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師:同學(xué)們好。
生:老師好。
師:今天陳老師要帶大家學(xué)一首詩歌。這首詩你們已經(jīng)預(yù)習(xí)過了,對吧?
生:對。
師:誰來讀一下題目?舉手的人太棒了。
生:木瓜。
師:木瓜,整個題目有幾個字啊?看到了嗎?
生: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師:你的普通話真標(biāo)準(zhǔn),比我好,讀得好。你再讀一下。
生: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師:好,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詩經(jīng)——預(yù)備,起。
生: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師:平時有沒有見過這么奇怪的題目的詩歌或者是文章?你們是三年級學(xué)生了,在你們的課本里面有沒有出現(xiàn)過這么怪的題目?
生:沒有。
師:兩個字點(diǎn)一個點(diǎn),兩個字點(diǎn)一個點(diǎn),然后再加一個詞,沒有,是吧?那么預(yù)習(xí)的時候,有誰理解過這六個字嗎?有沒有?沒有。沒有讀過這六個字,我們一個詞一個詞地來看一下。有誰知道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任何信息?有沒有?以前有沒有讀過《詩經(jīng)》里面的詩?
生:讀過。
師:哪些?
生:第一首。
師:你能讀第一首,太了不起了。第一首是什么?《詩經(jīng)》里面的詩,第一首是所有老師都會的,你的爸爸媽媽肯定也會,叫做《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生:君子好逑。
師:那看來是讀過,所以呢,關(guān)于《詩經(jīng)》里的一點(diǎn)點(diǎn)信息,你肯定說得出來,對不對?我想問一下,《詩經(jīng)》為什么要加一個“經(jīng)”啊,直接是“詩”不就行了嗎?有沒有想過?看看這個“經(jīng)”,是什么部首?
生:絞絲旁。
師:對,常跟“經(jīng)”搭配的一個字叫“緯”,緯線的“緯”,是一個絞絲旁加一個“偉大”的“偉”去掉單人旁,知道這個字吧?經(jīng)和緯,在古代是跟我們穿的衣服有關(guān)系。我們用織布機(jī)織布的時候,一條縱的線,要統(tǒng)籌整匹布,那條線叫作經(jīng),如果那條線斷掉的話,一整匹布都織不了了。緯是什么,我們現(xiàn)在在地球儀上面也能看到,地球儀上面有什么?豎的線就是經(jīng)線,橫的線就是什么?
生:緯線。
師:如果在一匹布上面,經(jīng)線和緯線出現(xiàn)問題的話,這匹布是不能織下去的,也就是說,“經(jīng)”可以把一匹布串起來,而且是最重要的,其位置不可替代。那么可見這本《詩經(jīng)》在所有的詩歌里面,它的位置怎么樣?
生:不可替代。
師:對了,是不可替代的!你說得太好了。因?yàn)檫@本書從古到今都被列為四書五經(jīng)之一,后來圍繞這九本書,又發(fā)展到十三經(jīng)。以前,剛剛學(xué)說話的孩子就要學(xué)《詩經(jīng)》,學(xué)生更要熟讀《詩經(jīng)》。有的人皓首窮經(jīng)一輩子在研究《詩經(jīng)》,都沒有研究透。如果我們用一點(diǎn)點(diǎn)時間來講完整本《詩經(jīng)》的含義那當(dāng)然是不可能的。不過,有些常識我們應(yīng)該了解一下。比如,你們看剛才這六個字里面,中間那個詞是什么?衛(wèi)風(fēng),對吧?有沒有同學(xué)對它有疑問,什么叫作“衛(wèi)風(fēng)”,知道不知道?也不知道。那么陳老師給大家看個資料,《詩經(jīng)》分為三大部分,風(fēng)、雅、頌三部分。這三部分誰找到了?衛(wèi)風(fēng)在第幾部分?
生:第一部分。
師:對,第一部分就是這個“衛(wèi)”字,它是什么意思呢?中國古代有很多人喜歡去民間收集一些民歌,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后呈給天子看。尤其是在周朝,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會有這種民歌收集官員,專門去收集民歌。你唱一首歌,有可能就會被民歌收集官員帶回去給周天子聽。“衛(wèi)風(fēng)”就是指衛(wèi)國這個地方的一些風(fēng)俗習(xí)慣,總共有十五國風(fēng)?!帮L(fēng)”就是指國風(fēng),整個國民的風(fēng)氣,都在詩歌里面反映出來,你說多有意思!我們今天就專門學(xué)衛(wèi)風(fēng)里的一首詩。你們之前有沒有讀過?
