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研究》課題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3
高校大學生誠信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初探
《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研究》課題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武漢 430073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包括“誠信”在內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誠信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這一特殊群體的誠信觀念如何,將對其自身及全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如何科學評估大學生的誠信狀況與水平,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國內外研究成果與問卷調查結果,嘗試建立旨在評估大學生誠信狀況的指標體系,以期為進一步做好大學生誠信教育提供有效參考。
大學生;誠信;評估;指標體系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指人在社會中務求真誠,恪守信用。誠信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長期被作為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誠信越來越成為社會所必須的準則和要求,也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的基本前提?!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誠信是全社會大力倡導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包括“誠信”在內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誠信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這些都提出在發(fā)揚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誠信體系的建設,并將誠信建設作為當前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另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已獲國務院原則通過,并將于近期頒布。該規(guī)劃對主體信用體系進行了構建并基本實現了社會信用的完整覆蓋。按照規(guī)劃,在2017年,各信用信息將建立起統(tǒng)一的平臺,并實現資源互通與共享。
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未來國家之興旺所在。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誠信觀念如何,不僅影響到其在學校中的表現,也會直接影響其社會行為,甚至可能影響到未來的家庭成員和子女。我國大學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人力資源儲備,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接班力量,理所應當地在各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然而,近些年來,大學生不誠信的行為屢屢可見,比如不守時,隨意遲到早退,缺乏時間觀念;借他人錢故意不還,侵占他人遺失財物;考試舞弊,抄襲他人作業(yè);在學術研究中論文作假,剽竊、修改、占有他人研究成果,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等。這些不誠信行為對高校的有序教學活動產生了沖擊,影響和干擾了學生、學校之間的正常關系,導致社會公眾對大學生產生較多負面印象,從而引發(fā)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從已有文獻總結來看,目前學術界和實務界對誠信問題的理論研究成果較多,但在誠信評估方面則少有涉及。這既與誠信本身的主觀屬性有關,也與當前社會誠信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焦點有關。然后,誠信的評估卻又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由于誠信量化的缺失影響了誠信教育的深入實施。在此情況下,應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征狀況,參照國內外同行先進經驗,并結合自身教育管理的實際情況,加快加深高校大學生的誠信評估研究。通過規(guī)范的方式和制度科學地測量大學生誠信現狀,及時找準差距并對癥下藥,從而為社會輸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人才。基于此背景,建立和健全標準的大學生誠信評估指標體系顯得十分有必要。
