踐中,元朝統(tǒng)治者逐漸創(chuàng)設(shè)、完善了一套很有特色的符牌制度。元代符牌類型甚多,功能和使用范圍各不相同。
“牌”在元代又稱“符”,金、銀牌與金、銀符,合稱為牌符。元代的符牌淵源于遼金時期的符牌制度,但又具有濃厚的草原特點,下面就從符牌的分類、歷史用途、功能、目前發(fā)現(xiàn)等幾個方面談?wù)勗姆脾凇?/p>
二、元代符牌的分類及用途
從形制上來看,元代符牌分為長牌和圓牌,依照級別長牌又可分為虎頭金牌、素金牌、銀牌、以及特制種類。
一類是三品以上所佩帶的“虎頭金牌”?;㈩^金牌即取“虎符”之義,在牌子上方刻有雙虎相向圖案?!对贰け尽发壑姓f:“萬戶佩金虎符。符趺為伏虎形,首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株之別。千戶金符,百戶銀符。”趺就是“螭首龜符”的趺。是說符座成伏虎的形狀?!睹身^備錄·官制》中曾對虎頭金牌有云:“太師、元帥所佩金牌,第一等貴巨,帶兩虎相向,曰‘虎頭金牌。上以漢字刻:‘天賜,成吉思皇帝圣旨,疾字樣。其次是銀牌,文字與金牌相同④。
“虎頭金牌”又簡稱為“虎頭牌”、“金虎符”,亦簡稱為“虎符”。《新元史》⑤卷九十六所記的“三珠虎符”全稱就是“三珠虎頭金牌”。因“虎頭牌”上所嵌寶珠數(shù)量有異,故將其劃為無珠、單珠、雙珠及三珠四個級別,故道:“雙虎符三顆明珠重,受金吾元帥封”。
再有一類為“素金牌”,牌面素凈無內(nèi)容,即一般所說“金牌”或“金符”。《元史》卷二百一十記錄道:賞賜來使為“素金牌”,元雜居《虎頭牌》中既有帶雙護符金牌的說法,又談到若有得力手下,就將金牌予其佩用,這就說明金牌有等級之分,而“虎符金牌”就高于“素金牌”②。
第三類為“銀牌”,佩戴者等級稍低,一般為六、七品官員。《元史》卷一百五十一王義傳有對銀牌的記載:“木華黎送銀牌十,賜有功者”?!对贰芬话偃痪硭俑鐐饔涊d,此人精于騎術(shù),常住于軍隊又極賦口才,為人謹慎,“得佩銀符”。
另有一類金牌,因特殊用途而造牌,故量少且圖飾、文字別于他類。《元史》卷三十五記:以黃金符鐫文曰:‘翊忠徇義迪節(jié)同勛,賜西域親軍副都指揮使欽察”?!对贰肪硪话偃瞬亗饔洠骸昂笾猎迥辏?339),以七寶玉書龍虎金符,賜丞相伯顏”。這些都是一時特典,非常制。
圓牌依照級別可分為海青牌、虎頭牌、金字圓牌、銀字圓牌以及特殊形制。
圓牌也叫圓符,《元史·兵志》中說:“遇軍事之急,則又以金字圓符為信,銀字次之”。又“至元二十三年四月,福建,東京兩行省各給圓牌兩面。奧魯赤出使交趾,先給圓牌二面,今再增二面,于脫歡太子位下給發(fā)。南京行省起馬三十匹,給圓牌二面”。此外,又有這樣的描述:仁宗延祐元年朝中有存置鋪馬圣旨與金字園牌的數(shù)量為三百多件,到四年時,翰林院管納所有圣旨,且再添五十面金字圓牌,對于金字圓牌的派用,必須經(jīng)中書省,樞密院,且主要為軍情大事,不可隨意派發(fā)⑥。
一是海青牌。因牌上刻有“海東青”圖飾而得名,“海青牌”則是其簡稱,因形為類圓又名“海青圓符”。海東青是東北地方所產(chǎn)的一種鷹,全名為海東青鶻,性鷙悍而迅速,最受蒙古人喜愛。海青牌持有者往往有特殊或者極高的權(quán)利,此牌符僅限于通報緊急軍情,交乘驛者佩戴?!对贰肪硎d:“臨洮、鞏昌、通安等10個驛站,非有海青符者,不聽乘傳。”佩戴海青牌還可不經(jīng)由正站(驛站)而由望云站取捷徑往返。望云站是專為傳遞緊急軍情而立的驛站?!对贰肪硭暮途砦逡辉俪霈F(xiàn)“敕非軍情毋行望云驛”。途中若鋪馬糧食有缺可自由征用?!昂G嗯啤庇钟薪鸷G?、銀海青之分?!对贰肪硪话僖皇恕八魞夯鸲紓鳎浧湓皇谟杞疸y字海青圓符5枚?!?