生:讀熟了。
師:陳老師想問一下,如果平時你要學(xué)一篇文章或一首詩歌,你一般分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學(xué)?學(xué)習(xí)方法是最重要的??!有沒有總結(jié)過自己的方法?很簡單,陳老師告訴你,你只要掌握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預(yù)習(xí)。第二,上正課的時候?qū)P?,跟老師交流。第三個呢?
生:復(fù)習(xí)。
師:你看這就叫舉一反三了,我一說你們就知道了,預(yù)習(xí)、聽課、復(fù)習(xí),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所有學(xué)習(xí)優(yōu)秀的人都離不開的學(xué)習(xí)方法。那誰來展示一下預(yù)習(xí)情況,把這首詩讀一讀?
生:木瓜。投我以木瓜。
師:把整個題目讀出來?!霸娊?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生: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師:我覺得他讀得很流暢,而且聲音好,尤其是普通話比我標(biāo)準(zhǔn),太感謝你啦!還有沒有同學(xué)想讀?舉手的同學(xué)全部讀,來,詩經(jīng)——預(yù)備,起。
生: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師:非常好,看來你們已經(jīng)讀得很熟練了,如果按照一般的情況,陳老師已經(jīng)可以不教了,只是今天我有一個新的內(nèi)容要教給大家。你們看我板書的題目下面的副標(biāo)題是“吟誦教學(xué)”,對不對?你有沒有在腦子里面打個問號,什么是吟誦啊?哦,也沒有!好,那么我們今天往下學(xué)的內(nèi)容,就不僅僅是這么讀了,而要把每一個字讀飽滿。我們先來看,剛才大家讀這個字讀什么?(板書:匪)
生:匪。
師:匪,對,讀慢一點(diǎn),“匪——報——也”,讀。
生:匪報也。
師:匪的意思就是——看注解,是什么意思?
生:非。
師:就是“不是”,記住這個字的意思了,那么整首詩,看起來它的節(jié)奏都是——你看,有沒有發(fā)現(xiàn),總共有幾節(jié)?
生:三節(jié)。
師:格式幾乎都是怎么樣的?
生:一樣的。
師:好,現(xiàn)在陳老師讓大家看一下,這一組詞,讀出來。
生:瓊琚,瓊瑤,瓊玖。
師: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點(diǎn)?
生:這三個詞中第一個字都是“瓊”。
師:都是“瓊”,對,你的眼睛是火眼金睛,好眼力。
生:這六個字都是王字旁的字。
師:都是王字旁的字,對吧?來看一下,你看它們都有一個“瓊”字,“瓊”能組個詞嗎,以前學(xué)過這個字沒有?
生:沒有。
師:“王京瓊”,現(xiàn)在我們這樣說,對不對?“瓊”是什么意思呢?“瓊”就是美玉的意思,非常美的玉就叫“瓊”。那么陳老師給大家看,這個王字旁,現(xiàn)在我們都稱它為王字旁,六個字都是王字旁,然而,實(shí)際上我們很多人都錯了,它真正的部首不是王字旁,是什么?
生:是玉。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們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
師:太棒了,你們老師太厲害了,我在全國好多地方上課,都沒有多少老師告訴過學(xué)生,王字旁在古代很多時候就是斜玉旁。那說明你們都明白了,我們來看一下“王”“玉”二字之間的淵源,(課件出示“王”“玉”字形的變化過程)你能分清“王”和“玉”嗎,看一下我們的漢字由甲骨文發(fā)展到金文,再到篆書,大篆、小篆,然后再到什么書,這個字認(rèn)識嗎?隸書。接著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楷書。那么看一下這個字它是怎么變化來的,上面這一行字,看看,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兩行字很相像?哪個是“玉”,哪個是“王”?能猜出來嗎?
