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康寧醫(yī)院,江西 樟樹 331211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復發(fā)率達60%左右。精神分裂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社區(qū)護理作為出院后干預的重要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CCMD-3康復期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并排除嚴重軀體疾病等情況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36~52歲,平均年齡(39.29±4.77)歲;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11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范圍為36~51歲,平均年齡(39.55±4.36)歲;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住院期間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由于自身的病情,難免有心理壓力,不利于病情的完全康復。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指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促進病情康復。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對于病情穩(wěn)定的重要性。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于出院后進行社區(qū)護理:將患者的資料反映給其居委會,成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狀況,進而能夠更好的指導患者進行用藥,指導患者進行社會活動。服藥管理:將患者的服用藥物交給患者的家屬,告知患者家屬藥物的用法和用量,以積極準確合理用藥,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日常生活指導:對患者進行隨訪,1次/15d,深入社區(qū)了解患者的起居狀況,指導患者的工作、生活等。心理護理:患者在出醫(yī)院后,往往具有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擔心自己難以融入社會,難以被家庭所接收,護理人員深入社區(qū),指導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病癥,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恢復健康,實現自身的價值。社區(qū)護理共進行2周。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分別于第2個月、第4個月、第6個月、第8個月、第10個月、第12個月,進行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評分[3]。PANSS評分量表包括陽性量表7項、陰性量表7項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項,共30項。每個項目按照7級操作性評分標準進行評分:1分:無癥狀;2分:很輕;3分:輕度;4分:中度;5分:偏重;6分:重度;7分:極重度。
護理后第2個月、第4個月、第6個月、第8個月、第10個月、第12個月,觀察組PAN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ANSS評分比較分)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不明確的重性精神病,以精神活動脫離現實、思維異常等為主要表現。該病癥遷延難愈,患者往往喪失社會適應能力,積極的治療可避免精神衰退的發(fā)生。在精神病中,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較高。該病癥對患者的家庭、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提高其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康復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時間段[4]。在該時期對患者進行適當的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提高治療依從性[5]。
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接受相關的護理措施,才能夠更積極的配合治療,更好的恢復健康。艾芳[6]等研究認為,家庭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葉有清[7]等研究認為,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根據其具體情況,進行對應的護理,效果較好。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護理后第2個月、第4個月、第6個月、第8個月、第10個月、第12個月,觀察組PANSS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強化社區(qū)護理有利于提高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
[1]郭晶. 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功能恢復的對照研究探討[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 9(4): 221-222.
[2]顏文偉. 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J]. 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 1983, 10(2): 84.
[3]陶子榮. 我國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評價[J]. 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9, 30(3): 283-285.
[4]秦春紅. 認知行為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的影響[J]. 臨床護理雜志, 2014, 13(2): 40-42.
[5]Huang C H, Tun R, Tsai G.E, et al. Distinctively higher plasma G72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han in healthy individuals[J].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4, 19(6): 636-640.
[6]艾芳, 張宇. 家庭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0, 14(7): 641-642.
[7]葉有清, 錢惠忠.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性生活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 中國性科學, 2014, 23(4):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