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現(xiàn)代:一個人的文藝復興和靈魂的黎明

        2014-03-12 08:52:25陶林
        藝術廣角 2014年6期
        關鍵詞:后現(xiàn)代

        陶林

        新現(xiàn)代:一個人的文藝復興和靈魂的黎明

        陶林

        在長篇小說《紅結憶》中,我曾用整部小說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出過一個說法,那就是:“書已死,詩猶立”。這六個字概括了我個人對于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意見,傳統(tǒng)的一切美好也好,輝煌燦爛也罷,皆已成過眼云煙塵埃。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實質上與傳統(tǒng)中國毫無結構關聯(lián)的時空里,想以諸如復興國學、恢復儒教等“時空穿越”的方式來實現(xiàn)古典式的“文明復興”,就像是追逐海市蜃樓一樣虛妄。那種無限制地美化古典、貶低現(xiàn)代的說法,我們完全可以大不以為然。

        我們從傳統(tǒng)中能夠看到的,唯有古典詩學的詩意:作為一種美感的延續(xù),它完全可以不受時空阻礙地融入我們的靈魂。提出這個意見時,我尚未而立,讀書、思考皆是如浮士德一般,在書齋里作無邊的“靜觀”。隨著時光的飛逝,一直糾結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理念的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事實:何止我們心中認為的“古典”已經作古,我們津津樂道的“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諸多理念,一樣變成了不可逆轉的“傳統(tǒng)”。仿佛正應和了波德萊爾的那句名言:“現(xiàn)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變”。當我們用批判古典傳統(tǒng)的眼光,來打量那些所謂的“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的問題時,一樣能發(fā)現(xiàn)諸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未見之域。

        最近,由于主持編譯德國哲學家尼采寫于19世紀末的兩本重要作品:《悲劇的誕生》和《偶像的黃昏》,我開始重新閱讀尼采。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這位現(xiàn)代思想先驅者的先見之明。多年以來,我習慣于把尼采看成一個滿嘴瘋言瘋語的精神病人,偶爾提出諸如“上帝死了”之類論斷的狂人。但正如那些先知故事里經常搬演的情節(jié),隔著百余年時光,那位狂人的狂語,一旦和歷史的流變互相印證,就會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一個幾乎被我們忽略的事實就是,通過尼采的小道,我們可以見證他對于整個20世紀現(xiàn)代思想史的演繹和預言。我們慣常把尼采哲學的流傳,看成是修辭學的勝利,是獨樹一幟和自我標榜的勝利,是純粹美學的成功。而歷史完全證明了這一點:尼采的卓越之處,不僅僅在于他的狂言妄語,更在于他時不時是正確的,具有一種直入要害的預見性。我把這種遲來的印證,稱之為“尼采的直言不諱”:他直言“一神”世代的沒落,召喚“眾神”世代的重生。倘若沿著尼采的思路去看,直到20世紀中葉,人類的前現(xiàn)代文明依舊被傳統(tǒng)“一神”世界的余暉所籠罩,而20世紀中葉以后至今的“后現(xiàn)代”狀態(tài),正是“眾神”世界誕生的先驅。對照尼采,再來看整個20世紀以來的西方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的思想家們,仿佛都生活在尼采那種直言不諱的言說的注腳中。

        若我們把中國古典、全球的現(xiàn)代思潮及后現(xiàn)代思潮,都看成過往的傳統(tǒng)的話,那么毫無疑問,我們曾經熱衷的新潮流,也在以極大的速度改變著自己的面貌。它們就像是杰克的魔豆,一個巨大的塊莖,隱藏在熱熱鬧鬧的理論喧囂的大地下,在人們斑駁迷離的摩登之夢中飛速地生長,把我們帶入到那莫可名狀的美好未來,并將在“歷史的終結”之后,給予我們一片全新的美洲大陸。