生:第一個是“王”,第二個是“玉”。
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我是根據(jù)最后一行第一個字和第二個字下面都有很光滑的圓。
師:噢,你是這樣猜的呀!你覺得它像“王”了,是吧?這位同學(xué)猜對了沒有呢?好,看一下,這個甲骨文字形,一二三,都是三橫,這一豎把它串起來。這在古代是一把大斧頭,大斧頭上面橫了一橫,然后它發(fā)展到后來,中間這一橫就變短了,再往上發(fā)展,這一橫和這一橫往上提,這一橫放在中間,對不對?看,恰恰相反,第一個是“玉”,第二個才是“王”。
師:這就是我們漢字的變化,每一個漢字穿越千年來跟我們相見,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每個同學(xué)都要對我們的漢字有一點(diǎn)點(diǎn)研究的興趣。而且你這樣子再去看,它用在這首詩歌里面是有特殊含義的。我們現(xiàn)在來看,從斜玉旁的字一般都是這些,這兩個字認(rèn)識吧?(課件出示)
生:玫瑰。
師:然后呢?(生:琳瑯。)還有呢?(生:珠璣。)從王字旁的字是——這個字認(rèn)識嗎?(生:閏。)這個呢?(生:皇。)
師:對,你看上面這一行字都是色彩非常鮮明的,所以是跟玉字旁有關(guān)的字,色彩都是很鮮亮的,而且基本上都是褒義詞,一千多個跟玉字旁相關(guān)的字,現(xiàn)在很多在《新華字典》里面都被當(dāng)作了王字旁,以后不要再誤會它們的含義了。
師: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金銀有價玉無價”。理解它的意思嗎?你來說。
生:就是金銀可以用錢來買,玉用錢也買不到。
師:對了,用錢也買不到的就叫——
生:無價之寶。
師:是的,無價之寶,所以是買不到的。漢朝有一個最令陳老師敬佩的文字學(xué)家,叫許慎。他寫了一本書叫《說文解字》。在這本書里,許慎這樣解釋玉——玉是石頭里面最美的東西,它有五種品德:可以把它比作有仁德的人,可以把它比作有義德的人,可以把它比作有智德的人,可以把它比作有勇德的人,還可以把它比作有廉德的人。所以在《詩經(jīng)》里面有很多篇章,只要是“君子”一出場就會有玉出場。在《詩經(jīng)》里面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類似這樣的一些詞語,叫作君子如玉。《詩經(jīng)》是孔子在3000多首詩里甄選出來305首,還有6首是只有題目沒有內(nèi)容,總共是311首詩歌。在311首詩歌里面,陳老師發(fā)現(xiàn),有193首都跟玉有關(guān)。所以你看,《詩經(jīng)》里面對玉的贊揚(yáng)有多么重,是不是?我們來看一下,既然瓊琚、瓊瑤、瓊玖都跟玉有關(guān),可見這六個字實(shí)際上都是指什么東西?
生:美玉。
師:瓊琚是什么呢?就是你手腕上戴的玉,我們現(xiàn)在把它叫作什么?對,“玉鐲”。瓊瑤是什么呢?就是你戴在脖子上的玉,我們現(xiàn)在把它叫作“玉佩”。瓊玖是什么呢?古代的人喜歡在腰間墜一塊大大的玉環(huán),這個叫什么,“瓊玖”。所以三樣玉都是戴在身上的。好,再來看右邊這一組詞,讀。
生:木瓜,木桃,木李。
師:都跟什么有關(guān),都有什么?
生:木。
師:都有一個“木”字,“木”字一般都是跟瓜果花草有關(guān)系,對不對?好,如果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兩組詞語,你覺得哪一組詞里面包含的東西更值錢?
生:瓊琚、瓊瑤、瓊玖。
師:因?yàn)樗鼈兪鞘裁矗?/p>
生:玉。
師:玉,是無價之寶!可是我給你一個木瓜,你就回報一個瓊琚給我;我給你一個木桃,你就回贈一塊瓊瑤給我;我給你一個木李,你就回報一個瓊玖給我。你想想這樣子的交換、這樣子的回報,投和報之間相等嗎?
