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蘇軾《和陶詩》分類研究

        2014-03-12 03:57:11魏小利
        宜賓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陶詩東坡陶淵明

        魏小利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蘇軾晚年曾幾乎和盡陶淵明的詩作,“始余在廣陵和淵明《飲酒》二十首,今復為此,要當盡和其詩乃已”①,并且頗以此為意:“古之詩人有擬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于東坡……吾前后和其詩凡一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②。追和古人并非始于東坡,和陶亦早已有之,如唐代唐彥謙有《和陶淵明貧士詩七首》③。但如此多篇目的一一追和古人,東坡則是第一人,而且,經過蘇軾大規(guī)模和陶之后,宋代乃至元明清,和陶詩屢出不絕,和陶儼然已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研究蘇軾的《和陶詩》,無論是對研治陶淵明或蘇軾,還是對探究陶淵明的接受文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前人對蘇軾和陶詩雖多有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蘇軾追和陶詩的原因及心態(tài)變化等方面,以分類思想觀照蘇軾《和陶詩》者則不多,今試以之研讀蘇軾《和陶詩》,并探究其文化意義。

        蘇軾和陶,并非刻意模仿求似,也沒有按陶淵明詩集原來的順序,但也不是隨意找一首陶詩為自己限韻,正如清人王文誥所言:“公之和陶,但以陶自托耳。至于其詩,極有區(qū)別。有作意效之,與陶一色者;有本不求和,適與陶相似者;有借韻為詩,置陶不問者;有毫不經意,信口改一韻者?!盵1]2017那么,蘇軾有哪些和陶詩是有意仿效陶詩;哪些詩只是借韻為詩而與陶詩不甚相關;又有哪些詩改了韻;仿效淵明的詩歌,只是事件相類還是所要傳達的情意也一致;借韻而自作的詩歌,又包含了蘇軾的幾種情感;改韻的詩歌,是有意為之還是不經意之舉?鑒于此,現(xiàn)將蘇軾《和陶詩》分為用陶韻且和陶意、只用陶韻而抒己懷、改陶韻等三類,并試作辨析。

        一 用陶韻且和陶意

        蘇軾和陶的第一類詩歌是用陶詩詩韻、且和陶詩詩意的詩歌。檢閱蘇軾百余首《和陶詩》④,可以發(fā)現(xiàn)蘇軾的和詩與陶詩在所寫的內容、題材相類似的情況下,蘇軾會用陶韻且和陶意。這類詩歌多集中在贈別、思親友、理想詩、哲理詩等幾種題材上。

        其一,贈別思親詩。與親友的惜別和對親友的思念,是人類共有的情感,雖跨越千古而恒通。如《停云》一詩,陶詩意在“思親友”“懷人”,東坡《和陶停云四首并引》同樣也是思念親人即其弟蘇轍之作,此詩的詩序交代得很明白:“自冬以來,風雨無虛日,海道斷絕,不得子由書。乃和淵明《停云》詩以寄?!币庠凇澳畋撕?怠?,紀昀評第一章說“此章頗有陶意”[1]2270。再如陶淵明《與殷晉安別》,“殷先作晉安南府長史掾,因居潯陽。后作太尉參軍,移家東下,作此以贈”⑤,表達的是“益復知為親”“念來存故人”的真摯情意。東坡此首和詩,同樣也是寫贈別,“送昌化軍使張中”字里行間流露的亦是“卯酒無虛日,夜棋有達晨。小甕多自釀,一瓢時見分”的患難真情,與“恐無再見日,笑談來生因”的依依惜別之意。另外,《于王撫軍坐送客》與《答龐參軍并序》二首,陶淵明作詩意為“別后相思之資”,東坡同樣分別寫“再送張中”“三送張中”。這里,蘇軾的和詩不僅與陶詩在題材內容上相類,所傳達的情感指向也相近,和陶意則不足為怪。

        其二,理想人格與理想社會的詩作。蘇軾對陶淵明的人格十分贊賞,嘗自謂“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⑥,即蘇軾因欽慕陶淵明之人格而偏愛其詩歌,故蘇軾在和陶淵明表達人格、社會理想的詩歌時,自然會因心有戚戚而復和其詩意。如《東方有一士》,淵明此詩寫自己的理想人格:

        東方有一士,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苦無此比,常有好容顏。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青松夾路生,白云宿巖端。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愿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

