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康寧醫(yī)院二病區(qū),江西 康寧 33121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在不斷增加。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屬慢性代謝性疾病,對患者身體健康有著嚴重影響。有數(shù)據(jù)顯示,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郁的發(fā)病率高于健康人群[1]。我院開展心理護理對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進行護理,收到較好的護理效果?,F(xiàn)將研究內(nèi)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男性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隨機將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3例。觀察組: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為(58.26±6.31)歲;對照組:年齡47~77歲,平均年齡為(59.13±5.8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①入院指導。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進行醫(yī)院環(huán)境的熟悉,為患者介紹醫(yī)院的相關制度和作息時間,使患者能夠安心治療。②健康宣教。患者對自己病情不了解,往往會夸大病情,造成精神壓力增大,不利于治療。護理人員應多和患者介紹相關疾病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在日常飲食中加以注意,做到營養(yǎng)均衡。③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要認真、仔細地解答。對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盡量滿足。以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面對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溫情,以便積極的配合治療[3]。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對于精神抑郁障礙患者,心理護理是十分必要的。護理人員要多和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為患者講解病情治療效果。根據(jù)患者的不同個性特征和心理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情況。通過和患者多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療效判定標準[4]根據(jù)HAMD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分。設置24個臨床癥狀,每個臨床癥狀設為0分、1分、2分、3分和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癥狀越嚴重。
觀察組患者心理護理后HAMD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表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糖尿病患者多因自身的原因及社會壓力大等造成精神抑郁障礙,臨床上需進行積極治療,并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其腦內(nèi)的單胺類遞質(zhì)功能缺乏,使得機體出現(xiàn)功能障礙。對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進行護理,還可以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有利于病情的控制[5]。
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在醫(yī)院進行治療時,對醫(yī)護人員比較排斥,因此,護理人員應耐心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促進護患關系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應用心理護理對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進行護理,效果顯著。
[1] 熊燕, 張?zhí)? 秦淑蘭, 等. 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療效[J].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1, 12(4): 21-23.
[2] Zheng Z, Wu J, Wang R,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may indu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decreasing neuroplasticity[J]. Funct Neurol, 2014, 29(1): 7-13.
[3] 何先紅, 劉萍, 張曉旭. 個案管理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4, 18(3): 279-281.
[4] Frederick FT, Maharajh HD.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trinidad and tobago[J]. West Indian Med J, 2013, 62(7): 628-631.
[5] 李友愛, 鄧育芬, 黃瓊意. 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焦慮、抑郁狀況與其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性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 11(6): 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