二是虎頭圓牌。圓牌上刻有虎頭圖案。此種牌子作用類似長形牌的虎頭牌。
三是金字圓牌,牌型簡單樸素,無圖飾、紋樣,用于軍情大事,其用途與素面金牌相似,但更強調(diào)軍事調(diào)遣?!对贰肪矶挠洠骸胺擒妱?wù)急速者,毋給金字圓牌”。
四是普通銀字圓牌《元史》卷四十二有:“典瑞院給淮南行省銀字圓牌三面”的記載。除卻以上四類,圓形牌還有一種象牙圓牌?!对贰肪硪话倭愣羞@樣的描述:凡是有急事需夜出大都、上都各城門者,需要有圣旨與象牙圓符才能通行。象牙圓牌為專用符牌。
《刑法志》記載道:“軍情大事,佩給金字圓符。其余小事,止用御寶圣旨。軍情急務(wù),給銀字圓符。其余止御寶圣旨,若濫給者,從臺憲官糾察之?!边@里對金、銀兩種圓牌的用法雖有區(qū)別,但不曾說到海青符。⑦按《元史》本紀在至元十八年以前專記海青符通用事,二十三年以后,則專記圓符通用事。至元二十一年三月《世祖紀》中說:“三月壬戌更定虎符?!雹嗤茰y海青符在這一年被更定為金、銀圓符或金、銀圓牌。金字、銀字圓符,其牌面文字是鍍金或鍍銀,現(xiàn)在看到的銀字圓牌實物為鐵質(zhì),只是在字表面鍍銀一層。但海青牌至今尚未有出土實物,具體形態(tài)質(zhì)地無法考證。
三、元代符牌的功能
元代符牌依照功能大致可分為三種,身份證明,賞賜獎勵,傳驛信物。
符牌作為身份標識,一般多用金銀牌,以不同形質(zhì)來區(qū)別佩戴者的官位大小、級別高低?!对贰肪硎哂羞@樣的描述:梁會官職為吏部尚書,佩以三珠虎符,陳孚為禮部郎中,則佩金符?!对贰肪硪话俣t斉_傳記他為武略將軍,佩銀符,后來“攻樊城有功,換金符”?!对贰肪硪话傥迨涊d:張晉亨謝受皇帝賜其金符,理由是他認為虎符是國之功勛所持,其將領(lǐng)已配虎符,再受則亂國制。帝益喜,改賜璽書、金符?!睹身^備錄》中有這樣的記錄:成吉思汗時期,金牌持有者非勛即貴,持牌猶如持圣旨,行事方便,形為兩虎相對,故名虎頭金牌,。再就是素金牌與銀牌,均刻有:“天賜成吉思汗皇帝圣旨,疾”字樣?!逗陧^事略疏證》曾記錄:在窩闊臺時期,平金、銀牌及虎頭金牌帶者為韃人。《元史·百官志》中對不同官級的配符有詳細介紹:中萬戶配以從三品虎符,管軍五千以上。配正四品金牌予其副萬戶。下萬戶配以從三品虎符,管軍三千以上,從四品金牌配予其副萬戶。其官皆世襲,有功則升之。管軍七百以上之上千戶,所配為從四品金牌,其副千戶則配正五品金牌,中千戶則配以正五品金牌,管軍五百以上,其副千戶配從五品金牌,而管軍三百以上者皆配從六品銀牌,上萬戶府正五品,中萬戶府從五品,俱金牌,下萬戶府正六品銀牌。下百戶所百戶一員從七品銀牌。”元代“牌符”,依官級而分配,其中虎頭金符配于三品,四、五品則配素金牌,銀牌則配于六、七品官員?!对贰け啤酚涊d道,虎型金符配于萬戶,明珠鑲嵌于牌首,數(shù)量有三珠,雙珠,單珠之別。這些史料反映出,不同形質(zhì)的牌符代表官員的不同身份等級。⑨由于元代空前遼闊的疆域以及多民族統(tǒng)一的特殊歷史背景,符牌作為賞賜獎勵的用途也就更為頻繁,元朝在建立及管理過程中為了統(tǒng)一各地區(qū)、各民族,收服少數(shù)民族、安撫民心、取信于民,符牌以其獨特的功效發(fā)揮著表獎功績的歷史作用?!对贰吩涗浀剑禾鏁r期有十金符,十九面銀符賜予夔州路行省楊大淵,以獎其部下,世祖四年時,將璽書,金、銀符賜予來附十一族,十七年時,各賜虎符、金符于總管張瑄,千戶羅壁,以彰其平定之功,成宗三年時,賜虎符于來貢國世子。文宗二年“云南威楚路之蒲蠻猛吾來朝,愿入銀為歲賦,詔為置散符一及土官三十三所皆賜銀符”。牌符又代表獎勵,其功用譬如近代以來的勛章、獎牌等,多為君主賜予臣子或?qū)㈩I(lǐng)授予部將。符牌作為信物是它最原始的功能,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誠信,誠信是對人提出的內(nèi)在要求,不受外物限制,而符牌的產(chǎn)生便是對人類在誠信上約束的外在限制。《元史·兵志·站赤》中有“驛,傳之譯名也,蓋以通達邊情布宣號令……,凡站,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其給驛傳璽書謂之鋪馬圣旨。遇軍務(wù)之急則又以金圓符為信,銀字者次之”。又《經(jīng)世大典·站赤》序云:“站赤者,國朝驛傳之名也。凡站,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引車,水則以舟。其應(yīng)給驛者皆以璽書。而軍務(wù)大事之急者,又以金字圓符為信,銀字者次之。其符信皆天府掌之,其出給在外者,皆國人之為官長者之主,他官不得與也?!眰鬟f圣旨與通報軍情而取信于驛站是符牌的一大功用,且均用圓牌。