生:不相等。
師:那是不是這個回報的人很傻呀?那么貴的東西他都回報給別人。不是的,所以現(xiàn)在陳老師告訴你們,我為什么要讓一年級的同學(xué)在第一個學(xué)期第一個月就讀這首詩,我們中國有一句話,我給你一個這么小的木桃子或這么大的一個木瓜,但是你回報給我的竟然是價值連城的玉,用一句成語來說這叫作滴水之恩——
生:涌泉相報。
師:太聰明了。好,我找一個同學(xué)來讀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其他同學(xué)來讀詩的原文。她讀一句譯文——這是我翻譯的白話文,你們就讀一句詩的原文。明白嗎?原文和譯文對照讀,開始。
生:您贈送我木瓜,我以玉佩回贈您。
師:我以玉佩回贈您,讀。
生:(齊讀)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師:往下讀。
生:不是為了回報您啊。
生:(齊讀)匪報也。
師:聰明,太好了,緊跟上,再往下讀。
生:是希望您銘記這真情義,我們能永遠(yuǎn)相好。
生:(齊讀)永以為好也。
師:往下讀。
生:您贈送我木桃,我以玉佩回贈您。
生:(齊讀)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生:不是為了回報您啊。
生:(齊讀)匪報也。
生:是希望您銘記這真情義,我們能永遠(yuǎn)相好。
生:(齊讀)永以為好也。
生:您贈送我木李子,我以玉佩回贈您。
生:(齊讀)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生:不是為了回報您啊。
生:(齊讀)匪報也。
生:是希望您銘記這真情義,我們能永遠(yuǎn)相好。
生:(齊讀)永以為好也。
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讀得好感動,把他的真情義帶進(jìn)去了。讀著讀著,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含的情義實(shí)在是太重太重了,現(xiàn)在理解了嗎?所以讀懂一首詩的意思是很簡單的,對照譯文你就可以把它讀懂了。再難的詩歌,現(xiàn)在都有人幫你讀懂他,而且都已經(jīng)被翻譯了,所以你對照它就可以把字面意思理解了,非常簡單。
師:讀詩有兩種境界,第一種要把它的韻味讀出來。韻味是什么呢?等一下我會講到,講到哪里會有韻味。第二,要讀出金石相撞的聲音,這不是我說的話,是我國著名文學(xué)家曾國藩說的,他說讀書要讀到金石相撞丁丁當(dāng)當(dāng),像琴聲一樣這么美妙的聲音,才叫真正的會讀詩。所以你看孔子,他把三百多首詩歌都教給他的學(xué)生,他是怎么帶學(xué)生讀的呢?司馬遷對他的教學(xué)方法這樣概括:“詩三百,孔子皆弦而歌之?!闭l理解這句話?《詩經(jīng)》里面有。
生:像歌一樣……
師:你大膽地說。
生:像歌一樣讀了出來。
師:像歌一樣讀了出來。還有一個“弦”呢,“弦”是指什么?
生:琴弦。
師:對了,弦就是琴弦的意思。這個琴不是現(xiàn)在的二胡或者鋼琴,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古琴。孔子把三百首詩都用古琴彈奏出來,還唱出來。怎么唱呢?現(xiàn)在大家拿起筆,把“投我以木瓜”里面的聲調(diào)給標(biāo)出來。不是注音,是把一二三四聲標(biāo)出來,第一聲就在那個字的前面畫一條橫線——還記得漢語拼音的聲調(diào)嗎?你們?nèi)昙壛耍赡芤荒昙墝W(xué)習(xí)的內(nèi)容好多都忘了,還記得嗎?“投”是幾聲?
生:二聲。
師:“我”。
生:三聲。
師:很好?!耙浴?。
生:三聲。
師:“木”。
生:四聲。
師:“瓜”。
生:一聲。
師:你們的反應(yīng)特別靈敏!標(biāo)好了沒有?古代,我們的漢語是沒有四聲標(biāo)示的,四聲是現(xiàn)代漢語拼音說的。我們古代的人怎么給漢字分聲調(diào)呢?叫平仄聲——平聲和仄聲: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把“平仄”這兩個字寫在旁邊。“仄”是一個“廠”字加一個“人”字,“人”在里面不能出來就是“仄”。好,把這兩個字讀一遍,“平”“仄”。陳老師現(xiàn)在講了一個概念,現(xiàn)在普通話的一二聲在古代歸在什么聲里?
生:平聲。
師:現(xiàn)在普通話的三四聲歸在古漢語的什么聲里?
