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百歲老人平和一生
拜訪羅廷美老人那日,深冬久雨初晴,艷陽高照,和煦的陽光透過樹枝,稀疏地灑落在石塊鑲成的小院,也灑在老人飽經滄桑的臉上。老人身著布依族手工織成的深藍色土布外衣,頭包同樣是布依族手工織成的深藍色土布帕子,手握拄棍,安詳地坐在小木凳上沐浴著冬日的暖陽,心態(tài)平和,一臉平靜。凡塵的喜怒哀樂,世間的成敗紛爭,對她已秋毫難犯……
2013年的7月8日,是老人的百歲壽辰,按理說,這一天,老人的家里應該是親朋滿座,盛況空前??蛇@一天,羅廷美老人選擇了平靜,同兒子、兒媳、孫子如往常一樣,粗茶淡飯的度過了她的百歲壽辰。
“‘林中易找百年樹,世間難有百歲人,老人家辛辛苦苦活到一百歲,大家準備給她慶賀慶賀。但她說一生都這樣平淡的過來了,要是過生日,吵吵鬧鬧的,人不得安寧,或許還不好。”二兒媳韋德敏告訴筆者。
據二兒媳介紹,老人脾氣很好,即使孩子們做錯了事,她也沒有打罵過他們。老人心胸很寬,兒女們離開她去外地時,她從不嘮嘮叨叨,只是默默地等待兒女們歸來。前兩年小兒子吳軍學因為疾病,落下了雙眼失明的殘疾,老人以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安慰兒媳和孫子,不幸是暫時的,只要有人在,日子會慢慢好起來。
百歲老人勤勞一生
出生于1913年7月的羅廷美老人,童年經歷了清朝末年和軍閥割據的混亂年代,青年時度過了八年抗戰(zhàn)的艱苦歲月。結婚后,靠丈夫給人當幫工為生。但好景不長,在他們第三個孩子吳軍學才半歲時,無情的病魔奪走了丈夫的生命。簡單辦完丈夫的喪事后,羅廷美強忍失夫之痛,帶大攜小,以頑強的毅力苦苦撐起一個殘缺的家。
“從我記事起,母親都很勤勞,都很節(jié)儉,白天上山干活,晚上就紡棉織布,晚上紡棉時,為了能省點錢,母親連煤油燈都舍不得用?!贝髢鹤訁侵玖⒄f。90歲時,老人還自己料理家務,洗衣掃地,擇菜做飯。
百歲老人善良一生
羅廷美老人是一個純潔、高尚和有骨氣的人,在日子過得青黃不接的年月,她也不拿別人的一針一線,從不隨意接受別人的施舍。有一次,鄰居家的一只母雞,跑到她家的牛圈上做窩下蛋,老人發(fā)現后,用小簸箕盛好谷糠,小心翼翼地把雞蛋撿來放在谷糠里,一個不少的給鄰居家送去。鄰居家回贈一些雞蛋感謝老人,老人堅決不要,說坡臨坎下的,要這個干什么。
還有一次,老人上山放牛,看見鄰寨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小男孩,掏豬草時不小心割破了手指,鮮血直流。她一邊安慰小男孩,一邊找來苦媽菜(一種可止血的植物)幫小孩止血,然后幫小孩包扎好。直到如今,她也不知道小男孩是誰。
大兒子吳志立說,在他的記憶中,老人沒有跟別人吵過架,總是很和善地待人,受到很多人的尊敬。老人的人緣好,經常有上了年紀的人來找她聊天兒。樸實的村民上街趕場,都會買些老人喜歡的零食送去,以表達他們對老人的尊敬。
羅廷美老人生活恬淡,不善言語,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奢求。受她的影響,他們一家大小的生活起居和愛好也比較有規(guī)律。老人與世無爭,有時候家里鬧小矛盾,老人也像沒看見一樣,照常做事、吃飯、睡覺。
一生風風雨雨,一路跌宕坎坷,老人已經走過了百年春秋。如今,沉浸在兒孫們的孝愛和寨鄰的尊敬之中,心態(tài)平和的老人顯得十分安詳和滿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