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沉浮于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張君勵

        2014-03-11 12:43:04葉介甫
        檔案天地 2014年3期
        關鍵詞:黃炎培憲政蔣介石

        葉介甫

        張君勵是現代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清末留學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學,辛亥后兩度赴德研習哲學,具有深厚的西學素養(yǎng)。他早年追隨梁啟超,民國時期投身政黨活動,30年代組建國家社會黨而成為民主黨派領袖。戰(zhàn)后起草《中華民國憲法》,有“民國憲法之父”的美譽。他崇尚英國議會政治與德國哲學,一生徘徊于學術與政治之間。在中國現代史上,和置身于風云激蕩大時代的許多知識分子一樣,張君勵的一生充滿了矛盾:他曾被國民黨政府綁架和軟禁,卻又一度是蔣介石的座上賓;61歲生日時周恩來曾送給他一塊“民主之壽”的壽匾,但時隔不久,他卻進入了中共開列的“頭等戰(zhàn)犯名單”中;他是民盟的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但最后卻和他組建的民主社會黨一起被勒令退盟,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到政治場上中流擊水

        張君勵和近現代許多知識分子一樣,是個在政治和學問之間左右搖擺的人。不過,張君勵也自有其獨特的一面,這就是,他對政治和學術的興趣始終是打通的,他熱衷學術,但始終想著怎樣為現實服務,投身政治,又在想著這種實踐能結出怎樣的學術果實。用他自己的話說:“求學問是為改良政治,是為救國,所以求學問不是以學問為終身之業(yè),乃是所以達救國之目的”。

        張君勵對法律和政治學的興趣仿佛出于一種天性。在二十世紀初的西學東漸大潮里,張君勵被家鄉(xiāng)江蘇寶山縣選為官費留日生,于1906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科。本來寶山縣給他官費,是叫他和當時多數學子一樣學習理化,然而他一到日本便改學法律和政治學,并為此付出了失去官費的代價,幾乎陷入生活無著的窘境。這一時期,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派”組織同盟會在東京業(yè)已成立。在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的大背景下,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立憲派”與“革命派”圍繞著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等問題展開了激烈辯論。論戰(zhàn)的陣地,分別是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和梁啟超創(chuàng)辦的《新民叢報》。

        最初,迫于生計,張君勵開始向平日經常閱讀的《新民叢報》投稿。年僅20歲的張君勵,冷靜地站在第三方立場,表達了他對這場論戰(zhàn)的觀點和看法。他生平第一篇譯著《穆勒約翰議院政治論》摘自英國自由主義學者穆勒的《代議政治論》,與嚴復翻譯《群己權界論》相似,張君勵也采取了意譯的方法,并在譯文中插入簡短的“按語”,對原著加以點評。毋庸贅言,張君勵借此主張的,正是英國式的改良道路與議會模式,此舉為立憲派提供了學理上的支持。1907年10月,梁啟超組織發(fā)起政聞社,張君勵以發(fā)起人之一的身份,出席了政聞社在東京錦輝館的成立大會,并擔任了“評議員”一職,在編纂科擔任職務。此時還是一名學生的張君勵,受梁啟超的委任和影響,很快進入“問政”角色。

        1910年夏,張君勵獲得了政治學學士學位,不久即束裝回國。武昌首義成功后,在各省紛紛相應革命之際,以梁啟超為首的立憲派人士也在思索著行動的方向。有人提倡贊成共和,有人主張“養(yǎng)晦以待,徐觀后變”。此時中國的政治格局,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北洋實力派軍閥袁世凱和湖北都督黎元洪三分天下。后兩者皆有向梁啟超“示好”之舉,將梁的支持看作實際政治角逐中的重要籌碼。梁啟超曾在武昌起義后不久審時度勢,就打出了“和袁(世凱)慰革(命黨)、逼滿服漢”的口號。時至今日,大勢已定,為在民國政壇上一展抱負,梁啟超與張君勵等人倒向了袁世凱陣營。隨即,張君勵投入到“造黨”的實際活動中,相繼有“共和討論會”和“民主黨”的成立。1912年8月,張君勵代表民主黨赴日迎接流亡海外15載的維新領袖梁啟超回國。10月12日,梁啟超在張君勵的陪同下到達北京。