        即不拘小節(jié)、放浪形骸、志趣高雅,既有陶淵明理想中的人格形象,又帶有淵明自身品格的影子。蘇軾的和詩同樣是寫其理想人格:“屢從淵明游,云山出毫端。借君無弦琴,寓我非指彈。豈惟舞獨鶴,便可攝飛鸞。還將嶺茅瘴,一洗月闕寒?!碧諟Y明追慕的對象在青松白云之間,有高遠不食人間煙火之隱士的氣息,蘇軾則以淵明為其追慕的對象,“屢從淵明游,雪山出毫端”,“此東方一士,正淵明也”,二人所追慕的對象雖不同,但詩歌意味同出一轍,東坡在這首詩的自注里即云:“不知從之游者誰乎?若了得此一段,我即淵明,淵明即我也。”儼然與淵明合而為一。

        再如《和陶桃花源并引》。淵明的《桃花源詩》用虛構的手法描寫了一個理想的社會:“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易。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荒路暖交通,雞犬互鳴吠。爼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謁?!边@里的人們致力農耕,日落而息,這里桑竹垂蔭,菽稷豐滿,這里民風淳樸,老幼皆怡,淵明將其“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的向往充分地表達了出來。東坡的和詩,寫的也是這樣一個似有非有的理想狀態(tài),“心閑偶自見,念起忽已適”,這個理想之地是在潁州夢到的仇池,仇池“人物與俗間無異,而山川清遠,有足樂者”,猶如仙境,“蒲澗安期境,羅浮稚川界。夢往從之游,神交發(fā)吾蔽。桃花滿庭下,流水在戶外”。可以看到,蘇軾和詩與陶詩皆描寫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或是虛構而來,或是夢中所見,不管是內容還是風貌上都十分相似。

        其三,哲理詩。魏晉之際,玄風大熾,陶詩浸染頗深,常以玄言玄理入詩,如《歸園田居》其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飲酒》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玄思哲理在陶詩中俯拾皆是。而宋詩則好議論與說理,蘇詩往往以理趣見長,故在探討哲理時,二者情神皆似,《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神釋》三首是此類詩歌的代表作。陶淵明此三首詩以精神之自然任真來破除人的形體、身影之困惑,同時也寄寓了淵明對生死窮達的看法。其中,“形”羨慕天地山川之永恒、痛感人生無常,主張“得酒莫茍辭”,借酒解憂。“影”深感于“身沒名亦盡”,而主張立善求名以期不朽。“神”則以“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shù)”的自然化遷之理破除前二者的困惑:酒能忘憂,亦能傷身;立善固然可以得到他人嘆賞,可百年之后終將湮沒無聞。因此主張委運自然,不以早終為苦,不以長壽為樂,不以名盡為憂,亦不以留有遺愛為期,即“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蘇軾的三首和詩,同樣以“形”“影”“神”三者之辯為內容,而進一步對陶意進行了解釋與發(fā)揮。蘇詩中“形”認為影因形而生,二者“相因以成茲”,主張“相應不少疑”,“影”認為形可滅而影不滅,“雖云附陰晴,了不受寒熱”,主張“無心但因物”,而“神”則立于更高的境界,主張不要相信道家仙山或是佛家佛國,而是“甚欲從陶公,移家酒中住”,旨在于表明淵明的清淡順命。蘇軾的這三首和詩與陶詩,都是以理趣見長,以辨形、影、神為內容,情意一致,風貌相似。

        除了以上三類題材的詩歌之外,當東坡與淵明所處的生活情境相似,或與當時的心理情境相近時,蘇軾的和詩亦多會用陶韻且和陶意。

        在《和陶貧士七首并引》中,陶淵明此組詩歌將其貧困之狀、無依之感流諸筆端。第一首,淵明以孤云、飛鳥自托,總寫生活情況,其心境是萬族有托而我獨無依靠的孤寂,其生活是由于“守故轍”即棄官躬耕,而遭遇“貧與饑”。第二首具體寫自己貧困之狀:

