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
(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22)
機制砂在C60商品混凝土中的應用
孫璐
(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22)
本文通過混摻天然細砂和機制砂的方式配制出具有良好性能的 C60 機制砂商品混凝土。研究表明:混摻天然細砂配制機制砂商品混凝土時,細砂與機制砂比例在 250:600 時,C60 機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與 C60 天然中砂的混凝土性能基本相同,能夠滿足泵送要求。
混凝土;機制砂;細砂
目前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在生產混凝土時多數(shù)以天然砂作為主要的細骨料,而天然砂為地方性資源,短期內不可再生,也不利于長距離運輸。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我國不少地區(qū)已出現(xiàn)天然砂資源緊缺、質量下降的問題。此外過量開采天然砂,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的壓力也日益增加,因此使用機制砂代替天然砂在國內外已成為混凝土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種趨勢[1,2]。
與天然砂相比,機制砂具有顆粒粗糙、棱角多、級配差、石粉含量多等缺點,在使用機制砂配制混凝土時易出現(xiàn)離析、泌水、工作性差等現(xiàn)象[3]。本文通過采用混摻天然細砂的方法試配得到性能優(yōu)異的 C60 機制砂商品混凝土。
(1)水泥:濟南山水水泥 52.5 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密度 3.2g/cm3,比表面積 340kg/m2,28d 抗壓強度 63.8MPa。
(2)粉煤灰:濟南電廠生產的Ⅰ級粉煤灰,細度5.6%,需水量比 94%,燒失量 1.20%。
(3)礦粉:濟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 S95 級礦渣粉,比表面積 405m2/kg,流動度比 103%。
(4)粗骨料:5~20mm 玄武巖,連續(xù)級配。
(5)砂:天然中砂,細度模數(shù) 2.8,含泥量 1.5%;細河砂,細度模數(shù) 2.2,含泥量 2.8%;機制砂細度模數(shù) 3.3,含泥量(石粉含量)5%。
(6)減水劑: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聚羧酸高效減水劑,固含量 40%,密度 1.168g/cm3。
(7)水:生活用水,符合混凝土用水標準 JGJ 63—2006《混凝土用水標準》中規(guī)定的拌合用水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測試參照 GB/T 50080—201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混凝土抗壓強度測試參照 GB/T 50081—2011《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以 C60 天然砂中砂配比為基準,采用機制砂和細河砂替代天然中砂,研究機制砂對混凝土工作性及強度的影響。
本試驗中人工砂的石粉含量較多,單獨使用配制機制砂混凝土時,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較小,達不到設計要求,而增加用水量會使混凝土拌合物出現(xiàn)離析、泌水現(xiàn)象。因此,采取在機制砂中混摻一定比例的細砂來解決這一問題。
(1)對減水劑的需求量
保持水膠比不變,通過調整減水劑用量來控制兩種混凝土坍損基本相同,則兩種混凝土的減水劑用量見表1。
表1 對減水劑的需求量 kg/m3
從表1 可以看出,采用機制砂的混凝土配比較天然中砂配比的減水劑需求量變大,增加了 0.5kg 的減水劑的用量,機制砂與細砂的比例在 600:250 時能達到與河中砂基本相同的初始狀態(tài);并且二者坍落度損失基本相同。
(2)河砂與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對比結果見表2。
表2 河砂與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對比 kg/m3
從表2 可以看出,機制砂混凝土的強度無論是 7d 還是28d 均較天然中砂的混凝土強度略高,這是由于機制砂中的石粉起到了微集料的作用,填充了混凝土的孔隙。
(3)河砂與機制砂對混凝土工作性的影響見表3。
從表3 可以看出,河砂混凝土與機制砂混凝土的擴展度、倒坍漏空時間、含氣量基本相同,機制砂混凝土可泵性略差一些,但完全能夠滿足泵送要求。機制砂混凝土的含氣量略低,是因為機制砂的粒形差,引氣和含氣量保持不如天然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