        可是,好景不長。在“聯(lián)袁”后不久,張君勵就舉起了“反袁”的旗幟。袁氏主政并未改變清末以來社會秩序、政局混亂的局面,張君勵深感不滿。民國二年《俄蒙條約》簽訂,中國喪失了大量權益。以此次外交失敗為導火索,張君勵在《少年中國》上發(fā)表《袁世凱十大罪》一文,視其為誤國罪人,因此受到袁世凱通緝。

        在梁啟超的勸告下,張君勵1913年跑到德國留學避禍,潛心研究正在歐洲大地上爆發(fā)的戰(zhàn)爭,研究得正有興頭時,由于袁世凱的復辟,梁啟超一紙電召,正在撰寫博士論文中的張君勵居然什么都不管不顧了,匆匆踏上了回國的路。這可以見出張君勵的特質:到政治場上中流擊水,始終是他關注的第一位。

        在風雨如晦的政治漩渦中漂浮

        1923年夏秋之交,面對軍閥割據的局勢,國人提出種種解決國是的主張,概括起來不外乎:舉曹錕為非常大總統(tǒng)及立孫中山為總統(tǒng)、曹錕為副總統(tǒng)等方案。張君勵在梳理這些方案后,認為這些都“不足以解決時局”,獨自提出一個“合南北要人于一爐”的國是主張:設立以張謇、汪精衛(wèi)、孫中山、黎元洪、吳佩孚等7人組成的國民委員會,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議決國是。

        此時,張君勵的從政建功的欲望十分強烈,然而,在現實政治的渦流之中,他充其量是個“政治教育家”和“政治評論家”而已。他辦過政治大學,有意把政治大學辦成“民主政治的實驗所”,可是,不幾年,他因涉嫌“進步黨”,政治大學便為國民黨所接收;他還與人辦過《新路雜志》,發(fā)表過一些作品,闡述唯心史觀,批評國民黨的一黨專政,批評蘇俄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革命。他的這些所言所行,已為他往后的政治活動奠定了基本的路徑:既不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為伍,又與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不相為謀,企圖以所謂“第三條道路”超然于黨派之外。

        1932年4月,由張君勵、張東蓀、湯住心、胡石青等人發(fā)起,中國國家社會黨在北平創(chuàng)立。國社黨偏偏“生不逢時”,因為,自1927年以來,國民黨為建構“黨外無黨”、“黨外無政,政外無黨”的一黨專政的統(tǒng)治格局,不僅對共產黨進行圍剿,其他政黨也都處于非法地位,時時提心吊膽,惟恐遭到取締。國社黨自然也只能在縫隙中求生。成立之初,其機關刊物《再生》便被視為反動刊物,后經張君勵出面交涉,此事稍稍平息。1934年7月,國社黨在天津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政綱、黨章。張君勵被選舉為中央總務委員,兼任總秘書,總攬黨務。大會發(fā)表了宣言,提出國社黨的主張,除舉國一致對外之方針、國家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主張和民族主義的立場外,強調中國應該建立政黨政治:“中國今后當采酌英美現制之精神,由各黨派之合作,予政府以大權?!眅ndprint

        1937年7月15日,國民黨在廬山召開國是談話會,發(fā)動各黨派共赴國難,抵御日軍。張君勵也受到邀請。會上,他在蔣介石、汪精衛(wèi)演說后,第一個發(fā)言說:“目前國難嚴重,在此時期,民族生存之重要,超過一切,必先有民族,方可談到其他,在精誠團結聲浪中,在野人士,對政府應表示信任,發(fā)揮善意,本人尤鄭重表示此意?!睍螅瑥埦齽畛蔀閲绤⒄⒆h員。次年4月,他代表國社黨發(fā)表《致蔣介石汪精衛(wèi)信》,表示“精誠團結共赴國難之意旨”,“對于國民政府一致?lián)碜o而外,別無起死回生之途”。蔣介石、汪精衛(wèi)很快便作出反應,發(fā)表《復張君勵》,對國社黨的態(tài)度表示歡迎,指出:“全國賢智之士,或加入本黨,共同負荷,或秉持共信,一致努力,俾捍御外侮,復興民族之使命,得以早日完成。”從此,國社黨得到承認,由秘密轉為公開。

