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輝
實驗記錄是小學科學教育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整個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實驗記錄并未受到相應的重視,存在著記錄價值不明、記錄過程缺失等問題,由此影響了科學記錄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從小學科學教育記錄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入手,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研究。
在近幾年聽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科學教師一般都要求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做好研究記錄,但是教師對于記錄單的處置卻存在著以下幾種現(xiàn)象:對記錄單不進行展示也不進行交流;即使對記錄單進行了展示,但也不作實質性評價;課后未對記錄單做必要的批閱解讀,等等。這些,不僅僅說明教師不重視實驗記錄,還隱含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尚未深入到教師潛意識中,未內(nèi)化成一種自覺的、習慣的行為。
實驗記錄作為科學教育活動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及結果的書面呈現(xiàn),清晰地體現(xiàn)著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對實驗記錄價值的真正理解及實現(xiàn),要在課堂教學主渠道中加以落實。
分享交流實驗記錄。交流實驗記錄是指學生通過口頭語言,表達自己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讓記錄成果在集體面前呈現(xiàn),讓同伴了解自己的探究過程及方法、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它要求學生交流時,語言有序、有據(jù)、有理,思維更富有邏輯性。它比學生在研究活動過程中的自發(fā)交流分享更具價值和意義。學生的分享交流可以是現(xiàn)象的交流、結果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等,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分享交流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說明、描述記錄的內(nèi)容,并對學生表達不清楚的地方給予正確指導,讓學生學會用簡潔明確的語言表達、描述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利用實驗記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驗記錄可以幫助教師迅速了解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學生的反應是否符合預期、教學手段是否恰當、教學過程中是否具有新的生成等,有利于教師依據(jù)學生對科學實驗記錄的理解與反思,作出相應的教學調(diào)整或改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達到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目的。
保留或展示實驗記錄。實驗記錄的保留是對學生探究成果的深層次的尊重。我們可以把學生的實驗記錄整理成冊,陳設在科學教室里的書柜,或者為學生建立檔案袋等。保留這些實驗記錄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增強他們學好科學的信心,而且還為學生的成長過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形成性評價,是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記錄成長軌跡的較好方式。
大多數(shù)科學教師在設計實驗記錄單時存在著記錄過程缺失、記錄目標只指向知識結論、記錄的目標不明等問題,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之間尚未達成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tài)。
實驗記錄要體現(xiàn)過程??茖W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理解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經(jīng)歷科學研究的過程。這一理念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操作等教學行為中。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未拋棄原有的注重結果的教學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設計實驗記錄單時,不能正確處理好“結論與過程”這一學習和認識的矛盾,仍然把記錄目標只指向知識結論,只注重探究結果的記錄。事實上,記錄過程與記錄結論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價值。
記錄真實的實驗結果。學生記錄的結果必須是他們親自探究獲得的,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不管是成功的結果還是失敗的結果,都應要求學生記錄下來。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沒有哪項實驗是只經(jīng)歷一次操作就可以成功的。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次失敗經(jīng)驗的累積。
做好實驗記錄,培養(yǎng)學生的記錄能力,是引導學生自我學習的一種策略。在實踐中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研究,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
編輯 吳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