        凄厲歲云暮,擁褐曝前軒。南圃無遺秀,枯條盈北園。傾壺絕余瀝,窺灶不見煙。詩書塞座外,日昃不遑研。閑居非陳厄,竊有慍見言。何以慰吾懷,賴古多此賢。

        天氣凄厲寒涼,而“我”只能抱緊粗麻短衣在冬日下取暖,南圃和北園的花木皆已凋零枯萎,甚至無酒和食物,雖多有詩書,也無心研讀,因此萌生子路“君子亦有窮乎”之感慨,最后只能以古之貧士的固窮樂道來安慰自己。接下來的五首,則分別詠榮啟期、原憲、黔婁、袁安、張仲蔚等安貧守賤者以自托。整組詩的出發(fā)點是,生活貧寒、以古之貧士賢達者自慰自托。蘇軾與淵明可謂隔代知己,這組詩的詩序說:“余遷惠州一年,衣食漸窘,重九伊邇,樽俎蕭然。乃和淵明《貧士》七篇”??梢?,蘇軾寫這組詩時生活十分窘迫,重陽將近祭祀的器具食物卻“蕭然”。其五有“典衣作重陽”“無衣栗我膚,無酒嚬我顏”之貧困情狀的描寫。那么,蘇軾作詩的旨意又是什么呢?前三首詠陶淵明,寫“我欲作九泉,獨與淵明歸”,后四首寫自己貧窘的生活狀況和“貧居真可嘆”的心境。從整體看,蘇軾作這組詩時的生活情境和心理情境都與淵明有某些相似的地方,這也是他為什么會選擇這組詩來表達此種感情之由,紀昀評價蘇軾其五“置之《陶集》,幾不可辨”[1]2139,可謂精當。

        王文誥是如是評《和陶怨詩示龐鄧》:“此詩反復致意淵明,乃盡和其詩之本意也?!盵1]2272蘇軾和詩緣何盡和陶詩本意?這是因為蘇軾與陶淵明皆不容于世俗,因而蘇軾與陶詩有許多共鳴。淵明這首詩滿紙怨言,嘆天理難求、鬼神難侍,從結發(fā)、弱冠、至始室,生活都不如意,目前更是遭遇火災、蟲災,“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可謂饑寒交加。“在已何怨天”,憤懣不平之氣充溢其間。據王文誥《蘇軾詩集》的編年,蘇軾此首和詩作于紹圣丁丑十月,時蘇軾謫居儋州,生活無依,其和詩就是在這種貧窘的情況下所發(fā),與淵明有著共同的生活情境和相似的心理,故與陶有共鳴之處而盡和陶詩本意,“我昔墮軒冕,毫厘真市廛。困來臥重裀,憂愧自不眠。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遷”,與淵明的貧寒境遇可謂同出一轍。

        簡言之,蘇軾和陶詩的內容十分豐富,題材也多樣不一,但細細體味,不難發(fā)現(xiàn)當二人所寫的內容、題材一致或相類,當生活情境相近的時候,蘇軾和陶詩時會和陶本意,這類詩歌主要集中在思親、贈別、社會理想、人格理想、哲理詩等題材上。

        二 用陶韻而抒己懷

        只用陶淵明的詩韻而自抒己懷,是蘇軾和陶的第二類詩歌。蘇軾和陶,有意仿效陶詩的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和詩是借用陶韻來抒己懷,這在他的《答程全父推官》中表達很明白:“仆焚毀筆硯已五年,尚寄味學,隨行有《陶淵明集》,陶寫伊郁耳?!币簿褪峭跷恼a所說的“公之和陶,但以陶自托耳”[1]2107。那么,蘇軾會在哪些情況下不和陶意而另作新詩呢?這類詩歌主要集中在以下題材中。

