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飛龍
(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人民醫(yī)院,云南彌勒652399)
論著/冠心病
冠狀動脈造影與冠狀動脈CT在檢測冠狀動脈狹窄中的對比分析
余飛龍
(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人民醫(yī)院,云南彌勒652399)
目的 探討冠狀動脈造影與冠狀動脈CT在檢測冠狀動脈狹窄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3月診斷的8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使用冠狀動脈造影進行診斷,觀察組患者使用冠狀動脈CT進行診斷,對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與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22例輕度狹窄,19例中度狹窄,14例高度狹窄,無漏診誤診的病例;對照組患者中14例輕度狹窄,11例中度狹窄,11例高度狹窄,6例漏診誤診病例,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存在較大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狀動脈CT在冠狀動脈狹窄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診斷有效率,降低了誤診漏診率,而且能夠準確的顯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病情,使得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已經成為影像診斷的主要趨勢。
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CT;檢測;冠狀動脈狹窄;對比分析
在傳統(tǒng)影像診斷過程中,多使用冠狀動脈造影(CAG)[1],因此逐漸形成了冠狀動脈狹窄診斷的標準。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無創(chuàng)理念逐漸被應用于我國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中,冠狀動脈CT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fā)展而來的,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我國冠狀動脈狹窄診斷過程中的主要方法,有效提高了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檢出率[2]。筆者隨機抽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3月診斷的8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使用冠狀動脈造影進行診斷,觀察組患者使用冠狀動脈CT進行診斷,對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與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3月診斷的8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其中46例男性,34例女性,患者年齡段是42-85歲,平均年齡是(63.2± 7.5)歲。80例患者均出現心絞痛癥狀。8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差異不明顯,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具有可比性。8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權,同意參與此次探究。
1.2 方 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冠狀動脈造影進行診斷,觀察組患者使用冠狀動脈CT進行診斷,型號為TOSHIBA Aquilion128層螺旋CT[3],在進行檢查前3d內,患者需要進行碘過敏試驗,并在冠狀動脈CT檢查當天需要禁食,且心率要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為65次/min。在檢查前,醫(yī)護人員需要訓練患者的屏氣,以保證在掃描過程中,能夠屏氣10s左右。在圖像資料掃描完成后,需要將其傳輸至影像工作站中,以開展后續(xù)處理,展現出心臟三維圖像和冠狀動脈影像圖,以完成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診斷。
1.3 冠狀動脈診斷標準
狹窄低于50%,為輕度狹窄;狹窄大于50%,為中度狹窄;狹窄大于70%,為重度狹窄;閉塞,血流無法通過。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統(tǒng)計時需要使用到SPSS13.0軟件,在冠狀動脈造影的基礎上,對冠狀動脈CT進行計算并預測,計數資料則使用χ2進行檢驗,存在明顯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診斷情況比較
對本次所抽取的我院治療的8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存在較大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冠心病嚴重威脅著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占到我國死亡總數的40%左右[4],因此專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預防,診斷到治療等。而在傳統(tǒng)冠心病診斷過程中,冠狀動脈造影作為金標準存在,但是會給患者留下創(chuàng)傷,且存在極大的危險性,因此在一部分人群中不適宜使用,因此,無創(chuàng)檢查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與重視。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冠狀動脈CT被應用到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中,并將其與冠狀動脈造影的診斷結果相比較,也只是僅限于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上[5]。
我國部分文獻資料指出在重度狹窄患者中,兩種檢測手段的篩查結果保持一致,而在輕度狹窄與中度狹窄的診斷中,冠狀動脈CT明顯優(yōu)于冠狀動脈造影。在本次探究過程中,筆者隨機抽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3月診斷的8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分為兩組:觀察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使用冠狀動脈造影進行診斷,觀察組患者使用冠狀動脈CT進行診斷,對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與分析。觀察組患者中22例輕度狹窄,19例中度狹窄,14例高度狹窄,無漏診誤診的病例;對照組患者中14例輕度狹窄,11例中度狹窄,11例高度狹窄,6例漏診誤診病例,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存在較大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探究結果與文獻資料結果保持一致。
探究此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冠狀動脈造影在檢查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到重疊血管和掃描角度的不良影響;②在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正常的情況下,冠狀動脈中的狹窄部分未能確定,而冠狀動脈CT能夠真實有效的反映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③冠狀動脈造影在使用過程中,只是對患者血管的二維圖進行顯示,無法顯示患者血管壁的異常變化;④冠狀動脈狹窄屬于彌漫性病變,而冠狀動脈又極容易擴張,因此單憑冠狀動脈造影,醫(yī)護人員無法真實有效的判斷冠狀動脈是否存在狹窄情況[6]。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患者是否被診斷為冠心病,不僅受到影像資料指標的影響,而且還需要考慮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和患病原因,并綜合患者的心電圖來進行判斷。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較為典型的話,醫(yī)護人員就可以選擇冠狀動脈造影進行篩查;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不典型,且患病原因不定,醫(yī)護人員則可以使用冠狀動脈CT進行篩查[7],以選擇最適合患者篩查的手段,不僅節(jié)省患者篩查診斷所需的時間,而且能夠保證病癥的確診,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必要時,醫(yī)護人員還可以安排患者同時使用冠狀動脈造影和冠狀動脈CT,兩種篩查方法,以確?;颊叩脑\斷檢出率。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CT在冠狀動脈狹窄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診斷有效率,降低了誤診漏診率,而且能夠準確的顯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病情,使得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已經成為影像診斷的主要趨勢。雖然冠狀動脈CT的發(fā)展較為迅速,但是還無法取代冠狀動脈造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與問題。
[1] 蔣炳虎,王繼琛,賈鵬,李姍姍,王晶晶.多層CT血管成像診斷中國冠心病人群中冠狀動脈狹窄準確性的Meta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12(23):6992-6999.
[2] 張旭昌,曹紹東,王立峰,王凱,張同,路英杰,王曉云.320排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評估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程度的對比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1,03(06):410-413.
[3] 方快發(fā),吳慧忠,劉文兵,張亦輝,關天明.CT血管成像與動脈造影對冠狀動脈病變診斷的對照觀察 [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 2012,03(06):493-495.
[4] 嚴麗麗,甘繼宏,楊晶晶,沈倩波,魏雅娜,黃志輝,馬麗群.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的對比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 2012,06(12):64-66.
[5] 冷利華,黃文勝,汪念東,裴宜斌,張亮,周函,晏晶晶,何小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動態(tài)心電圖與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的對比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02(03):277-279.
[6] 張紅梅,王慶勝.64層螺旋CT在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準確性與冠狀動脈造影的對比研究[J].西部醫(yī)學,2010,01(01):144-145.
[7] 王本星.冠狀動脈CT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的對比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05(09):90-90,96.
余飛龍,1972年生,男,漢族,本科學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CT/MRI診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