        新現(xiàn)代

        就我個人的閱讀體驗而言,整套尼采的思想,大致可以整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尼采通過“美”來打量人類,超越了現(xiàn)象之“真”,以抵達意志的張揚和極樂。恰如我們所知的,尼采是一個以美學為主導的哲學家,他力圖發(fā)展叔本華的哲學,同時拓展叔本華的結論,變悲觀哲學為“快樂哲學”——可最為詭秘的是,強調悲觀的叔本華活得倒挺長,奉行快樂的尼采,卻在為被鞭打的老馬的痛哭聲中走向了瘋癲。對于叔本華,“悲觀”是因為人有意志的存在;而之于尼采,“快樂”是因為人的意志可以審美。尼采從叔本華未盡的道路上出發(fā),打開了他那恢弘的、氣象萬千的言說之門。在尼采看來,人類的審美先于存在。盡管他無法以縝密的邏輯證明這個論點,但這卻不妨礙他自然而然地拿著自己的斷論作闡述,并在激情洋溢的言辭中悄悄地說服他的讀者。為此,他重新發(fā)掘了希臘古典神話的生命,并隆重推出“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兩個“意志”的類型。簡述之,酒神脫胎于玄虛的宗教儀式,是一種神秘超驗的審美;日神則是理性與夢想之類人文精神的總和,是一種直觀的、熱烈的、富有生命力的審美。無論酒神精神還是日神精神,人們一旦開始審美,就會發(fā)現(xiàn)自身深深陷入叔本華式的悲觀狀態(tài)之中。在此基礎上,悲劇得以誕生。在寫于1872年的《悲劇的誕生》一書中,即將開始間歇發(fā)作癲狂的尼采,通過對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研究,得出了重要論斷:蘇格拉底之類智者的誕生,實質上用邏輯學和辯證法,用因果律和真理論,扼殺了人類的審美,把悲劇精神引向了毀滅。

        在尼采的眼中,這類被西方文化奉為圣賢的智者都是“賤民”,是“一神”時代群氓暴力的代表。尼采強烈地反對蘇格拉底的辯證法,反對邏各斯主義,實質上反對因果律統(tǒng)轄的世界。對一個世界的可能性的排除,只清理出一條最接近于“真理”的道路來,這條道路在“愛智慧”的蘇格拉底之后,既沒有表現(xiàn)出愛,也沒有表現(xiàn)為智慧,而是走向了它的反面,就是對超級道德化身的“一神”崇拜?;缴裼镁融H哲學、強烈的美感超度了過度世俗化的肉體。然而越到后來,他們就越完全依賴言說而存在,他們的言說與其說指向真理,毋寧說指向道德。緊隨悲劇精神消亡的,是道德譜系的誕生,基督教的偶像升起,道德的話語權力變成了權力的話語。如此,智者言說開始變成了一種雄辯的謊言,通向未來的巴別塔轟然倒塌,人們開始了無盡的墮落。在尼采看來,西方的這種墮落在文藝復興時代以來,獲得了扭轉,古老的悲劇慢慢獲得重生。(悲劇意識的最高階段,就是德國古典音樂的興起,尼采尤其推崇貝多芬、瓦格納,他們的音樂讓他直接感受了意志的轟鳴。)他自稱為“敵基督”者,同時卻又哀嘆“上帝死了”——實質上,他是深刻的“敵蘇格拉底者”,對諸如辯證法、因果律和真理統(tǒng)轄的世界大不以為然。那是一個依賴于語言而非直感的世界,在其中,謊言和事實只有一步之遙,真理之神可能滿嘴讕言;而那個邊緣的、帶著異族先知查拉圖斯特拉面具的哲學家倒有可能道出誠實的奧義。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尼采和老莊很像,力主審美人生觀,對雄辯語言和圣人道德深深質疑,喜歡借諸如查拉圖斯特拉這樣的邊緣人(畸零人)之口直抒己見,對太過于自負的智慧(莊子所謂“機心”)充滿了警惕。

        在此,我無意于為尼采的思想背書,僅僅是意欲續(xù)先驅之神思,自述一孔之所見。在尼采恣意思考的年代,人類面向現(xiàn)代性和現(xiàn)代世界的經驗算不得很充足。在我看來,在《悲劇的誕生》之中,尼采已經先見悲劇重新誕生的時代籠罩在人們頭上的兩種命運:一種是俄狄浦斯式的命運,一種是哈姆雷特式的命運。前者可以用之象征我們的“前現(xiàn)代”階段,一旦踏上現(xiàn)代之路,所有的民族都將告別原鄉(xiāng),依靠各自發(fā)達的智能,開始了各自的俄狄浦斯命運之旅。比如猜破斯芬克斯之謎,重思“我是誰,要去哪”,比如對舊有道德秩序的背棄、轉向現(xiàn)代自由的倫理(這便是“亂倫”),最終現(xiàn)代性能夠以“歷史潮流”的名義,為俄狄浦斯加冕。在這整個過程當中,俄狄浦斯都是勝利的、樂觀的、進取的、美好的;可唯獨那結局是崩潰的,因太過于聰明、太自負于自我的力量,俄狄浦斯最終遭受了懲罰。這種命運的隱喻,折射出前現(xiàn)代的歷史,就是人類開始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不斷地進行工業(yè)和社會革命,一步步走向世界大戰(zhàn),一步步走向極權專制,走向集中營、勞改營的歷史進程。在這一進程中,那些語言天分高超、貌似聰明絕倫的哲人(諸如黑格爾)取代了上帝;忠實于直感、堅守美學立場的哲人則被流放、被逼瘋、被邊緣化,被打上卡珊德拉的烙印,被驅逐出人群。

