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教育現代化,就是在現代先進教育思想的引領下,使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與手段適應當前和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具體包括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內容現代化、師資隊伍現代化、教育裝備現代化和教育管理現代化等。教育現代化是對傳統教育的超越,它促使我們每一所學校從平庸走向優(yōu)秀,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
一、校長教育思想的現代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前提
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其思想和觀念直接影響著一所學校的辦學方向。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正處于深化期,校長的課程意識、文化內涵、教育情懷、價值觀念極大地影響著全體師生員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決定著學校的整體發(fā)展方向。學校的辦學條件可以暫時落后,但辦學思想不能落后。如何將先進的教育思想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外化為教職員工的工作方式,內化為教職員工的價值追求,這是當今校長面臨的沖擊與挑戰(zhàn)??v觀國內外一些成功學校,它們的共同點是:校長有思想,教師有智慧,學校有文化。為此,校長必須是現代教育思想的擁有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前不久,山東省五蓮縣舉辦了“教育現代化專題論壇”,來自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近50名校長和來自臺灣的教育專家圍繞論壇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我有幸參與其中。三天的活動令我感受頗深。臺北教育大學張世宗教授對當代教育的深刻剖析,該校林士真教授對課程建設的理性思考,與會校長們的危機意識和鮮活的辦學思想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在這里,我進一步理解了什么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樣的行動才能邁向教育現代化。同時,也令我堅信這樣一句話:校長的思想觀念決定著一所學校的命運,校長教育思想的現代化是實現學校教育現代化的前提。
二、教師的專業(yè)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如何把學校的辦學思想轉化為教師的行為,使其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求,已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學校要不斷為教師的學習、研究和實踐搭建平臺,提供機會,使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師德水準、知識結構、教學技能和研究意識不斷提高。同時,教師要增強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這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又一重要任務。它不僅影響、制約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也影響和制約教育現代化的內容與方法。所以,加強教師全員培訓,推動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是實現教師專業(yè)化的當務之急,必須抓實、抓緊、抓好。要讓教師培訓的系列活動成為學校的一種常態(tài),成為學校為教職工創(chuàng)造的一種福利待遇,成為每一位教師內在的精神需求。
三、科學的管理制度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保障
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宏偉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做到依法治校、依法執(zhí)教,努力實現辦學的自覺性、自律性、民主性和開放性,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學校管理制度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保障。
然而,學校制度靠人建設和施行,也靠人去發(fā)展、完善和創(chuàng)新。為此,學校要堅持走依靠教師發(fā)展學校的辦學道路,以教師為本,增加教師民主管理權,鼓勵和引導教師積極參與現代化學校制度建設。要進一步完善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教育質量提升和教師素質提高的評價機制,充分發(fā)揮過程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的導向功能,積極營造銳意進取、改革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要努力實現學校教育管理規(guī)范化、辦學條件標準化、辦學特色多樣化的目標,保證教育教學過程健康、有序、高效,從而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
四、辦學條件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必要的辦學條件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因此,政府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不斷改善教師和學生的工作環(huán)境與生活環(huán)境。大力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讓先進的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工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同時,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校園文化成為凈化師生心靈,啟迪人性智慧,促進師生幸福成長的精神家園。五蓮縣雖然經濟不算發(fā)達,但全縣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的硬件投入卻在全國都是超前的,足以反映當地黨委、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當地老百姓對教育的支持力度。這種物質保障對當地校長和教師來講,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壓力,推動著全縣教育工作者在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伐;對全縣人民來講,是一份決心,是一份希望,也是一份幸福。
我們每一所學校盡管所處的區(qū)域不同、條件各異,但只要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始終站在國家富強與民族振興的高度來思考教育,研究教育,推進教育,教育現代化的夢想一定會早日實現!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