西方對于誠信的研究始于哲學、宗教等,但在經濟學引入以后得到快速發(fā)展并進入活躍期。由于西方社會市場經濟的興起,誠信被作為一種準則與市場經濟相掛鉤,失信行為將面臨約束和懲罰。誠信很早就由單純的道德觀念演變?yōu)榉梢?guī)范,從古希臘和古羅馬向西方各國傳播。比如《亞當?斯密關于法律、警察、歲入及軍備的演講》等。由誠信衍生的法律條文在長期的實踐中被證明是對企業(yè)、組織以及個人的有效約束。許多國家的民商法中都對“誠信”相關內容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同時,其他領域也開始對誠信展開討論。比如福山在《信任:社會美德與創(chuàng)造經濟繁榮》中提出:“信任可以在一個行為規(guī)范、誠實而合作的群體中產生,它依賴于人們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和群體成員的素質”。
Moffat M.曾提到:“在大學,作弊似乎像呼吸一樣自然;作弊像閱讀、寫作、數學技能那樣,是大學生的一種重要學術技能”。由此表明,在國外大學中也不乏作弊之人,這一問題或許已成為普遍現象。這一現象引起諸多學者的關注,他們對此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及探討。國外學者從三個不同的維度對誠信的概念進行了研究:第一維度認為,誠信是個體特性,可以根據此判斷研究出測度個體誠信與否的工具;第二個維度從商業(yè)倫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誠信是一種道德行為;第三個維度包含了心理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觀點,認為需要對人進行誠信管理。具體搭配大學生誠信方面,討論得較多的主要是學術誠信,比如抄襲、剽竊、作弊等學術不端行為。
而在國內,我國理論界對大學生誠信評估體系也進行了相關研究??梢苑譃閮煞N觀點:
觀點一,以評估內容為重。以陳巖(2006)為例,認為大學生誠信評估應包括信用記錄、誠信守諾制度、誠信評估制度、誠信公示以及誠信度檔案等內容,據此建立起全面的大學生誠信評估體系。觀點二,認為不僅要關注評估內容,更應將評估方法納入評估體系之內,包括指標體系的構建,合理的評估方法選取等。通過此手段對大學生誠信作出客觀評價。
通過對文獻研究發(fā)現,學者們在建立誠信評估指標體系的時候多從學習、經濟、生活和擇業(yè)四個方面的誠信來考量。但何玉娟(2006)則從誠信認知和誠信行為兩個方面來考慮。在誠信行為指標下,包含學習、生活、經濟和工作四個子指標;在誠信認知指標下,包含價值觀、意識、意志和態(tài)度四個子指標。缺陷是誠信認知指標下的四個子指標如何區(qū)分和量度成為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在評估方法上,多采用主觀賦權法或簡單的加權平均。也有學者在評估方法中提出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評估,但在確定一級指標的權系數上采用德爾菲法主觀賦值使客觀性受到影響,而且在確定隸屬函數的時候,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有待商榷。最后由模糊評判結果劃定大學生誠信隸屬等級時,簡單地將等級換算成百分數予以加權計算是否合適也有待驗證。
以上研究無疑對探究大學生誠信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仍有許多不夠深入、尚待我們進一步研究的領域,表現為:一,對大學生誠信的實證研究不足。目前大多數研究多以定性研究為主,而且多停留在理論思辨的層面,未能有實際數據作支撐,不能滿足現實需要。二,在研究內容上來看,尚不夠深入。以筆者視野所及,現有文獻多從大學生誠信內涵著手,多關注于現狀描述與分析,而關于誠信評估方面尚處于萌芽階段?;诖?,筆者提出構建一套標準的大學生誠信評估體系十分重要。
(一)設計原則
實際中可以用來度量大學生誠信狀況的指標有很多,而選擇哪一種指標取決于對誠信的背景知識積累以及經驗判斷,還有對大學生誠信研究動態(tài)的把握。在建立高校大學生誠信評估指標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
高校大學生的誠信評估體系是一個復雜、綜合的系統(tǒng)。對大學生的誠信進行評估涉及到很多方面,既有對不同層次間縱向指標的考察,也有對同一層級間橫向指標的比較,因此在設計指標時要做到全面細致,不留遺漏。
2、科學性原則
一個有效的評估體系首先是應建立在科學合理的理論基礎上的,通過理論的指導來解釋被評估對象的基本概念和邏輯結構,抓住其實質,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方案。其次,要能結合評估的實際要求,選取合
適的方法和模型來展開評估,這些方法和模型必須是客觀的抽象描述。
3、系統(tǒng)性原則
在評估過程中為了反映被評估對象的特性,一般選用若干指標來進行衡量。在設計這些指標時,采用系統(tǒng)的方法,在結構和功能上保持層次性,既不能使指標體系過于復雜,也不能僅僅使用單因素指標,應該統(tǒng)籌兼顧,達到評估系統(tǒng)的整體最優(yōu)效果。
4、獨立性原則
綜合的評估指標體系應該是多層次、一體化的,同一個層次的指標必須滿足獨立性。指標之間不存在交叉和包含關系,也不存在因果關系,即一個指標不能對另一指標產生影響。
5、可操作性原則
評估指標要求盡可能簡化,各指標所需的數據應該易于獲取,其信息來源渠道要可靠。在采集數據時,保持數據的完整性和客觀性。
(二)評估指標的理論遴選
1、樣本說明
根據前文對誠信內涵的闡述,可將大學生誠信劃分為學業(yè)誠信、生活誠信、經濟誠信和社會誠信這四個維度,在這四個維度下分別對大學生誠信狀況進行評估。
數據來源方面,課題組選取了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十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抽樣分析,統(tǒng)計梳理當前大學生誠信的現狀,探究其原因,并提出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設想。為此,課題組于2012年7月至12月面向十所高校的大學本科生與研究生,共發(fā)放問卷2000份,收回1984份,回收率99.2%,其中有效答卷1960份,占回收總數的98.8%,同時結合學生座談、專家訪談等形式進行剖析,這些數據都是本文研究的基礎,從理論層面上推論出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長效機制的對策建議,在方法和理論運用上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因素。