        在前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交替之際,人類對劇烈變革的前現(xiàn)代痛定思痛,與此同時,又走向了一種哈姆雷特式的命運。這種命運的典型特征,是想得很多,而行動拖沓。在前現(xiàn)代文明中,人們信仰“智能”為王,強調嚴絲合縫的設計,從工業(yè)新產品,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認為無一不可以“完美”地設計出來?!爸钦摺眰冊吆舻?,“不在于思考世界,而在于改變世界”。隨之而來的歷史的失控,宣告了那些用辯證法和邏各斯左右世界的“智者”們的無能為力。于是,后現(xiàn)代的思想家們轉入一種無限的焦慮和拖沓當中,正像是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一樣。因為對行動確定性的焦慮,后現(xiàn)代的思想者們言說得太過于繁盛了,林林總總、千奇百怪、蔚為大觀的后現(xiàn)代理論思潮,令人眼花繚亂??墒桥c此同時,人們面對世界的做法卻一如既往的簡單。如熊彼得在20世紀初的洞見,真正左右世界的,只是很少的一點智慧,世界依然會按照簡單的暴力法則運行。包括法西斯在內的現(xiàn)代極權的興起,就是這簡單、暴力、殘酷世界的真諦,相形之下,思慮過多的后現(xiàn)代哈姆雷特們,永遠只能跟在一波波技術革新的浪潮后面,做極其直觀而膚淺的“器道”闡釋。

        也恰如哈姆雷特在毒藥入腹發(fā)作的最后關頭,才有所行動,刺出一劍令其叔叔斃命,打破歷史僵局,并不在于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理論傳播得如何深入人心,社會普遍在認識上多么“現(xiàn)代化”“后現(xiàn)代化”,那最致命的一擊,恰恰來自“器道”關鍵性的演進——信息化浪潮的革命性進步,諸如現(xiàn)代通信、交通物流網(wǎng)絡的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絡技術的興起,等等。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自由空間,令現(xiàn)代性曾賴以確立和傳播、如今已經被消費主義高度“異化”了的報刊、影視傳媒黯然失色。而且,互聯(lián)網(wǎng)更接近于現(xiàn)代理想的本質,移動互聯(lián)和可穿戴、嵌入互聯(lián)設備將重新定義“自由人的自由聯(lián)合”。那種理論界喧囂布施的“后現(xiàn)代時代”,諸如世界無限制走向破碎與解構、走向熵的進程,也將因此而終結。

        俄狄浦斯命運和哈姆雷特命運交替左右著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的歷史進程。在前現(xiàn)代時代,人們強調設計,強調現(xiàn)代;在后現(xiàn)代狀態(tài)里,人們強調“還原”,回到事物本身?,F(xiàn)代性本身的發(fā)生,是足夠令人側目的一個歷史性勝利;而后現(xiàn)代的發(fā)生,則帶來了綿延—循環(huán)歷史的終結。在現(xiàn)代之前,任何一種理念(包括希臘哲學、基督教哲學和東方的儒家禮教等),都沒有對古老的自然經濟產生多少影響。所有依托于暴力的權力話語,只是草草設計了人們一種粗糙的靈魂狀態(tài),人們依舊是遵循著古老的自然法則生活。而現(xiàn)代自由市場經濟的興起和全球貿易的聯(lián)結,全球資本分工交換,是巨大變化的真正動力所系,時至今日,依舊在沖洗著我們對傳統(tǒng)的念念不忘,一點點地斷絕任何一條我們力圖走回去的道路。這就是現(xiàn)代性啟航之后最為顯著的、排山倒海的力量。