        1938年12月,他又發(fā)表《致毛澤東先生一封公開信》,對中國共產黨提出規(guī)勸:“以八路軍之訓練任命與指揮,完全托之蔣先生手中”;取消陜甘寧“特區(qū)之制”,“將馬克思主義暫擱一邊”。迄今為止,沒有發(fā)現毛澤東的復信,但是,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的講話,即已表達了中共一貫的思想。毛澤東說:“國外的資產階級政黨不需要各自直接管領一部分軍隊。中國則不同,由于封建的割據,地主或資產階級的集團或政黨,誰有槍誰就有勢,誰槍多誰就勢大。處在這樣環(huán)境中的無產階級政黨,應該看清問題的中心?!薄皻v史不長的幾個小黨,如青年黨等,沒有軍隊,因此就鬧不出什么名堂來?!薄懊總€共產黨員都應懂得這個真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彼华氁笾袊伯a黨放棄武裝,也要求蔣介石廢棄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他所鑄就的政治模式,多少有些天真幼稚,一廂情愿。

        參與第一次憲政運動徹底失敗

        抗戰(zhàn)初期,國民黨迫于各方壓力,采取了一些民主改革措施,先后成立“國防參議會”和“國民參政會”,聘請共產黨以及其他中間黨派代表為“國防參議會參議員”和“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默認共產黨和其他中間黨派的合法存在。然而到了武漢失守后,國民黨開始消極抗戰(zhàn),積極反共。

        1939年1月在重慶召開了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制定了“防共、限共、反共、溶共”的政策,設立“防共委員會”,接著又頒布《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和《共產黨處置辦法》等法令,將抗戰(zhàn)初期共產黨和各中間黨派爭得的一些民主權利取消。從此,國共兩黨的磨擦不斷發(fā)生,各黨派聯(lián)合抗日的局面受到嚴重威脅。

        與此同時,1938年底,叛國投日的原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wèi)及其同伙,于1939年8月底召開汪記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為混淆視聽,以實行所謂憲政相號召。在此形勢下,為了加強團結,堅持抗戰(zhàn),推進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挫敗汪精衛(wèi)集團的陰謀,共產黨和各中間黨派的參政員以及部分社會賢達共同掀起了一場要求結束黨治、實行憲政的憲政運動。張君勵在這場運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9年9月9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四次會議在重慶開幕。張君勵作為國家社會黨參政員出席了這次會議,并與青年黨參政員左舜生、第三黨參政員章伯鈞聯(lián)名提出了兩個提案。在《請結束黨治實施憲政以安定人心發(fā)揚民力而利抗戰(zhàn)案》中,張君勵指出,自抗戰(zhàn)以來我國政治雖有一些改觀,但規(guī)模終未樹立,人心終未有安,抗戰(zhàn)建國的基礎沒有奠定。而要完成此項基本工作,就必須“以結束黨治實施憲政為第一義”。

        本來,在國民參政會一屆四次會議的開幕式上,國民黨總裁兼國民參政會議長蔣介石為會議定的調子,是討論解決“集中人才,建設后方”,“加強軍事,爭取勝利”和“注意國際形勢,推進戰(zhàn)時外交”這三個問題,但共產黨和各中間黨派的提案提出后,要求結束黨治,實行憲政,改革現行政府,則成了會議的主題。根據《議事規(guī)則》,上述提案由第三審查委員會(即內政)討論審查。后因各中間黨派的強烈要求,改為“擴大會議”,全體參政員均可自由參加討論。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辯論,大會通過了《召集國民大會實行憲政決議案》?!稕Q議案》要求政府明令定期召集國民大會,制定憲法,實行憲政。同時由議長指定參政員若干人,組織國民參政會憲政期成會,協(xié)助政府促進憲政。