        其一,詠史詩。蘇詩長于議論,常常不守常規(guī)、翻空出奇,《和陶詠二疏》《和陶詠三良》《和陶詠荊軻》三首頗具代表性。淵明這三首詩分別歌詠了古代的幾位賢人,這也代表了歷史上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具體來看,《詠二疏》是對西漢之疏廣和疏受的功成身退、知足不辱的贊賞?!对伻肌肥轻槍η貒娜蠓蚣囱傧?、仲行、針虎三人殉葬之事而發(fā),既有對其忠義的稱賞,又有為三賢人之死而遺憾傷感之情。《詠荊軻》是有感于荊軻死知己而報強秦之事,有對荊軻為知己死的欣賞,也有對其功名不成的惋惜,處處流露出悲壯之慨。東坡這三首詩雖然同樣是詠史,且同詠三人,但東坡對歷史的看法已完全跳出陶淵明視域,而別有新義。《和陶詠二疏》沒有像歷來文人那樣對二疏功成身退表示大加贊賞,只是認為二疏見微知著。如果說翻空出奇在《和陶詠二疏》這首詩中表現(xiàn)得不明顯的話,那么《和陶詠三良》和《和陶詠荊軻》則是明顯的翻案詩作。《和陶詠三良》中,東坡對三良殉葬報恩的行為不僅沒有稱賞,反而認為三良之死微不足道,即“忽作鴻毛遺”“三良死一言,所死良已微”,因此,對于報國與報君,蘇軾認為應該像晏嬰那樣,要分清國君之死是為社稷死還是為私事而死,主張“君為社稷死,我則同其歸”,不贊同三良的盲目殉葬,蘇軾對歷史的這一看法,無疑更符合實際?!逗吞赵伹G軻》一詩,蘇軾認為荊軻是“狂生”,因而“不足說”,對秦國的看法更是高屋建瓴,認為秦國“滅身會有時,徐觀可安行”,即使秦王死了,秦國也還在;秦之滅亡,是由于其積暴所致。蘇軾對歷史的看法有其獨到見解,他并不是對古之仁人志士一味熱情,而是冷靜地思索歷史發(fā)展的情況,從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蘇軾作翻案詩、好議論,與蘇軾好“奇”以及宋人普遍的好議論有關,故在表達對歷史的看法時,他往往不會和陶意,只是用陶韻而自作新詩。

        其二,詠懷詩。且看《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并引》,淵明這組詩寫歸隱田園之后的種種生活情境,其中不乏農耕之樂。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將官場視為“樊籠”,棄官歸隱則是“返自然”,對人生的看法是“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淵明深感天道無常、人生無常,認為應該順時委運,任真自得,淵明在其他詩作里也有許多類似的表述,如“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等。而蘇軾的這組和詩,正如王文誥所說“公但用其韻,以紀游白水山事”[1]2107,與陶淵明寫田居之事毫不相關,不僅如此,蘇軾的和詩所表達出的人生態(tài)度與淵明的委運順化也不一樣。且看第一首:

        環(huán)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為不二價,農為不爭田。周公與管蔡,恨不茅三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

        蘇軾此時已經謫居惠州,但是蘇軾對此偏遠之地卻不乏喜愛之情,“我適物自閑”是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注腳,曠達自適是蘇詩的特色。蘇軾之所以追和陶淵明的詩,一是喜好其“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的詩歌風格,二是有感于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的為人氣節(jié)⑦??梢娞K軾與陶淵明有許多共鳴之處,但在人生態(tài)度上,尤其在對死生窮達的看法上,蘇軾與淵明有許多不盡一致的地方,故蘇軾僅用陶韻,而自鑄偉詞,這組詩就是其表現(xiàn)之一。

        蘇軾的這類詩作很多,又如《和陶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淵明寫“悠悠待秋稼”時的心情,表達“猖狂長獨悲”之感,而蘇軾的和詩則完全置陶不問,而是悼念亡妾朝云,對朝云“瘴雨吹蠻風,凋零豈容遲”的深深悲痛,“老人不解飲,短句余清悲”。又如《和陶止酒并引》,淵明《止酒》表達的是逍遙自閑、安貧固窮的情懷,正如胡仔評此詩所言:“余嘗反復味之,然后知淵明之用意,非獨止酒,而于此四者,故坐止于樹蔭之下,則廣廈華居,吾何羨焉?步止于華門之里,則朝市聲利,我何趨焉?好味止于園葵,則五鼎方丈,我何欲焉?大歡止于戲稚子,則燕歌趙舞,我何樂焉?在彼者難求,而在此者易為也。淵明固窮守道,安于丘園,疇肯以此易彼乎!”[2]19而東坡此詩則是一首贈別詩,是渡海前在雷州與弟弟蘇轍將要分別時所作,除了惜別之意,也有戒酒的決心“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不但題材不同,意味更是迥然有別。另外,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和陶擬古九首》《和陶讀山海經十三首并引》《和陶己酉歲九月九日并引》《和陶九日閑居并引》等詩都是這類詩作,此不一一贅述。