生:仄聲。
師:古代漢語還有一個聲調(diào)叫入聲,是屬于仄聲調(diào)里的。入聲在現(xiàn)代漢語的一二三四聲字群都有,只不過我們今天學(xué)的這首詩沒有,所以陳老師今天不講入聲,就講平仄聲,那么現(xiàn)在怎么讀它呢?
生:投我以木瓜。
師:你想這樣子讀,是嗎?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因?yàn)槠匆簟?/p>
師:你就感覺到應(yīng)該往上走的,對不對?很聰明!來,看到這些符號沒有?你看我給它們標(biāo)的線,有沒有發(fā)現(xiàn),紅色的線怎么樣?
生:長。
師:黑色的線——
生:短。
師:長線標(biāo)在什么聲調(diào)上?
生:平聲。
師:短的線呢?
生:仄聲。
師:好眼力!那怎么讀呢,每一個字你都讀得很飽滿!我給你一個規(guī)則,平聲讀長,仄聲讀短;短,我們通常用“—”來表示,用一個短橫來表示,平聲我們把它讀長,用“——”來表示。但每一個字都要讀得很飽滿,什么叫飽滿,不能“投我以木瓜”這樣就滾過去,《弟子規(guī)》教我們“凡道字,重且舒。勿疾急,勿模糊”。把每個字都讀完整。我們來試一下,平聲讀長,可以舉起手——(對一生)你現(xiàn)在腳可以放開了,把腳打開了,不要緊緊縮著,放開來。好,舉起右手來,我們試一下,凡是平聲我們打“——”,凡是仄聲我們打“—”,當(dāng)然你也可以按照聲調(diào)來讀,平聲的一聲平平走,二聲往上走,仄聲的三聲轉(zhuǎn)個彎,四聲打下來。來,試一下。
師:“投——”還不夠長,這樣就不夠長,再長一點(diǎn),“投——”你既然要長,就要?dú)獬恋ぬ铮褮鈮憾嘁稽c(diǎn)在這里,“投我以木瓜”,聲音打開來,來——預(yù)備起,“投我以木瓜”。“瓜”,讀出來。
生:瓜。
師:把它拉長。
生:瓜——
師:再拉長一點(diǎn)。
生:瓜——
師:瓜——
生:瓜——
師:好,我們一起來,預(yù)備,起?!巴段乙阅竟稀?,會了嗎?你練一下。第二聲尤其這個手要上去,把手舉上去,預(yù)備,起。
生:投我以木瓜。
師:好,氣不斷掉,行不行?連起氣來。
生:投我以木瓜。
師:看,老師們都表揚(yáng)你了,太棒了。那我們現(xiàn)在這一節(jié)主要記住平仄聲,下面“報之以瓊琚”,會區(qū)分平仄嗎?“報”,平還是仄?“之”,平?!耙浴?,仄?!碍傝ⅰ薄?
生:平平。
師:兩個都是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聲在一起,那怎么辦呢,每一個都要讀長嗎?不行,注意邏輯重音要讀長,什么叫邏輯重音?比如,我說“開門”,兩個都是平聲。如果我說“開門”,哪一個是重音?“門”。“寫字”,哪個是重音?
生:字。
師:對?!白x書”?
生:書。
師:我們漢字里面的雙音詞,第二個字是邏輯重音。一個詞兩個字都是平聲的話,第二個字要讀得長一點(diǎn)。比如說礦泉水,要讀成“礦泉——水”,就這樣讀,如果是“礦泉水”就變調(diào)了,一定要讀完整?!皥笾原傝ⅰ保阕x一下。
生:報之以瓊琚。
師:很好,就是這個調(diào)式。
生:報之以瓊琚。
師:好,兩句連起來你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投我以木瓜”,聽一下,“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跟你平時讀有什么不一樣?