        《召集國民大會實行憲政決議案》通過后,張君勵被國民參政會議長蔣介石指定為國民參政會憲政期成會委員(共25人)和召集人。他一方面與另外兩位召集人黃炎培、周覽一起先后主持召開了兩次憲政期成會會議,討論有關憲政問題,并就憲政的實施時間達成協(xié)議:“暫時擬定至遲不能遲過9個月,就要開國民大會,完成憲政”;另一方面又聯(lián)合在重慶的其他中間黨派參政員沈鈞儒(救國會)、左舜生(青年黨)、李璜(青年黨)、胡石青(國社黨)、江恒源(職教社)、王造時(救國會)、章伯鈞(第三黨)、張申府(救國會)以及無黨派參政員張瀾、莫德惠、褚輔成等12人,于1939年10月1日共同發(fā)起召集憲政問題座談會,到會的有各界名流100余人,中共參政員董必武、吳玉章以及《新華日報》社社長潘梓年等也應邀參加。此次會議決定將座談會經?;?,并將發(fā)起人從12人增加到25人。除以上這些活動外,為了推動民主憲政運動的興起,張君勵還積極從事宣傳工作。

        1940年4月1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五次大會在重慶召開。4月5日下午舉行的第五次會議的議題,就是討論憲政期成會向國民參政會提出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五五憲草”)之修正草案》。會上張君勵以召集人的身份對部分修改內容進行詳細說明。在說明中特別強調設置國民大會議政會與孫中山的遺教并不違背。同時,在說明中還著重指出,國民大會議政會對總統(tǒng)所任命的行政院長及各部部長所擁有的不信任案之權,“僅為消極的限制”,并不影響“總統(tǒng)選賢與能之大權”。因為總統(tǒng)如果與議政會意見不合,可召集臨時國民大會為最后之決定,假如國民大會不贊成議政會的決議,總統(tǒng)則可解散議政會,另舉行新議政會之選舉。總之,“總統(tǒng)所行使之職權甚廣,自能游刃有余盡瘁于國家之建設”。

        盡管張君勵使盡了渾身解數,力圖使國民黨蔣介石相信增設國民大會議政會,只是為了補救“五五案草”的缺失,它不僅不違背孫中山的“遺教”,而且也不會對政府尤其是總統(tǒng)的權力造成任何損害,但他無法改變這樣一個事實:即與“五五憲草”相比,《修正草案》中的政府行政部門的權力受到了較多的限制,國民大會及其休會期間的議政會的職權有了較大的擴大,而這是國民黨人和他們的領袖蔣介石所不能接受的。其結果,張君勵等人懷著極大的熱情而辛辛苦苦搞成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之修正草案》,未經大會表決,甚至未經充分討論,就被蔣介石的一紙?zhí)嶙h給“無形打消”了。第一次憲政運動至此徹底失敗。endprint

        在政治走向問題上態(tài)度還尚清楚

        抗戰(zhàn)勝利后不久,中國政治格局發(fā)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巨大變化。經過中國共產黨的努力,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xié)定),確定以和平、民主、團結、統(tǒng)一為基礎,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1946年1月,有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社會賢達的代表參加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政府改組案、和平建國綱領案、軍事問題案、國民大會案、憲法草案。這五項協(xié)議案實際上否定了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獨裁制度和內戰(zhàn)政策。和平有望,舉國歡慶。但在許多人看來,中國政治舞臺上也呈現出“三角格局”:國民黨因其相對雄厚的軍事實力而占據著這個三角形的最長邊;共產黨以其軍事實力上的相對弱勢而居于這個三角形的次長邊;中間勢力僅僅依靠自己的輿論力量而處在這個三角形的最短邊。在幾何學中,三角形是穩(wěn)定圖形,因此,政協(xié)會議一閉幕,以民盟為代表的中間勢力便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政治協(xié)商會議意味著“共產黨的讓步多,蔣介石的苦惱大,民盟的前途好”。