        三 改陶韻

        蘇軾的和陶詩,或是和陶意或是抒已懷,基本上都是次韻而作,蘇軾的和詩也有少數(shù)幾首改韻的。如《和陶飲酒二十首并序》其十五,陶詩是“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蘇軾和詩為“于吾豈不多,何事復嘆息”,改“惜”為“息”;又《和陶讀山海經并引》其十一,陶詩“巨滑肆威暴,欽駓違帝旨”,蘇詩為“鄭君固多方,玄翁所親指”,將韻腳“旨”改為“指”等。蘇軾改韻是有意為之,還是為符合詩歌創(chuàng)作的實際情況而不得已為之?關于此問題,蘇軾《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二首》其一有詩句“休閑等一味,妄想生愧靦”,其中自注云“淵明本用緬字,今聊取其同音字”,可見是為更符合實際創(chuàng)作而改韻的。南宋費袞也認為蘇軾改韻不是才力不足,而是為了詩歌意蘊的完整而靈活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其《梁溪漫志》卷七“作詩押韻”條對此有詳細論述:

        初不著意要尋好韻,而韻與意會,語皆渾成,此所以為好。若拘於用韻,必有牽強處,則害一篇之意,亦何足稱?坡在嶺外《和淵明懷古田舍》詩云:‘休閑等一味,妄想生愧靦。自注云:“淵明本用緬字,今聊取其同音字?!薄逗统陶o同游白水巖》詩云:“恣傾白蜜收五稜,細斸黃土栽三椏。”自注云:“來詩本用字,惠州無書,不見此字所出,故且從木奉和?!鼻覗|坡欲和此二韻,似亦不難矣,然才覺牽合,則寧舍之,不以是而壞此篇之全意也。后人不曉此理,才到和韻處,以不勝人為恥,必劇力冥搜,縱不可使,亦須強押,正如醉人語言,全無倫類,可以一笑也。[3]74

        也有學者認為蘇軾改韻是有深義的,如張宏生《蘇東坡的和陶詩》認為蘇軾改“惜”為“息”表現(xiàn)了蘇軾的仕隱矛盾,認為蘇軾在揚州創(chuàng)作《和陶飲酒二十首》時,用世之心依然十分強烈,“東坡的‘嘆息’,實際上還是因仕與隱的矛盾而發(fā),由于這種矛盾,使他的這二十首和陶詩在風格上呈現(xiàn)出一種閑適中帶著豪放,恬淡中露出苦悶的色調”,而蘇軾在惠州、儋州時期,用世之心則逐漸低落,“東坡此時和陶,不過是將陶詩當作一劑止痛藥來醫(yī)治自己的心病而已”“即在那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心情中透露出閑適中帶著蒼涼,恬淡中帶著憂郁的風格”[4]。正所謂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張宏生此觀點可作參考。

        四 蘇軾《和陶詩》在陶淵明接受史上的意義

        歷史對陶淵明的接受,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漸變過程。

        南北朝時期,陶淵明文名不甚顯達,他以隱士的身份及其高潔的志節(jié)被認可的。顏延之《陶徵士誄》是現(xiàn)存第一篇關于陶淵明的文獻,顏即以陶為“徵士”“南岳之幽居者”,認為陶之志節(jié)“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俊節(jié)”,對陶“棄官從好”“結志區(qū)外”的歸隱行為頗為贊賞,但對陶之詩文則僅以“文取旨達”一筆帶過[5]1-2。沈約《宋書》為陶作傳,也僅列于《隱逸傳》,雖引錄了《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與子儼等疏》《命子》等詩文,但對此卻未評一字,其《宋書·謝靈運傳論》在論及劉宋文學時,也未提及陶淵明。在陶淵明的詩文接受方面,雖有鮑照《學陶彭澤體》、江淹《擬陶徵君田居》,但并未引起時人重視,劉勰《文心雕龍》對陶詩只字未提。較全面兼顧陶淵明人格與陶詩藝術的是鐘嶸,其《詩品》既推崇陶的品格,“每觀其文,想起人德”,又對陶詩的特點和藝術成就均有很高的評價,鐘嶸認為陶詩“文體省凈”“風華清靡”“古今隱逸詩人之宗”[6]260遂成定論,陶淵明的隱士身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隱逸人格,與其真率自然的詩格漸合為一。蕭統(tǒng)加強了這種合一性,蕭統(tǒng)搜集整理陶淵明的遺作,并結纂成《陶淵明集》,謂其德“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者乎”,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章,獨起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故追慕其德、偏愛其文,“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很不同時”。自此后,陶淵明的詩文與隱逸品格合而為一,成為后人追慕的典范。