在訪談形式和內容上,課題組以問卷加訪談的形式征詢樣本對象對大學生誠信各指標信息的意見。
2、問卷結果的隸屬度分析
為了深入分析各位被調查者對大學生誠信的總體印象,課題組以有效問卷為基礎,對各指標進行隸屬度分析??梢园颜{查中與大學生誠信或失信有關的所有指標{X}視為一個模糊集合,把每個指標視為一個元素,對每個指標進行隸屬度分析。假設在第i個指標Xi上,被調查者選擇總次數為Mi,即總共有Mi位被調查者認為Xi是反映大學生誠信或失信的行為,該指標的隸屬度為:ri=Xi/1000。
如果ri值較大,說明該指標Xi有很大的可能性屬于該模糊集合,在評估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可以保留它;反之則可以剔除。通過對2000份有效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隸屬度大于0.2的短語如表1所述。
表1 大學生誠信相關短語的隸屬度
表2 大學生誠信評估指標體系
課題組對以上短語進行大致分類,可以發(fā)現大學生誠信主要可以歸納到學業(yè)、生活、經濟和社會四個維度,與之前課題組構思的維度墓本符合。
根據上述分析,并結合之前文獻研究結論,課題組決定以學業(yè)誠信、經濟誠信、生活誠信和社會誠信這個四個一級指標作為對大學生誠信的量度,在一級指標遴選構造了16個二級評估指標,從而構成了大學生誠信評估指標體系(見表2)。
在建立科學合理的大學生誠信評估體系之后,選取有效的評估方法十分關鍵。在實踐操作中,對于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誠信狀況,常采用自評、互評、班級組織評議、教師評議、校方評議以及第三方中介機構評議等多種評估形式相結合。一方面技能強化學生的誠信參與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誠信理念,也有助于科學客觀地對大學生展開評估。
高校大學生誠信是當前社會的重要命題,研究大學生誠信問題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對大學生誠信評估展開研究,對于國內高校探尋新形勢下大學生誠信教育新方法,提高大學生整體誠信水平,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本文對大學生誠信進行研究,希望能對該領域的工作有所促進,并引發(fā)教育工作者對誠信評估的思考。
[1]陳云濤.大學生誠信文化理論與實踐.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付霞.國家助學貸款高違約率現象探析.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6):57-61.
[2]谷秋穎.對大學新生“心理斷乳期”的思想引導.中國科技博覽,2010(3):220-221.
[3]黃蓉生.當代大學生誠信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藍壽榮.社會誠信的倫理與法律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5]馬斯洛著,許金生譯.動機與人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6]何玉娟.高校大學生誠信評估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9(3):30-32.
[7]麥林.構建大學生誠信評估體系的思考[J].百色學院學報,2006,(4):125-128.
[8]王麗娟.高校大學生考試作弊的社會心理動因及其對策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7(2):136-140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2JDSZ2012)的階段性成果。
參與本文寫作的課題組主要成員
齊文遠(1956— ),男,內蒙古赤峰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委;
周?。?981— ),男,副研究員,湖北武漢人,法學碩士、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在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團委書記,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
徐會超(1982— ),男,山東臨沂人,法學碩士,講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
韓秦(1981— ),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法學碩士,助教,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辦副主任;
梁娜(1981— ),女,河南新密人,法學碩士,助理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團委副書記;
林晶晶(1986— ),女,安徽蕪湖人,教育學碩士,助理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團委干事。
此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杜秦智對本文的撰寫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