四、目前發(fā)現(xiàn)的符牌情況
(一)長形牌
1.1934年在熱河某地發(fā)現(xiàn)的成吉思汗銅質(zhì)金字圣旨長牌,首部有一圓形掛孔,正面書寫“天賜成吉思汗圣旨疾”,背面為契丹字。此牌已經(jīng)流入日本,收藏于原日本京都大學。
2.1934年,同時發(fā)現(xiàn)的同一類型的另一塊長牌右上角殘缺,質(zhì)地、文字與上一塊相同,也已經(jīng)流入日本,收藏于日本原天理大學
3.1845年,在俄境內(nèi)第聶伯河畔出土長牌,銀質(zhì)金字,首部刻有龍、鳥紋飾且兩面均為回鶻蒙文,牌首有圓孔。
4.1846年發(fā)現(xiàn)于俄國葉尼塞州米奴辛斯克的銀質(zhì)金字長牌,牌子上部有可以系帶的圓孔,一側(cè)刻有“口字四十二號”六個漢字。銀牌兩面均刻有八思巴蒙文?,F(xiàn)收藏于俄羅斯國家遠東博物館。
5.1853年于俄國貝加爾湖附近的紐克斯克出土的銀質(zhì)金字長牌,。它與1846年在米奴辛斯克出土的銀牌為同一類型,銀牌兩面均為八思巴蒙文,兩塊牌子上的文字只有一個字母不同。
6.羅振玉《增訂歷代符牌圖錄》下卷第五頁有一“元國書銅牌”,長條形,首部由虎形紋飾,下有一圓形掛孔,正反面均為八思巴文。⑩
7.20世紀中葉我國熱河省曾出土一塊銀質(zhì)金字牌,這塊牌子存于日本。不過這塊牌子其正面是漢文:“天賜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是契丹文字,意思為“宜速”、“走馬”或“快馬”。
8.原滿洲國立博物館收藏了一枚長牌殘片,僅存首部圓孔及部分牌身,銅質(zhì)金字,正面殘存“天賜”二字。
9.1998年,在內(nèi)蒙清水河縣發(fā)現(xiàn)一塊純銀圣旨牌,上有八思巴文,牌子上端圓孔邊緣刻有漢字編號:“丁字四十號”?,F(xiàn)藏于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1
10.1998年12月,廊坊文物站大城縣收購站從農(nóng)民手中購得金字銀牌一塊。正面為漢字,反面為契丹字,內(nèi)容與熱河發(fā)現(xiàn)的相同。現(xiàn)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
11.1998年,河北省廊坊市文物商店征集到一枚長牌,長21.7cm,寬6cm,銀質(zhì)金字,首部由圓形孔,牌正面有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有契丹文。
12.2000年,在內(nèi)蒙索倫鎮(zhèn)發(fā)現(xiàn)一塊金牌,兩面均為八思巴蒙文,與在俄羅斯、清水河發(fā)現(xiàn)的大致相同,意思就是:“皇帝的圣旨不可悖逆,若違背將被問罪”。此外其上還有漢字“張字九十六號”,此牌黃金所占比例為58.44%,是名符其實的“金牌”?,F(xiàn)藏于內(nèi)蒙古大學民族博物館。12
(二)圓形牌
1.1881年波茲德涅夫在俄國科學院學報上發(fā)表了在俄國托木斯克州巴卡塔爾斯克出土的鐵質(zhì)銀字圓牌首部雕琢有虎頭紋樣,牌面上有豎排八思巴蒙文五行,反面文字相同。
2.1925年北京曾流傳過的“防奸”銅質(zhì)圓牌。牌通高12.7cm,直徑11.6cm,正面首部有獸頭紋飾,牌面內(nèi)鑄有方形輪廓兩重,內(nèi)書寫一個“令”字,左右兩側(cè)寫有“關(guān)偽防奸,不許借帶,違者治罪”的漢字,輪廓外圍雕飾有纏枝紋,圓牌右側(cè)邊輪上刻畫有“地字五十號”五個字。另一面上有回鶻蒙文、八思巴蒙文、波斯文共兩行?,F(xiàn)此牌已經(jīng)流入蘇聯(lián)。13