        “蔣介石的苦惱大”一語,絕非虛詞。政協(xié)決議的簽署,意味著蔣介石承諾將握在自己手中的權力的一部分拱手讓與其他黨派,這與其“一統(tǒng)江山”的不移信念大相悖異。歷史在不久以后就已經表明,蔣氏此舉,乃其在內戰(zhàn)準備未及充分的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謀。等到國民黨“接收”大軍在蔣介石的精心安排下各就各位以后,內戰(zhàn)便勢不可免了。作為第三方面的力量代表的黃炎培(民主同盟)、張君勵(民主社會黨)等人探知此前的和平環(huán)境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壤,一旦失去這種環(huán)境,將無立錐之地,更談不上“關心政治,研究政治,在可能狀態(tài)下并須參與政治”了。于是,黃、張二人努力穿梭斡旋于國共兩黨之間。如果說在抗戰(zhàn)勝利后的一段時間里,蔣介石對第三方面的輿論還多少有些顧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敷衍這些中國人士的面子的話,那么,到了蔣介石排兵布陣就緒之后,他就肆無忌憚地顯示了他的屠夫本性。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反動派悍然撕毀“雙十協(xié)定”和政協(xié)協(xié)定,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qū),從此發(fā)動了全國內戰(zhàn)。接著,國民黨軍隊不顧中共的嚴正聲明,于1946年10月11日攻下張家口。接到“捷報”的蔣介石竟得意忘形地于當晚悍然發(fā)布了將于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的命令。

        蔣介石單方宣布召開“國大”的時候,沒有忘記為自己臉上抹上一層油彩。他要將所有第三方面人士統(tǒng)統(tǒng)拉入“國大”,以造成除共產黨以外的所謂“舉國一致”的局面。蔣介石明白這樣做的難度極大,盡管青年黨已基本控制在手,但要使民盟等黨派“盡入吾轂中”,并不那么容易,因此對民盟等黨派采取了恩威并施、多方夾擊、拉上一個算一個的攻勢,黃炎培、張君勵二人便成為蔣介石寄予“厚望”的重點誘降對象。

        對于政治態(tài)度較為溫和的黃炎培,國民黨采取的是混淆視聽的謠言戰(zhàn):他們放出大量風聲,說在政府改組中,當局將以教育部長一職倚重于任之先生(黃炎培字任之——作者),任老已有所考慮云云,企圖以此離間黃炎培與民盟的關系,從而以假亂真,由假變真,逼迫他束手就范。而對黨派色彩一向比較右傾的張君勵,他們采用的是短兵相接的攻心戰(zhàn):國民黨政學系幾大要員輪番訪問張君勵,當面曉以政治利害,并邀他到南京與“蔣主席”晤談。在這些攻勢面前,黃炎培、張君勵都表示了明確的態(tài)度。

        7月10日,黃炎培通過《聯(lián)合晚報》記者向社會辟謠。張君勵也謝絕了與“蔣主席”晤談的盛邀,表示目前主題仍為停戰(zhàn),其余一切均是空言。

        在搖擺中未能全身而退

        隨著“國大”開幕日的日益臨近,國民黨和第三方面都在加緊活動。國民黨迫不及待誘騙黃炎培、張君勵交出參加“國大”的代表名單,而黃、張卻抓住當局這一急切的心理,堅持非按政協(xié)決議規(guī)定的步驟行事不可:首先停戰(zhàn),其次改組政府,最后召開國大。為了實現這一點,“國大”必須延期。

        突然間,蔣介石使出了令第三方面措手不及的一著:10月8日頒布停戰(zhàn)令,隨后又將“國大”開幕日延后三日。此刻,黃炎培感到,“國大”延期三日純屬兒戲,民盟對于是否參加“國大”已到了明確表態(tài)的時刻了。11月11日上午,全體在南京的第三方面政協(xié)代表聚集在交通銀行會議廳,商討是否參加“國大”。

