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鋒
爹媽的錢
●許鋒
多少年來,我在爹媽身上看到的他們對待錢的態(tài)度,就一個字:存!
存錢是我們這一代人爹媽的人生常態(tài)。在十幾二十年前,我父親的工資也就幾十元、100多元,我母親的工資更少。就是在那樣的情況下,要是哪個親戚家有個急事,或自家緊急用錢,我爹媽便能從銀行把“定期”改成“活期”,拿出個兩三千,乃至一兩萬。當(dāng)然,若不是非常緊要,或者還有其他選擇,他們是不甘心把“定期”改成“活期”的,因為那樣會損失很多利息,而那個年代,把錢放在銀行“吃”一點兒利息,是不錯的生財之道。
可是,他們很多年前就為我在大城市買了房子,那房子的總價值為20多萬元。我和弟弟結(jié)婚,也花掉了近10萬元。與我年歲相仿的人,都不能不驚嘆我們爹媽存錢的能力和速度,他們好似變戲法似的能一下子拿出3萬、5萬,乃至更多。我知道,那是他們的命根子,不到萬不得已會死死地看著。
而我們,完全不是以那樣的心態(tài)和做派存錢。我們要旅游,要吃香喝辣,要穿名牌,要一年甚至半年換一部手機。雖然我們這一代掙錢的能力已超過爹媽那一代,我們存錢的能力和速度卻遠(yuǎn)遠(yuǎn)滯后于他們,當(dāng)我們購置不動產(chǎn)時,需要動用一筆大錢時,我們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拋向兩鬢斑白的他們。
爹媽不會花錢?當(dāng)然不是。他們考慮更多的是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而諸多因素中,我們占據(jù)80%。每一個爹媽身上都有一部經(jīng)驗傳奇。勒緊褲腰帶存錢可能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卻是最實用的方法,關(guān)鍵時候,你能指望上它,甚至個別時候你唯一能指望上的,也就是它。
(摘自《羊城晚報》 201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