        恰如現(xiàn)代市場經濟所依賴的自由市場主義信念一樣,現(xiàn)代性思想整體其實也是一種信仰?,F(xiàn)代性曾以暴力的方式終結了傳統(tǒng),面對現(xiàn)代性,人們不斷地處于“眩暈”的狀態(tài)中,層出不窮的器道,讓人們產生比既往更為強烈的“物理”性崇拜。與之相應的文藝作品,也展示出相應的面貌?,F(xiàn)代潮流的經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波德萊爾的作品、喬伊斯的作品、卡夫卡的作品,等等,充滿了與古典悲劇比肩的巨大力量,大氣磅礴,并在實質上大多充滿了古典悲劇色彩。在沿著后現(xiàn)代潮流前進的時代,文藝則多元迸發(fā),姿態(tài)萬千。但與此同時,思慮過多的毛病,同樣展露無遺:經典寫作法則被消解,變成一種“隨便怎樣都可以”的寫作游戲——如今,這種游戲的諸種玩法,也快走到了技術主義的末路。于是,整個文藝連同我們的內心,使全球化時代的現(xiàn)代人面臨著一個比既往歷史時代更深刻的何去何從的問題。

        20世紀中葉以來,無數(shù)的蘇格拉底式的現(xiàn)代智者,依然在費盡心思地進行著整體性的思考,不斷給現(xiàn)代性以諸多說法上的延續(xù);而那些反對蘇格拉底立場的智者,也已經窮盡了后現(xiàn)代的諸種游戲的可能性。但無論正方還是反方,都逐漸走向了云端,遠遠離開了生存的現(xiàn)場。如今,形而上學家們,自認道載世界的智者們,同樣品嘗到了千百年來美學家們被邊緣化、被放逐的滋味?;蛘?,這足以證明,本來,他們就不應該站在觀念世界的中心位置。

        全球的現(xiàn)代化工程完成了基礎的建設(或者如某些后現(xiàn)代學者所謂的“全球殖民”),像逐步擁有了自我的生命一樣,它在自給自足地生長著,像巨大的塊莖,頂起千座高原。人們被日漸緊密地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人們互相之間有更多的交往,人們的命運比歷史任何時期更為緊密地相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現(xiàn)代化競爭方式得以轉變,那種赤裸裸地拳腳相加的暴力由于成本高昂而顯得愈發(fā)不合時宜。

        經歷過后現(xiàn)代的洗禮和光陰的變遷,現(xiàn)代性至少已經擯棄了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擯棄了“先進——落后”的絕對對立,擯棄了真理神、技術神的崇拜與統(tǒng)治……一輪新現(xiàn)代的曙光正噴薄而出——或者,用尼采的意象來說:那將是一抹“新現(xiàn)代”的朝霞。

        一個人的文藝復興

        延續(xù)尼采一百多年前那良好的感覺,我心中之所謂“新現(xiàn)代”,并非預告一種截然異質的新思想、新文化潮流的迸發(fā),而僅僅是指現(xiàn)代性潮流在我們目所能見的當下,將呈現(xiàn)出的不同面貌。

        我們熟知,現(xiàn)代性的產生,為的是求人的解放。作為現(xiàn)代信仰之一,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們,非??隙ǖ叵蛭覀儌鬟_這一信念:人的自由是現(xiàn)代倫理的核心。然而,隨著現(xiàn)代化的深入,機械、生硬的現(xiàn)代大生產,一度讓文藝復興時代以來逐漸蘇醒的“人”陷入一種被深深異化的尷尬境地。異化無處不在,人本身被放逐,被碎片化。后現(xiàn)代興起的文化游戲,全面地表達了人的支離破碎狀態(tài)。這個支離破碎的“人”,是大工業(yè)生產時代異化了的個人。我心目中所謂“新現(xiàn)代”發(fā)展的潮流,無疑就是要將這樣原子化、單維化、空心化、異化的個體碎片,再度捏塑起來,形成一個具有新現(xiàn)代靈魂的個體。這并非是一場歷史的游戲,有關一個人的悲劇時代將重新到來。

        在歷史上第一次的文藝復興時代中,人意識到了自我的存在。不過,那次的覺悟,是一次樂觀的、快樂的覺悟,人一下子認識到了自己無所不在的能力。從中世紀陰郁的道德神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人之本性獲得了張揚,人之本智獲得了解放,人之本善更促進了復興的降臨。現(xiàn)代造紙和印刷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歐洲腹地上人們的認知獲得了文字發(fā)明后的第二次新的釋放。歐洲各國語言的《圣經》譯本廣泛流傳,使現(xiàn)代詩學能夠在更大的程度上啟迪更多天才的智慧。更多的大師產生,更多元的優(yōu)秀作品誕生并流傳。一個文化的春天,就此拉開序幕。

