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宏宇
“人造蛋”顛覆了啥
文|劉宏宇
一枚人造蛋,徹底顛覆人類的傳統(tǒng)思維。
耄耋之年的李嘉誠,成功地將雞蛋“轉型升級”,改變了人類幾千年的“吃蛋史”。
這枚“人造蛋”,絕非讓人聞風喪膽的“黑心假蛋”,而是真正的高科技產物。從形狀上看,人造蛋無殼,只是“人造蛋黃醬”。資料顯示,“人造蛋”直接從植物中提取養(yǎng)分,又稱“人造植物蛋”。它不含麩質與膽固醇,飽和脂肪比率低,營養(yǎng)價值比雞蛋多1/4,保存時間更長,但售價僅約為雞蛋的一半。
口感如何?據第一批“品嘗者”——比爾·蓋茨與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稱:兩蛋相比,真?zhèn)坞y辨。
“人造蛋”將深刻地改變歷史:一是改變人類的飲食方式,自“人造蛋”始,相信未來還將創(chuàng)造“人造雞肉”“人造牛肉”等仿生食品,這也給素食主義者帶來福音;二是徹底避免禽流感等疾病威脅,也造福過敏體質者;三是為人類的糧食危機作出貢獻;四是減少了污染。
“人造蛋”花了李嘉誠1.8億港元,但保守估算,中國烘焙業(yè)2013年用在雞蛋消費上的規(guī)模達到120億元。如果這些雞蛋用更加節(jié)約成本和健康的“人造蛋”來代替,將是一個不小的市場。
撇開經濟利益不談,其實在這枚人造蛋背后,更有著84歲李嘉誠對人類的深層思考:如何解決貧富懸殊、糧食危機和信任危機。
這枚“人造蛋”,從此將顛覆多少人類的傳統(tǒng)思維?
其一,科技創(chuàng)新絕非“高大上”,民生小事亦大有可為。李嘉誠“人造蛋”的初試成功即說明:科技創(chuàng)新不妨從蛋開始。
其二,即使是人造蛋,要想成功也須付出艱辛的努力。據了解,“人造蛋”前后試驗了1 500多種植物,最終用12種植物的提取物制作成功。在此之前,無數人在試驗,但均告失敗,包括多次被曝光、徒具外形的各種化學性或物理性“黑心蛋”。
其三,成功的訣竅,往往在于顛覆傳統(tǒng)性思維。有人說,達·芬奇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畫家,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老師的偉大,因為這位老師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授予他“1 000個蛋里沒有兩個是相同的”真理,從此讓達·芬奇頓悟,專心致志畫蛋,終成大器。
盡管爭議頗多,如認為“人造蛋”終無法取代天然雞蛋等,但李老的勇氣和努力,增添了人類又一條通往成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