        次日清晨,民盟在南京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了黃炎培起草的聲明:“民盟歷次宣言,擁護政協(xié)決議。一切行動,以此為惟一的依據。國人愿竭盡最后一切努力,以求政協(xié)決議關于‘國大在開會以前各項手續(xù)之完成。完成之后,即一致參加‘國大。未完成以前,決不參加?!彪S后,黃炎培將這一聲明用電話通知了在滬的張君勵,懇切希望民社黨能夠與民盟共同行動。

        11月14日,第三方面人士在交通銀行會議廳舉行最后一次聚談。張君勵當眾表示他所在的民社黨將不提“國大”代表名單。張君勵面對現實,不能不承認:再不能用幻想欺騙自己了。他不得不面臨二者必居其一的選擇。在民社黨內部,蔣勻田一幫長年追隨張君勵的學生叫嚷著:餓著肚皮跟了先生這么多年,別無奢求,就求先生讓我們到政府中混碗飯吃;而在北平的張東蓀和一大批民社黨黨員則警告說:民社黨交出名單之日,便是他們脫離民社黨之時。心儀憲政近乎癡迷的張君勵,仿佛是身不由己地被什么東西前呼后擁地推著往“蔣主席”那張開的懷抱中走去,而周圍又有無數雙尖銳的眼睛在拉扯著他,猶如千夫指罵。他竭力想從困境中殺出一條出路。他覺得民社黨遞交名單勢在必行,但他還得顧及那個要緊的面子,他的黨必須體面地、至少是自感體面地跨入“國大”之門。于是,張君勵冥思苦想,開始醞釀一個有條件參加“國大”的兩全之計。

        離“國大”開幕不足12小時之時,黃炎培與張君勵默默地告別了古都金陵,聯(lián)袂乘夜車返回上海。黃炎培剛一回到上海,國民黨委員雷震就跟蹤而至,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喋喋不休地勸說黃炎培返回到“國大”報到,黃炎培始終“笑而謝之”,雷震悻悻而回。而張君勵則理不勝欲地于“國大”開幕后的11月16日飛抵南京,并于當晚擬定了致蔣介石的函件,為有條件參加“國大”下了最后的決心。endprint

        19日,民社黨在南京開會,通過了張君勵的提議。蔣介石大喜過望,對張君勵款以盛宴。23日,蔣介石與他正式交換函件,民社黨終于交出“國大”代表名單。但此時張君勵還要面子:他個人聲明既不參加“國大”,也不加入政府,僅愿以在野之身貢獻于憲草的討論。

        張君勵遂于27日偷偷地返滬,躲進深宅,不見客人,宣稱“閉門讀書”。

        書生焉能做政客

        就這樣,國民黨在中共的抗議聲中堅持一黨包辦國民大會召開,作為憲政專家和民盟重要領導人的張君勵個人沒有參加,但他組建的民社黨卻和青年黨一起參加了這次國民大會。

        這一決策對國民黨來說有非?,F實的好處,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王世杰當年就在日記中說:“國民黨則可以宣布此次之國大并非一黨之國大耳?!?/p>

        作為憲政專家并曾經激烈批評過國民黨的張君勵為什么要冒這個天下之大不韙,去為獨裁統(tǒng)治抹粉?比較容易想到的說法是這是一種政治交易,認為張君勵要借機安插跟隨他打拼多年的黨內干部。同為民盟領導人之一的羅隆基1949年后在撰寫文史資料時回憶,張君勵親口對他說過:“這一伙人跟著我這許多年,好不容易等到了今天,抗戰(zhàn)勝利了,國民大會要開了,聯(lián)合政權就要成立了,我還能夠要他們老餓著肚皮跟著我嗎?國民黨是國庫養(yǎng)黨,我有什么法子養(yǎng)這些黨員?!?/p>

        這種親歷者的說辭當然只能說明一點,不過我們看張君勵為民社黨參加國大所提的種種前提條件,至少可以明白歷史和人物遠遠不是如此簡單。蔣介石及其政府在向張君勵許諾的條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據當時代表蔣介石與張君勵接洽的雷震回憶,蔣介石請民社黨參加這次所謂制憲國大,承諾以張君勵起草的《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保證不推翻這個“憲草”的基本原則。后來蔣介石本人更在一封親筆信中殷殷勸導張君勵:“先生平素主張早日實施憲政,此次召開國民大會,即在制定憲法,稗本黨結束黨治,還政于民,……”