        觀察上一次的文藝復興,我們要看到,它是在一個物質極度貧乏的歷史條件中拉開序幕的。人們在生存大于存在的窘迫中,揮灑著人性自由的光輝?,F(xiàn)代潮流在“器道”上的恣意,很快把這份靈光一現(xiàn)帶到了一個神鬼莫測的境地。樂觀的文化春天因為人們的物欲而改變,變成了幾個世紀現(xiàn)代性的暴力變革、融合、擴張、殖民、紛爭……瘟疫不能造就的死亡與毀滅景象,現(xiàn)代性高性能地造就出來了。世界換了個樣子,可是人的靈魂卻由龍種變成跳蚤,喜劇時代的樂觀詩學變成了徹頭徹尾的黑色幽默。在一片“后現(xiàn)代”的噓聲中,人對靈魂整體性的自信支離破碎。這一過程至今并未止息,但新的可能性充分孕育其中。

        實質上,現(xiàn)代性的基因缺陷在于,現(xiàn)代技術從未解決人的靈魂困境問題,后現(xiàn)代自然更無可能。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師們,無論是但丁、莎士比亞,還是塞萬提斯,及至后來的托爾斯泰,人文主義者永遠是懷疑者、發(fā)問者。人們可以追隨達·芬奇的步伐,精心、穩(wěn)妥、有條不紊地設計出一個“萊昂納多的世界”,卻無法穩(wěn)妥地安置日漸混亂的內心和靈魂——這點,恰如愛因斯坦在閱讀卡夫卡的小說后感嘆的:“科學家的頭腦沒這么復雜。”人們在現(xiàn)代潮流中發(fā)現(xiàn)了如此之多的問題,卻很難在洶涌的物質潮涌中靜心加以回答——那些清教徒們即使要上天堂,也要充分去追尋人間的幸福。這種倫理,實際上適用于一切的現(xiàn)代人。

        在上帝被驅逐走了之后,大寫的“人”被頌揚,實質上卻是一種化身為個體的群體成為了歷史的主角,或者說“英雄”。文藝復興以來,在所有文藝大師的筆下,一個人是所有的人,哈姆雷特代表了所有人的哈姆雷特,堂吉訶德代表了所有人的堂吉訶德。它們共同隸屬于一個神話,成為代替古典神話里赫克托耳或者尤利西斯的現(xiàn)代神話英雄?,F(xiàn)代神話里的偽神宙斯,則是由一大群智者打造出來的。他們是現(xiàn)代的蘇格拉底,用一個真理和體系籠罩全體人群的語言狂人,有理性和冷靜的瘋狂。謝天謝地,經歷過“后現(xiàn)代”的洗禮后,這些被尼采鄙視的“賤民”思想的信者已經越來越少了。

        到了20世紀,西方存在主義思潮的興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對那些文藝復興時代的問題進行回答。這種回答具有還原性,有追根溯源的意味,比照日漸發(fā)達的“現(xiàn)代”理論言說,顯得落后不堪。但它是老老實實的言說:人的存在先于本質,人被拋擲在世間,人被存在的憂煩畏無聊所包圍。在這種回答里,一種變化產生了,不再有“一個人是所有人”的高亢,只有“所有人是一個人”的絮語。這種轉變,不僅僅是提醒人們“人總是要死的”,而是告訴人們一個事實:“一個人必須背負起自身全部的存在?!比似鋵嵅⒎巧裨捓锏挠⑿蹅儯粋€人其實是存在的囚徒,是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僅此而已?,F(xiàn)代潮流,讓人們看到,個人其實前所未有地孤獨,前所未有地處境艱難,絲毫沒有任何積極的樂觀。這就是新現(xiàn)代狀態(tài)下,一個人重獲悲劇意識的起點,因存在而起的悲劇意識。

