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縣紅十字會醫(yī)院中醫(yī)內(nèi)科,江西 泰和 343700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為食管黏膜炎癥,或是由于胃酸反流到肺部導致的一種氣管和支氣管刺激,進而發(fā)生的咳嗽。這種咳嗽的疾病基礎是患者先出現(xiàn)胃食管疾病,隨后產(chǎn)生臨床咳嗽癥狀[1]。為了提高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療效果,筆者在臨床工作中采用了半夏瀉心湯加減配合拔罐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療效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干咳、咳嗽等。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56.12±7.11)歲,病程5個月~29個月間,平均病程(14.81±4.33)個月。實驗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56.97±7.09)歲,病程4個月~27個月間,平均病程(14.51±4.08)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方法,藥物包括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每日兩次,每次20mg;多潘立酮,每日三次,每次10mg,治療療程為10d。實驗組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配合拔罐治療。半夏瀉心湯基本處方包括:大棗10g,南沙參15g,甘草10g,黃芩10g,黃連5g,干姜10g,姜半夏10g??人試乐氐幕颊呒忧昂?、炙枇杷葉、款冬花、杏仁、紫菀、漸貝母;有呃逆和反酸的患者加入烏賊骨和鍛瓦楞;有脾氣虛的患者增加白術、黃芪和黨參,劑量是每日一劑。拔罐治療:穴位采用大腸俞、胃俞、肺俞、大椎、定喘,每次3~5罐,待15min后起罐,療程為10d。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治療效果的療效判定標準[2]:評價患者治療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積分。痊愈:患者的癥狀消失,癥狀積分減少達到95%以上;顯效為患者的癥狀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在70%以上;有效為患者癥狀有所減輕,且癥狀積分減少在30%以上;無效為臨床癥狀無明顯的變化,癥狀積分減少未達到30%。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癥狀緩解時間比較表(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有胃酸和其他的胃內(nèi)容物反流到食管內(nèi),并刺激咳嗽感覺器而造成,或者反流物吸入,導致患者出現(xiàn)干咳、咳少量白痰等癥狀。當患者進食酸性、油膩的食物后,癥狀會加重,有些患者還會出現(xiàn)燒心、反酸等消化道的癥狀。
半夏瀉心湯源于《傷寒論》,處方內(nèi)包括黃連等可以用于泄熱開痞的藥物;姜半夏可以散瘀除痞并降逆和胃,同時還具有祛痰的作用;甘草和大棗聯(lián)合還可以補虛益氣,減少半夏干姜的傷陰反應,防止黃連等苦寒傷陽[3]。服用中藥可以減少對患者的身體刺激,通過加減治療可以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拔罐治療可以將毛細血管擴張,并促進局部充血,提高氣流通暢并能將病邪從皮毛吸出體外,通暢氣血,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半夏瀉心湯加減配合拔罐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療效果更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季鋒,汪忠鎬,李震,等.埃索美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臨床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12,32(12):852-853.
[2]劉玻,余莉,邱志宏,等.多通道食管腔內(nèi)阻抗-pH監(jiān)測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診斷價值[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2,51(11):867-870.
[3]楊忠民,徐鑲懷,陳強,等.癥狀指數(shù)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診斷價值[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4,53(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