生:這像是唱的。
師:像是唱的,弦而歌之,本身就是唱的,只不過這個唱是有規(guī)則的,跟一般的唱歌不一樣。一般的唱歌呢,不講究平仄,不講究平長仄短,也不講究每一個字要讀它的原音,叫依字行腔。我們的吟誦就不是這樣,吟誦就是要把每一個字讀它的原音,如果你唱歌的話,我們會唱的一首歌叫“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如果讀的時候就不應(yīng)該這樣讀,因?yàn)楣糯娜藢懲暝娨院?,他要讀給別人聽,如果你把字讀倒了,人家都聽不懂,不像現(xiàn)在我要看著你的字我才知道。古人寫下詩來后,他沒有這么多印刷品,那怎么辦?讀給別人聽,所以白居易讀給他的鄰居聽,鄰居說這個字我都不懂你用的什么字,他回去要改,要讀懂,如果把“春眠不覺曉”讀成“春miān bū juē曉”,“處處聞啼鳥”就變成了“出出問題鳥”——出了不少有問題的鳥。是不是?如果讀應(yīng)該怎么讀呢,“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對了,你都跟住了,就是這個意思,要按照每一個字讀它本來的音。
師:“讀”是入聲字,要讀得很急促,你們今天沒有學(xué)到入聲字。文具盒怎么讀?
生:文——具盒。
師:對了。喝水怎么讀?。?/p>
生:喝——水。
師:聰明!你看平聲就出來了,仄聲也出來了,把平聲讀得長,仄聲讀得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押韻的字要拖音,就是把氣吐完,這就是韻字的味道,形成跌宕感、回環(huán)感。我們常講詩歌要有韻味,其實(shí)就是押韻的那個字的味道。知道什么叫押韻嗎?
生:就是兩句話里,每句話里面最后一個字的韻母是一樣的。
師:詩歌里面最后一個字的韻母相同、平仄聲也相同的字就叫作押韻的字。平仄不同,韻母相同也不叫押韻,知道吧?我們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哪些字是押韻的?
生:曉。
師:還有呢?
生:鳥。
師:還有呢?
生:聲。
師:聲是押韻的嗎?
生:少。
師:少,對了。那么,看看《木瓜》這首詩里: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有韻字嗎?“也”。對,這里是同韻字。這種同韻字在《詩經(jīng)》里面很多,同一個字押韻,它不變字,不僅僅是韻母相同,整個字都相同。
師:好,那為什么要把韻字的音拖長呢?在古詩文的吟誦中,所有的嘆詞,比如說“啊、呃”這些嘆詞,還有“之乎者也”,以及押韻的字全都要拖音。拖音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為了增強(qiáng)它的感情色彩,有時是為了換氣,把上一句的氣讀完,下一句再來讀。這種讀書法一直到一百年前才慢慢少了。我們在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看他寫自己的老師是這樣讀書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了,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后面跟著一個如此奇怪的符號,看到?jīng)]有?你們平時寫作文有沒有用過這種符號?
生:(笑)沒有。
師: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個什么符號。后面的“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中也有。我的中學(xué)老師告訴我,這是個省略號。結(jié)果呢,我們都理解錯了。因?yàn)閷?shí)際上不是,那是什么呢?實(shí)際上,魯迅先生的老師在這里拖音了,他強(qiáng)調(diào)“嗬,呢”這些字,就拖長音讀,魯迅不知道怎么表達(dá)他的那個拖腔的音,就用這么一個符號來表示,實(shí)際上這就是拖音的符號。現(xiàn)在看來,這個“也”字也是一個押韻的字,我們怎么樣來把它讀好呢?“匪”實(shí)際上是幾聲?
生:三聲。
師:所以它是什么聲?
生:仄聲。
師:“報”是什么聲?
生:仄聲。
師:“也”是什么聲?
生:仄聲。
師:“也”是仄聲,可這個仄聲不能讀短,要讀長。為什么?因?yàn)樗茄喉嵉淖?,韻字要拖音?!坝酪詾椤钡摹盀椤笔鞘裁绰??(生:平聲。)“好”呢?(生:仄聲。)兩個“也”字,形成一個韻,最后一個字怎么讀?你看在韻字下面多了一條波浪線吧?就是要把韻字讀出“余音繞梁”的感覺。聽陳老師怎么讀這一句,兩個仄聲,三個仄聲在一起還加一個韻字,聽:“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睔馔峦炅税桑磕愕臍馔峦炅藳]有?好不好玩?好玩就再來。把手舉起來,我們一起來,預(yù)備,起?!胺藞笠玻酪詾楹靡?。”如果你讀到“永以為好也”時把氣突然閉合,斷掉了,你的氣就還在肚子里面,是不是?你要對人家表達(dá)深刻的感情,一定要把你的氣息舒展出來。現(xiàn)在會讀了嗎?我們一起來一次,就最后這一句,預(yù)備,起?!胺藞笠玻酪詾楹靡?。”“永以為好也”跟你的讀音是一樣的,不能讀成“庸衣危耗也”,那就變成倒字了。唱歌可以倒字,但讀書不行,要字正腔圓,依字行腔。好,整句連起來試一下。“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闭l來試一下?