        恰如尼采所判斷的,悲劇是古希臘文明的基座。因為古老的悲劇那種模糊、混沌,但又高度強烈的象征意義,古希臘人才能極富有美感、以極其文明的方式生活著、發(fā)展著。悲劇終結,希臘文明也走向了終結。古羅馬繼承了古希臘的智慧文明,卻無法繼承古希臘的悲劇意識,因此,我們可以從古羅馬聽到“崇高”“人的三位一體”的論調,卻無法從中獲得羅馬人對人的處境的深思。普羅提諾繼承了柏拉圖,把美都建立起了等級,金字塔式的結構,建立了通向精神天國的窄門,卻失魂落魄。緊隨其后,基督教文化的興起,把形而上、道德化的人釘在了十字架上。人們跟隨那些蘇格拉底式智者化身的傳教士,他們卻把身后的人們帶往愚昧的黑暗。這種傳教士的身影,在今天,依然若隱若現(xiàn)。

        如今,一個人的興起,帶來了大眾的狂歡,烏合之樂的泛濫。這并不糟糕。相反,它代表了個人靈魂前所未有的生機勃勃。如尼采所論,通過秘儀的狂歡,悲劇才會搬演。未來的新現(xiàn)代,一方面要沿著后現(xiàn)代狂歡,解構掉建立在言語基礎上的歷史之重;另一方面要祛除存在之蔽,返回自我和靈魂本身。前者有賴于互聯(lián)網(wǎng)這樣的新工具來潛移默化地進行,是大環(huán)境的“天命”;而后者則是一個人自身的命運、自我的選擇。盡管無論做哪種選擇都是悲劇性的,無法逃脫存在無所不在的枷鎖;但是,人真的可以讓美稍稍地停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現(xiàn)代就是一個人的悲劇興起的時代,所有的人將是一個人。所有人的歷史終結了,而一個人的新時空將要開始,未來將是一個人的文藝復興時代,所有的文藝復興,都是一個人的復興。存在中的每個人,獨自承擔這個世界,回答那些曾經屬于人群、屬于智者的問題,寫下個人迥異卻卓絕的詩篇。

        靈魂的黎明

        前現(xiàn)代時代是一個話語偶像紛紛樹立,緊接著又紛紛崩塌的時代。既往的為群體所設計的等級道德秩序被徹底破壞,為個人所設計的現(xiàn)代道德秩序在崛起。傳統(tǒng)的“一個所有人”的神祗,被“所有一個人”的眾神所取代,但與之悖反的是,人和人將比歷史上任何時代聯(lián)結得更加緊密。這種變化的暴烈程度,在20世紀達到了巔峰。尼采在宣布“上帝死了”之時,完全忽略了魔鬼還活著;他看到了偶像的黃昏,但沒有看到偶像的影子可以在身后一百年拖得那么長,足以遮蔽任何他期待的日神精神的光照。

        然而,20世紀畢竟已經過去了,或者說20世紀在80年代“冷戰(zhàn)”終結之后就提前結束了。偶像穿過黃昏,走向了沒落。然而20世紀的結束,并未見得是21世紀的開始。21世紀初期的平靜、平庸和乏味,可以同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相提并論。在偶像的黃昏之后,我們等待靈魂的黎明。

        我之所謂“靈魂”,并不是指稱人的認識、精神、意志等,而是言及人的全新綜合,在固有言語秩序之外的全部,是人的新的綜合。事實上,人群是不存在靈魂問題的,人在人群中根本不會擁有自我,更何談靈魂。只有一個人面對整個世界時,對其而言,才能觸碰到靈魂。宇宙很大,其意義并不外于一個人之中。也只有一個人,才會擁有靈魂,在沉重的肉身之外,尋求現(xiàn)實處境之外無限的可能性。

        既往歷史時代,所謂人的“個性”,僅僅是人在人群中心理學的區(qū)分標志?,F(xiàn)代性以解放人為準的,但漫長的幾百年沒有產生個人,僅僅造就了標準化的現(xiàn)代公民個體。后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阻隔了現(xiàn)代性過于繁盛的言說。后現(xiàn)代思潮毫無顧惜地擊碎了這些標準化的個體,一點點排除物世界對人自由的侵擾,特別是那極其沉重的現(xiàn)代性之重對人的奴役。恰如叔本華指出的,人生而為愉悅而活,卻處于無往不在的痛苦中。后現(xiàn)代卓有成效的解構之痛,是一個人自我救贖的起點。