        唐代陶淵明文名漸高,唐代對陶淵明的接受主要表現(xiàn)在對其詩歌藝術和詩學品格的吸收與推崇上,或化用陶句,或引用陶典,或模擬陶體。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更將陶淵明與謝靈運并稱,“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陶淵明在文壇上的地位可見一斑。沈德潛評陶詩對唐代詩人的影響道:“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淵深樸茂不可到處。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閑遠,儲太祝有其樸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儀曹有其峻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盵7]207足見唐人對陶詩浸染的程度之廣之深。

        “淵明文名,至宋而極”。[8]88宋代是陶淵明接受的高潮,陶淵明其人其詩皆成為典范,而蘇軾無疑是推動這個高潮的人。蘇軾追慕陶淵明品德,“如其為人,實有感焉”,對陶詩藝術成就推崇備至“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并大規(guī)模追和陶詩。蘇軾之前雖多有擬陶、化陶之作,但和陶詩卻不多見,僅有晚唐唐彥謙《和陶淵明貧士詩七首》,而蘇軾幾乎一一追和陶詩,這在陶淵明的接受史上乃至整個文學史上都是罕見的現(xiàn)象。經由蘇軾和陶,其門人及時人多有仿效,蘇轍、陳師道、晁補之、張耒、蘇過、王質、陳造、朱熹等皆有和陶之作,和陶、擬陶,儼然成為一種風氣,且綿延至元明清而不絕,元劉因、方回,明戴良,清舒夢蘭等皆有較多和陶詩傳世,而蘇軾無疑是開此風氣之先的人物。

        注釋:

        ①見蘇軾《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并引》序。本文所有蘇詩、詩序、自注皆引自王文誥《蘇軾詩集》第六冊及第七冊,不一一出注。

        ②見蘇轍《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引》,轉引自王文誥《蘇詩詩集》卷三十五,1882頁。

        ③蘇軾之前是否有追和古人之作、蘇軾是否為和陶的第一人,學界對此尚無定論,但多認為唐彥謙已有和陶之作,姑且從之。

        ④關于蘇軾和陶詩的篇數(shù),歷來爭議不斷。袁行霈主109首,朱靖華主124首,蕭慶偉主134首等。

        ⑤本文所用陶淵明詩文皆引自逯欽立《陶淵明集》,不一一出注。

        ⑥徵士,即被征為官而不就,按張銑《文選·顏延之〈陶征士誄〉》題注:“陶潛隱居,有詔禮征為著作郎,不就,故謂征士。”幽居,即隱居,按《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笨追f達疏:“幽居,謂未仕獨處也。”

        ⑦見《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四部叢刊》本。

        參考文獻:

        [1] 王文誥,孔凡禮.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3] 費袞.梁溪漫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張宏生.蘇東坡的和陶詩[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84(1):52-55.

        [5] 轉引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陶淵明資料匯編[C].北京:中華書局,1962.

        [6] 鐘嶸,曹旭.詩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7] 沈德潛,霍松林.說詩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8] 錢鐘書.談藝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4.

        猜你喜歡
        陶詩東坡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晚明陶詩評點研究
        天中學刊(2020年3期)2020-01-09 00:35:14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蘇軾和陶詩研究綜述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陶淵明詩歌意象的張力
        速讀·中旬(2017年3期)2017-05-06 21:22:17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9
        試論儒家“樂”文化對陶詩的影響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28
        免费看片的网站国产亚洲| 这里只有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国产成人精品精品欧美| 精品中文字幕日本久久久| 亚洲网站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 麻豆 日韩 欧美 久久|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夜骚|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 国产精品情侣露脸av在线播放| 日韩av一区二区无卡|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国产高清精品自在线看| 在线观看av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福利视频一二三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桃色| 大陆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 扒开非洲女人大荫蒂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 国产偷2018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发给我的在线视频|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软件下载| 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水蜜桃在线精品视频网| 免费无遮挡禁18污污网站| 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广区| 国产一区二区杨幂在线观看性色 | 日本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搞黄色很刺激的网站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