生: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師:太棒了,對,你不用按照陳老師的調(diào),可以按照你的調(diào)。我們一起來一次,像他一樣,把手舉起來,按照聲調(diào)讀,第二聲往上走,第三聲拐著讀,第四聲打下讀,第一聲平著讀,來,預(yù)備,起——
生: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師:真好!下一段試一下。你怎么讀呢,舉起手來試一下。
生:投我以木桃。
師:太聰明了,桃是什么聲?。?/p>
生:平聲。
師:對了,要拉長?!皥笾原偓帯痹趺醋x?
生:報之以瓊瑤。
師:很好?!胺藞笠病薄?/p>
生: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師:好,我們掌聲鼓勵他,太棒了,請坐下。第三段,有第三聲啊,看看,“木李,瓊玖”,來了個第三聲,前面都是第二聲,怎么突然來了個第三聲?你讀讀就會知道了。來,我們試一下,“投我以木李”,拖音嗎?“李”字要拖音嗎?(生:不拖。)為什么?因?yàn)樗鞘裁绰??(生:仄聲。)“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睂?,聰明。“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弊詈笠痪湓賮硪淮?。(生讀)你們的氣還吊在上面,要把它滑下來,因?yàn)橐找袅搜?!我現(xiàn)在想問一下,為什么第一句“投我以木瓜”是平聲,第二句“投我以木桃”是平聲,突然第三句“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來了個仄聲呢?仄聲是要短的啊,為什么呢?你看你讀短的時候,你的心會怎么樣?會很緊張,不能舒緩,就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用這么厚重的回報回贈給我,我心里怎么樣???心里會很忐忑,很不安。所以,有推辭的感覺,是不是?我們一起來,兩段連起來好不好,能不能從第一段連起來?
生:能。
師:可以,太好了,喜歡你們?!巴段乙阅竟稀保A(yù)備,起。
生:(吟誦)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師:最后一句,跟我來一次?!胺藞笠?,永以為好也。”
師:好,孩子們,你們表現(xiàn)得太棒了?,F(xiàn)在要解決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這樣讀?根據(jù)是什么?中國人什么時候開始不這樣讀書的呢?我們在故宮博物院里面找不到一張像現(xiàn)在這樣朗讀的圖畫,全是某某行吟圖、某某吟詩圖——(課件出示“吟誦的歷史”圖譜)看,屈原寫《離騷》的時候是一邊走一邊吟的,他不是拿個本子一邊走一邊寫,他是把全部吟誦出來的詩句記在腦子里面,回家后再來寫的,所以《紅樓夢》在寫到賈寶玉跟林黛玉等人一起作詩的時候?qū)懙溃骸皩氂裥Φ溃骸袢粘烛p桂,亦不可無詩。我已吟成,誰還敢作呢?說著,便忙洗了手提筆寫出?!笨?,是先吟后寫吶!屈原也是這樣的,他寫《離騷》的時候,也是全部把它們吟誦出來,然后回去寫的,所以叫“行吟”呀。看《諸葛亮行吟圖》《賈島行吟圖》《李清照行吟圖》……你看這一張,李清照在寫詩,我們現(xiàn)在以為她鋪開紙就在那里寫,不是的,她是先吟誦好了,然后再寫下來,所有的詩歌、所有的詩人都是這樣的,一直到柳亞子,也是用吟誦的方式讀書的。你有沒有聽過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說話的時候,他不是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一字一頓地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他是怎么讀的,知道嗎?“中華——人民——共和國”,你看后面三個字很快收回來,就是用了他的私塾先生教給他的調(diào),他一輩子都改不了了。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我們下課吧。
生:?。窟@么快!
師:還快呀?大家應(yīng)該累了,下課吧。
生:不累!
師:那還上什么呢?再把這首《木瓜》吟誦一遍吧。
生:(配動作吟誦)投我以木瓜……
師:來,面向全體老師,“匪報也——”
生: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師:下課。
(作者單位:浙江省富陽教育集團(tuán))
(責(zé)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