        張君勵當然是書生,但他不會不知道,國民大會沒有中共這個第二大黨的參加,和平斷難保證,盡管如此,因為當權者給他畫下了憲政這樣一個大餅引誘他縱身一跳,雖然他清楚這一跳對自己多年清譽的損害,但他還是跳下去了。他曾經作過如是分析:“我們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希望民主與和平二者均能實現,但在二者不能得兼時,只有先爭取民主的實現。得到一點,總比沒有好?!币粋€以實現憲政為畢生理想的人,當理想似乎伸手可及時,他的定力也許就是這樣脆弱吧?可恥,可惜,還是可憐?

        張君勵不惜舍身一跳,不指望和平民主兼得,只求通過憲政獲得民主,事實證明這一愿望他也落空了。終究是書生,哪里夠格與長袖善舞翻云覆雨的政客談判做交易?

        由于他的政治失誤和幼稚,1949年1月28日,毛澤東在圈定的43名戰(zhàn)犯中,將他列于最后一名。

        1949年后,張君勵開始了海外流亡生涯,著力于從儒家思想中發(fā)掘復興民族的新因子,逐漸成為一代大儒。但他終究不能忘情于政治,忘懷于故人和故國。兩封公開信頗值一敘:一是1950年,到印度講學的張君動看到馮友蘭作于思想改造運動中的檢討文章,即撰《一封不寄信——責馮芝生》,批評馮友蘭放棄了獨立精神;二是1956年章士釗到香港,張致信對章多所關懷,同時對大陸有所批評,斷言“中共之政制既與俄同,其日后之發(fā)展,自不能逃出俄國軌道之外。試思中共統(tǒng)治,可以成為子孫萬世之基業(yè)乎?”

        晚年張君勵經濟困窘,定居美國后生活往往只能靠稿費和一點養(yǎng)老金維持,1956年好不容易得到了斯坦福大學一個研究中共問題的職位,但校方指定的每天翻看成堆的大陸報刊,并寫出英文摘要的工作殊無趣味和價值,精神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使他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幾經疾病折磨,1969年2月23日,張君勵在舊金山的一個療養(yǎng)院中去世。這個專研憲政以中國實現憲政為最高理想的人,在其生前沒有看到他理想實現的一天,就這樣在地球上悄然無聲地消失了,這是歷史的悲劇,還是張君勵人生的悲歌,讀者自有認識。endprint

        猜你喜歡
        黃炎培憲政蔣介石
        再讀黃炎培周期律
        中華詩詞(2023年4期)2023-02-06 06:06:18
        中共在國統(tǒng)區(qū)掀起的兩次憲政運動高潮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36
        黃炎培感動了日本特工
        中外文摘(2017年22期)2017-11-13 15:33:56
        論晚清憲政運動與民治精神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2:08
        淺析黃炎培對職業(yè)教育過程的思辨
        1949年以來黃炎培研究綜述
        憲政視野中的人民政協(xié)民主監(jiān)督
        現代儒學的憲政向度
        蔣介石為八路軍改名的真實目的何在?
        軍事歷史(1999年1期)1999-08-20 08:36:16
        葉劍英與蔣介石分道揚鑣
        軍事歷史(1996年3期)1996-08-16 03:05:26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悠悠色av| 人妻精品在线手机观看| 午夜男女很黄的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亚洲伊人久久成人综合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va| 久久久精品国产av麻豆樱花| 亚洲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永久黄网站免费视频性色| 日韩av无码成人无码免费| jk制服黑色丝袜喷水视频国产| 国产午夜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一本大道中文字幕| 同性男男黄g片免费网站| 亚洲啪啪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熟妇|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 | 91久久国产香蕉熟女线看|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日本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 91久久久久无码精品露脸| 日本岛国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手机观看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天堂新版在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