        人的生活世界,被太多物自體的喧囂主導。尼采一直強調要傾聽意志的聲音,因此他當年做出的判斷是悲劇的重生將來自于現(xiàn)代音樂,而消費主義很快就令音樂也發(fā)生了變異。近來,西方強調建構心靈哲學,然而它的起點是嚴密的現(xiàn)代心理學和精神分析。這就好像上帝給人類開了一個玩笑,冰冷的審視取代了靈魂的自省與審美。人們可以想象那莫可名狀的潛意識里性的本能,卻不肯相信人類愛美、審美的直覺天性。

        歷史的有趣之處在于,在以科學為主題的時代,實質引導技術進步的并非智者所謂的嚴密控制、嚴格規(guī)劃。實質上,技術文明一直以來與機械進化論無關,都是應用戰(zhàn)勝了設計、興趣代替了控制的結果。一個真正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或者優(yōu)秀的工程師、設計師、建筑師眼中的世界,跟邏各斯專家陳述的世界完全不相干。他們未必有雄心用語言陳述一個完全有體系的、控制嚴整的、運行精密的世界,更不會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體系產生信仰。他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工程和工藝進步,對其個人而言,都充滿了藝術的魅惑。他們把自己的創(chuàng)造,更多看成是藝術品,是詩篇,是自我靈魂詩學的投射,而無關物世界的無限合理性。在此之外,他們如維特根斯坦所說的,凡是不能說的,都保持著沉默。

        對比這些“藝術大師”的沉默不語,自20世紀中葉以來,人們言說的世界遭受前所未有的、最為嚴重的質疑,普遍的誤讀、改寫和延異被揭示出來。恰如德里達這樣的大師所愿,很多時髦并喧囂一時的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理論,實質上在慢慢變成一種純粹的語言游戲。大眾更多愿意憑借直觀,而不是通過厚重的現(xiàn)代語言之幕去窺視這個疑點重重的世界,語言世界徹底墮落。大眾不需要我思故我在的世界,更不需要我說故我在的世界,大眾只需要一個人自在的世界。

        我們善于在因果律的牢籠里徘徊,但實際上,并不是煌煌的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思想催生了諸如蒸汽機、電動機、內燃機或者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絡技術等。無論有沒有那些煌煌的思想,這些技術都會問世,并帶著發(fā)明者的善意與美好,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但這些貌似不經意的技術,完全提供了讓這些理念深入靈魂的可能性。

        未來的新現(xiàn)代潮流,有別于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的地方正在于:現(xiàn)代性是設計因素主導的,后現(xiàn)代性是破壞與重構因素主導的,新現(xiàn)代將是生長因素主導的。在新的現(xiàn)代性富有生機的氛圍里,一個人的悲劇獲得重生的契機,同時,一種嶄新而豐富的靈魂詩學原則將崛起。人們將告別一小群“專家”的世界,迎來一大群“詩人”誕生的世界。人們可以很自信地說“智慧勝過一切”,也可以相信“美感勝過一切”,那就是新現(xiàn)代,那就是一個人的文藝復興與靈魂黎明的時代。

        陶 林:作家,供職于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出版《一場世界性爭論》《莫言的故事》等作品四部。

        猜你喜歡
        后現(xiàn)代
        《墜落的人》中“拼貼”的后現(xiàn)代敘事意義
        從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的審視與反思:盛寧①先生學術訪談錄
        《白噪音》中后現(xiàn)代聲景的死亡倫理思考
        90后現(xiàn)代病癥
        意林(2020年4期)2020-03-17 09:22:20
        《寵兒》中的后現(xiàn)代敘事策略
        堅守川劇的后現(xiàn)代主題
        《百年孤獨》的后現(xiàn)代解讀與敘事藝術研究
        短篇小說(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8
        后現(xiàn)代科學、后現(xiàn)代馬克思主義和后現(xiàn)代文明:怎樣避免西方的現(xiàn)代性錯誤
        美國老奶奶的后現(xiàn)代幽默自拍等
        智慧少年(2011年9期)2011-04-12 00:00:00
        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現(xiàn)實主義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 99在线国产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天堂网站|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成人av在线免费播放| 成年女人免费v片|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男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看| 色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精品久久免费国产乱色也|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国主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激情文学婷婷六月开心久久|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系列| 日日碰日日摸日日澡视频播放| 欧美两根一起进3p做受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在线观看| 三级网站亚洲三级一区| 好紧好爽免费午夜视频| 无码毛片aaa在线| 国产精品人人爱一区二区白浆| 极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东北妇女xx做爰视频| 日韩成人无码v清免费|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亚洲肥老太bbw中国熟女|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 中文字幕av在线一二三区| av免费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