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開往北京的814路公交
●王晶晶
河北小鎮(zhèn)燕郊,被駛向北京的第一班公交車發(fā)動機吵醒了。清晨5點半,天還沒亮透,這時,54歲的張紅英從床上爬起來,洗了把臉,就趕緊下樓排隊。
814路是跨越北京城區(qū)和河北燕郊的9條主要公交線路之一,也是離張紅英家最近的公交站點。每天早上,至少4000人擠在混合著肉夾饃和煎餅味道的814路車廂里,去北京上班。等車隊伍最長時達(dá)到300米,但十幾位老人總能站在隊伍最前端。為了讓兒女多睡一會兒,能在上班的路上有個座位,這些老人提前到公交車站替兒女排隊。張紅英就是其中一位母親。
曾有媒體報道,每天早上跨省上班的人在燕郊至少有30萬,而燕郊政府網(wǎng)上公布的人口數(shù)量是50萬,這意味著,每天早上這座小鎮(zhèn)一下子空了一多半。
張紅英已經(jīng)幫女兒排了4年隊?!昂⒆犹哿?,晚上加班到家就快12點了,我著急啊,這時間能睡夠嗎?你要給她排隊呢,她就能多睡一會兒。我早起來會兒就當(dāng)鍛煉身體了?!睆埣t英的女兒孫夢31歲,大學(xué)時讀的是日語專業(yè),畢業(yè)后進(jìn)了北京一家日企。已經(jīng)退休的張紅英也跟了過來,照顧女兒起居。她們在北京租房,先后搬了3次家。孫夢決定,必須在30歲之前買房。
一天,張紅英接到一張小廣告,上面寫著首付10萬元就能在距離北京30分鐘車程的地方擁有自己的房子。那個地方叫燕郊,天安門往東40多公里的一個河北小鎮(zhèn)。那時的燕郊還沒有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樓占領(lǐng),售樓小姐說,開往北京的814路公交車總站就設(shè)在小區(qū)門口,到時候上車就有座。張紅英痛快地交了定金。
可售樓廣告說的30分鐘到北京,只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想開車上班,先得搖到號吧,而且早高峰進(jìn)京方向的高速公路在收費站就開始堵了。公交車倒是有專用車道,可人多車少,擠不上去。
“這得什么時候是個頭?”第一次看到814路車站前的長隊,剛搬來的老梁簡直“看不到希望了”。第二天,他就加入了為孩子排隊的陣營。“他們上班給北京納稅,晚上睡覺給河北納稅,天天四五個小時在路上跑,哪個父母能忍心?”57歲的老梁老家在內(nèi)蒙古赤峰,為照顧在北京工作的女兒小梁,賣了老家的房子,來到燕郊定居。
今年兩會期間,中央電視臺一期節(jié)目報道了燕郊這些排隊的老人。節(jié)目中有一位名叫秦桂珍的60歲老人,灰蒙蒙的天色中,她裹著羽絨服站在人群中,幫女婿排隊,凍得眼淚都流出來了。那期節(jié)目播出后,網(wǎng)上形成了兩種不同看法。有人感嘆天下父母心,也有網(wǎng)友覺得這種讓父母排隊的行為不孝。
看見網(wǎng)上有人質(zhì)疑這些年輕人,老梁幫他們辯解:“有人說他們真享福啊,還讓老爹給排隊呢,豈不知這是老爹自愿的??!”實際上,女兒小梁并不希望父親幫自己排隊。她曾經(jīng)提出不在家里吃早飯,就可以省下時間,可母親不同意?!八X得我一天都不在家吃,吃不到炒菜,長期下去不健康,所以一定要吃,不然會讓我媽覺得白做了?!?/p>
小梁今年27歲,她并不想在燕郊買房,“我自己在二環(huán)租房挺方便的”。現(xiàn)在,她下了班就得往回跑,坐上車還得給家里打個電話,要不然父母不放心。因為排隊,她還和父親吵過一架。偶爾,小梁也會跟別人抱怨一下,“有時候不是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你要考慮他們的心情。我真的挺累的,不是來回跑得累,是心累?!边@些話她從沒對父親說過。
為解決814路公交車的排隊困境,老梁曾在網(wǎng)上給北京市長信箱寫過信。為了讓數(shù)據(jù)有說服力,他拿著工具尺,站在車站旁邊量過:早高峰時,排隊長龍在200~250米之間,乘客等候30~40分鐘才能乘上車。
沒想到,這封信真的起到了效果。沒過多久,814路在早高峰期間縮短了發(fā)車間隔,增加了車次。老梁說,現(xiàn)在每個人排隊的時間可以減少一半。
早上7點左右,孫夢在車站前和母親會合。她上車,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不過兩分多鐘的時間,原本空蕩蕩的車廂就塞滿了人。隔著玻璃,孫夢可以聽到母親在下面喊著“不要擠啊”。有時,個頭兒不高的母親會被后面包抄過來的插隊者擠到人群中間。
車門“砰”的一聲關(guān)上,814路出站了,車窗外,張紅英沖女兒微微笑著。孫夢說,這是她最難受的時刻。“她越笑,我越難受……”但是,沒有時間傷感。一天的征途剛剛開始,814路將向西行駛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dá)北京。孫夢應(yīng)該抓緊休息一會兒,終點站所在的那座巨大的城市里,還有一大堆公司報表等著她呢。
(摘自《中國青年報》201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