3.1962年,揚州在拆除元代舊城時,在南門西城根內(nèi)側(cè)出土了一塊銅質(zhì)圓牌,牌高17cm,寬14cm,圓牌的一面為漢字,中間一行為“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左右分別為“公務(wù)急速”,“持此夜行”,左側(cè)還有“玄子拾號”四字。牌的另一面有波斯文和八思巴文各一行。銅牌的上端鑄有雙面葉蒂紋飾,紋飾上有圓穿。此牌現(xiàn)存于揚州博物館。
4.1965年,甘肅省博物館在蘭州征得一塊虎頭圓牌,該牌外形與俄國托木斯克出土的完全相同,正反兩面均有虎頭花紋,正面是八思巴文,意為“皇帝圣旨,如若不遵從,即要問罪!”背面為漢字:“公務(wù)急速,持此長行。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牌子上有漢字編號:“玄字拾號”。牌子并有佩帶的圓環(huán)。這就是“虎頭圓牌”。現(xiàn)存于甘肅省博物館。14
5.1985年,在內(nèi)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發(fā)現(xiàn)一枚銅質(zhì)圓牌,其上文字種類繁多,正面刻有漢、藏、八思巴文,背面刻有波斯、八思巴、畏兀兒蒙文,此牌首部有圓孔,其上漢字為“天字拾二號夜巡牌”。15
6.199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西藏歷史檔案薈萃》一書公布了由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收藏的一塊鐵質(zhì)金字圓牌,圓牌直徑11.5cm,頂端有蹋鼻獸圖樣,有一圓穿,牌的兩面為八思巴蒙文,這塊牌子和上面所提到的兩塊鐵質(zhì)銀字圓牌鐫刻的文字內(nèi)容都一樣,為“靠長生天的氣力,皇帝圣旨,誰若不從,即要問罪”。現(xiàn)應(yīng)被作為圣物收藏在西藏的扎什倫布寺內(nèi)。
五、小結(jié)
元代符牌承襲了遼金時期的符牌制度,且更具草原文化特色,由于其形質(zhì)、功能不同,類型較為多樣。對于元代符牌的研究,其局限性在于,實物資料較少,相關(guān)文獻不足,已出土實物多為殘損或流失;元代符牌制度對以后符牌的發(fā)展與衍變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注 釋:
①顧云卿.符牌與傳信——中國古代證明文化漫談之四.中國公證,2005.
②門巋.論元代的符牌系列[J].東南大學學報,2007,9(6).
③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④史樹青.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考[J].中國文物報,2000(4).
⑤新元史[M].北京:中國書店,1988.
⑥沈乾芳.元代站赤研究[D].碩博學位論文,2005.
⑦喬今同.元代的符牌[J].考古,1980(6).
⑧陳永志.蒙元時期的牌符[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
⑨李曉.新發(fā)現(xiàn)元代金牌及元代牌符文獻研究[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1).
⑩羅振玉.增訂歷代符牌圖錄[M].民國14年(1925) 影印版.
11 陳永志.內(nèi)蒙古清水河縣發(fā)現(xiàn)一符元代鎦金銀牌[N].中國文物報,1998-12-13(1).
12 包祥.新近在內(nèi)蒙古發(fā)現(xiàn)的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語金質(zhì)圣牌[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2000(4).
13 韓建華.河南洛陽出土5枚元代“防奸”銅令牌[J].考古,2003(9).
14 蔡美彪.元代圓牌兩種考釋[J].歷史研究,1980(4).
15 照那斯圖.內(nèi)蒙古科右中旗元代夜巡牌考釋——兼論揚州等處發(fā)現(xiàn)的夜巡牌[J].民族語文,1994(4).
(責任編輯 孫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