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 袁莉敏
摘 要: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承擔者,理性情緒療法作為當代認知行為療法的主要代表,通過區(qū)分引發(fā)情緒的事件和個體的非理性信念,并結合反駁等操作性強的后續(xù)步驟,易學易用,可以作為輔導員日常工作的好幫手。本文對這一方法的核心內(nèi)容和操作步驟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輔導員 思想教育 理性情緒療法
課 題:2014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項目號:CIT&TCD201404063,項目負責人:袁莉敏。
輔導員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學生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最經(jīng)常求助的對象。輔導員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yōu)良品格。但是在幫助學生增強承受能力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初入大學,面對新參照群體,感受多元評價體系,很多學生會因小成功而變得張揚自負,也會因小挫折變得自怨自艾、情緒低落。面對這樣的學生,很多輔導員覺得除了講道理、安慰和鼓勵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能夠深入學生內(nèi)心,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和接納挫折,調整情緒。
理性情緒療法(RET)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作為認知行為主義學派最具影響力的治療方法之一,其理論簡潔清晰,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濃厚的教育色彩,是輔導員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好辦法。
一、理性情緒療法簡介
人們產(chǎn)生情緒的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因素,誘發(fā)情緒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信念(Beliefs)、結果(Consequences)。人們往往認為,事件發(fā)生后會產(chǎn)生相應的情緒,事件是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即A(事件)引起C(情緒)。理性情緒療法認為事件并不是引發(fā)情緒的直接原因,由事件所激活的個體的信念(B)才是情緒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說,A(事件)激活了B(信念),導致C(情緒)出現(xiàn),A只是C的間接原因,B才是C的直接原因。
例如:一個學生向異性表白遭到了拒絕,他感到很沮喪,很抑郁。人們通常認為因為被拒絕,所以沮喪抑郁。但并非遭到拒絕一定會引起抑郁,而是這個學生頭腦中的信念——例如認為被拒絕意味著自己沒用,沒人會喜歡自己,在同學面前一定很丟面子等等——導致了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很多遭遇同樣事件的人卻出現(xiàn)非常不同的反應也是由于這一原因。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基于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逐步內(nèi)化形成了一系列信念,并自動激活影響個體情緒。這些信念中不合理的成分越多,個體就越容易感受到沮喪、自責、抑郁等消極情緒。理性情緒療法強調以理性信念替代非理性信念,達到調整情緒,增強幸福感的作用。比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學生能夠用更合理的信念——我被拒絕意味著我們不合適,同學們也許也有被異性拒絕的經(jīng)歷等替代非理性信念,則消極情緒自然能夠得到紓解。
二、識別非理性信念
既然非理性信念在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過程中有如此重要的影響,那么首要問題是如何分辨非理性信念,了解非理性信念具有什么特點。
心理學家通過觀察和分析,概括出非理性信念的核心特征:絕對化、概括化、災難化。
1.絕對化
常常表現(xiàn)為“必須”“一定”“應該”的內(nèi)容。例如:“真正相愛的人應該心有靈犀,他就應該理解并滿足我的需求”,“人生道路不能選擇失誤,每個重要的時刻,都必須做出最恰當?shù)倪x擇”。
2.概括化
一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就像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其內(nèi)容的好壞一樣,個體會因對某個行為的判斷擴大到整個人的判斷。例如:“他答應我的這件事情沒有做到,他是個不負責任的人,不值得信任”,“我專業(yè)排名這么靠后,真是一無是處”。
3.災難化
認為不好的事情發(fā)生的話,結果將會是一場災難,可怕至極,糟糕至極!例如:“明天有重要的考試,今天晚上不睡好的話,一定完了”。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那些經(jīng)歷消極情緒的學生內(nèi)心,常常可以發(fā)現(xiàn)具有這些特征的信念。那些因某次考試失敗而焦慮抑郁的學生,常常認為“我必須在很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非常優(yōu)秀”,“如果考不好,就證明我無能”,“考試不好,我就完了”。在一時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同學身上,也往往存在諸如“開始工作的職位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我必須要找到一個完全適合的工作”,“我現(xiàn)在所找到的工作不如其他人找到的工作”等信念。正是由于這些非理性信念的普遍存在,才使很多學生在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事件中,常常處于緊張、焦慮、壓抑、郁悶的負面情
緒中。
三、處理非理性信念
找到了學生內(nèi)心所具有的導致他們產(chǎn)生消極情緒的非理性信念后,具體要怎么做才能幫助他們減少非理性信念,消除消極情緒呢?理性情緒療法的實施步驟給我們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指導。
使用理性情緒療法幫助學生處理消極情緒包括四個步驟:
第一步:向學生介紹ABC理論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使學生了解并認可信念在消極情緒產(chǎn)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步: 使學生了解,他們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導致了自己的消極情緒,他們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信念來調節(jié)情緒。
第三步:和學生一起找到他們信念中的不合理成分,即識別非理性信念。
第四步:通過與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讓學生意識到他們信念的不合理之處,并能夠用新的合理信念來代替原有不合理信念。與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的方法主要有兩種,質疑法和夸張法。質疑是直接問學生有關信念的不合理之處是否正確、是否是事實??鋸垊t是讓學生想象如果按照自己不合理信念的邏輯,現(xiàn)實情況會變得多么可笑或不可能,也就是通過放大不合理之處幫助學生認識到其不合理性。
例如:小夏(化名)從偏遠山區(qū)農(nóng)村家庭考入筆者所在的學校。她發(fā)現(xiàn),與同宿舍來自其他大城市的同學相比,自己的知識面非常窄,沒有什么擅長的才藝,一直引以為豪的英語水平與同學們更是相差懸殊,尤其在聽力與口語方面,同學們表演的英文戲劇片段自己聽得似懂非懂,上課從來都是縮在教室后排,唯恐老師提問。經(jīng)過與小夏談話,輔導員老師發(fā)現(xiàn),小夏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信念。例如:她認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肯定沒有人會接納和喜歡她(絕對化),如果不能得到周圍所有人的喜歡,人生就完了(災難化),像自己這樣,將來找工作時肯定得不到面試官的接納和喜歡(概括化),那肯定找不到工作,自己辜負了家人的希望,怎么回報他們辛辛苦苦送自己到北京讀書?
經(jīng)過與小夏的耐心溝通,輔導員老師幫助小夏一起用質疑或夸張的方式與她自身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一定要優(yōu)秀才能得到別人的接納和喜歡嗎?”“你喜歡什么樣的人?你愿意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如果身邊所有人都喜歡你,是不是超級明星都做不到?受人歡迎的人也會有人不喜歡?!钡鹊?。經(jīng)過對非理性信念的識別和辯論,小夏逐步認識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處,并能夠提醒自己用合理信念逐步代替不合理信念,充分看到自己在偏遠山區(qū)缺乏和其他同學一樣的資源的情況下,能夠考到北京的高校這一事實所說明的自身潛力,開始相信自己的勤奮、正直能夠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喜歡,幾個月后,小夏逐步融入了新環(huán)境,恢復了努力奮斗、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輔導員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恰當使用理性情緒療法,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全面、積極、獨立地看待問題,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既能看到缺點,也能看到優(yōu)點;既能看到消極的一面,也能看到積極的一面;既能看到當前的情況,也能對未來有謹慎樂觀的預期,從而保持良好心態(tài),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王斐,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袁莉敏,北京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