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7小時最長壽】
瑞典一項長達15年的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
瑞典研究人員從1998年到2012年,跟蹤記錄了7萬名45歲到83歲瑞典人的睡眠習慣,以問卷形式調查他們的睡眠時長、工作強度和業(yè)余活動等情況。研究期間,有1.45萬人去世。結果顯示,那些睡眠時間為7小時的人,比睡眠多于8小時和睡眠少于6小時的人要長壽1年。
這項研究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發(fā)現(xiàn)人體活力對壽命的影響,無論是睡眠過多還是極度缺乏睡眠,都會影響壽命,那些不能每天保證7小時睡眠者可能面臨略微高出正常水平的早亡風險。
【人緣好睡眠質量高】
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社交水平會影響睡眠質量,與父母、同學和老師關系好的青少年睡眠質量更好。這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社會因素在決定青少年睡眠質量方面的影響作用要強于生物學因素。
研究者對1000多名青少年進行了三年的追蹤訪問,分析了他們在12~15歲期間的行為、睡眠質量和習慣,并與父母、老師和同學進行了溝通。
研究結果顯示,社會關系(特別是與父母的關系)會對青少年的睡眠模式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如果父母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xiàn),孩子就會保持有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他們的睡眠也就更充足。家庭氛圍也會影響到青少年的睡眠狀況,家庭生活不安寧的青少年(如父母分居或是不與孩子共同生活)更容易產(chǎn)生情緒障礙和睡眠擾亂。同時,積極參與學校中各項活動并與同齡人關系相處得好的青少年睡眠時間也更長。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看電視成癮的青少年睡眠時間較長,但他們的睡眠容易受到干擾;沉溺網(wǎng)絡的青少年睡眠時間和質量都欠佳。此外,女孩會比男孩遇到更多的睡眠問題??梢?,孩子的睡眠問題不僅僅受生物學原因影響,也一定程度地受到社會因素的干預。
【焦慮的人易中風】
美國研究者進行的一項長期研究表明,焦慮會增加人們中風的風險,焦慮感越強,中風的風險就越大。與焦慮感較輕的人相比,焦慮感強的人患中風的風險會高出33%。
這項研究選取了6000多名年齡在25~74歲之間的志愿者,他們都參加了從20世紀70年代早期開始的第一屆“美國國民健康和營養(yǎng)狀況調查”。研究人員通過采訪、醫(yī)學測試和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了這些參與者的焦慮程度。在隨后22年的追蹤隨訪中,研究者利用醫(yī)院或療養(yǎng)院的醫(yī)療記錄和死亡證明來記錄他們出現(xiàn)中風的情況。在控制了影響人們患上中風的其他因素之后,得出了上述的結果。
研究人員指出,焦慮感強的人更有可能抽煙和不愛運動;焦慮感上升,應激激素就會增加,脈搏和血壓水平也會上升,這都是中風發(fā)病的風險因素。
【冰鎮(zhèn)飲料更易使人肥胖】
喝甜飲料的時候最好別加冰塊,因為喝冷飲料會降低味蕾對甜味的敏感度。
美國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用不同溫度的水漱口。接著,志愿者可以食用甜巧克力或者酸奶酪。研究者發(fā)現(xiàn),當水溫接近0℃時,志愿者對巧克力甜味的敏感度降低,攝入量也增多。而無論哪種水溫情況下,志愿者對酸奶酪的味覺敏感度沒有變化,攝入酸奶酪的量也差別不大。研究人員認為,水溫可以影響味蕾的敏感度,特別是人對甜味的感覺。經(jīng)常喝冷水或者加冰的飲料會降低人對甜味的敏感度,從而使人們攝入含糖量更高的食品,這就加大了罹患肥胖癥和糖尿病的風險。
【常泡熱水澡,性格更外向】
洗熱水澡可以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美國科學家證實,在39℃的水中洗澡可改善人的交流能力。
研究人員請來10名患有自閉癥的兒童,讓他們分成兩組并分別在39℃和35℃的水中浸泡半個小時,然后請醫(yī)生和父母評估他們的行為。結果發(fā)現(xiàn),在39℃水中洗澡的孩子變得更活躍,也更愿意和人交流。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溫暖環(huán)境讓身體機能變得更活躍。
這項實驗的負責人是專門致力于研究溫度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專家,他解釋道,溫度的確會改善身體機能。之前的研究也證實,在較溫暖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人,其交際能力也要強一些,免疫系統(tǒng)也更活躍,對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更強。
【有益長壽的心理因素】
據(jù)美國《科學日報》報道,最新一項心理與長壽關系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看似不好的心理活動其實有益長壽。這項研究為期20年,涉及1528名參試者??茖W家經(jīng)過研究,列出影響了長壽的諸多心理因素。
適當憂慮。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被父母說成“異常快樂與性情樂觀”或“從來不發(fā)愁”的孩子,長壽幾率反而低。多項研究證實,適當憂慮有益健康,對男性而言,尤其如此。因為心中擔憂某事,便會全盤考慮各種可能性,做到有備無患。
做喜歡的事。研究發(fā)現(xiàn),中年積極運動對長壽很關鍵。身體出問題才發(fā)誓要開始運動的人,往往難以持之以恒。做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更能堅持,如種花種菜、做木匠活、遛狗、去博物館等。
不過度樂觀。德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樂觀的人更可能做一些高危險行為,如抽煙、酗酒、吸毒、飆車等,遭遇殘疾或死亡的風險更高。而對未來較悲觀的人可能會更重視健康與安全,更懂得自我防護,并鼓勵身邊人一起行動。
喜愛社交。英國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內心是否感到孤獨,沒有社交都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相反,社交生活能增壽,應多與親友保持聯(lián)系、幫助他人。
保持成就感。很多人認為,早退休早享福。但新研究發(fā)現(xiàn),與早早退休無所事事的老人相比,退休后繼續(x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人壽命更長。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事業(yè)成就感能讓人保持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