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拉·阿布來提,艾薩江·圖合提,日孜汗·阿布地艾尼,周璨林,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資源生物研究所,新疆 烏魯木齊830046)
鹿(Cervus axis)屬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動物。世界上鹿的種類共有40余種,我國約有16種。我國目前飼養(yǎng)梅花鹿、馬鹿、水鹿、白唇鹿、馴鹿、坡鹿和麋鹿等約40多萬頭,其中梅花鹿近25萬頭、馬鹿約6萬頭、水鹿5萬余頭、各種雜交鹿萬余頭[1]。鹿及其副產品均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是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和維吾爾醫(yī)藥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在中醫(yī)藥和維吾爾醫(yī)藥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養(yǎng)鹿業(yè)已成為我國經濟動物與藥用動物養(yǎng)殖業(yè)中規(guī)模最大、開發(fā)應用最廣的項目之一。研究表明,腸道寄生蟲是影響?zhàn)B鹿業(yè)發(fā)展的疾病之一。鹿類尤其是幼齡鹿感染腸道寄生蟲會導致機體健康衰退、生產性能下降,甚至導致死亡;以及動物產品如肉、皮毛、鹿茸等質量下降[2-3]。同時,鹿類自然感染的許多腸道寄生蟲屬人畜共患寄生蟲,對人類健康造成潛在的威脅[4]。為了解新疆盛華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鹿腸道寄生蟲的感染情況,進而為治療和預防這些寄生蟲病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我們于2011年9月-2012年5月采集432份鹿糞樣進行腸道寄生蟲感染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1 自然概況 研究地點新疆盛華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43°32′E,86°33′N)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西郊312國道旁,面積90余畝。本區(qū)屬于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夏季炎熱,春秋氣溫變化劇烈。年均氣溫6.6℃,年降水量183~200 mm,平均無霜期166~180天,年日照時數(shù)2 833 h。
該繁育基地存欄馬鹿500余頭,其中純種阿爾泰馬鹿200余頭,純種天山馬鹿300余頭,梅花鹿17頭。每只個體均用耳缺標記了出生年月和品種。圈舍5 800 m2,鹿舍由棚舍和運動場兩部分構成,四周設有圍墻,高3m,運動場鋪沙,每只鹿占地7m2。
1.2 樣品采集 采集糞便時由一名觀察人和采集人為一組,發(fā)現(xiàn)排便個體后觀察人用望遠鏡觀察并記錄馬鹿品種,性別及年齡,采集人由飼養(yǎng)員帶進圈舍采集糞便約20粒,放入專用的采集瓶中用10%福爾馬林溶液浸泡保存待檢[5]。排便馬鹿個體的性別和年齡組分為成年雄鹿(2.3齡以上),成年雌鹿(16月齡以上)和幼鹿。
1.3 檢查方法
1.3.1 飽和鹽水溶液漂浮法 每份樣品稱3 g,加60mL飽和鹽水用乳缽研磨,60目銅篩過濾。將過濾之后的液體分別傾入3個20mL試管中,并滴加飽和鹽水至試管充滿,每個試管口覆以22mm×22 mm蓋玻片,并使液體和蓋玻片接觸,其間不留氣泡,靜止漂浮30min后取蓋玻片于顯微鏡下檢查計數(shù),其總和代表3 g糞便的蟲卵量,除以3得到每克糞便中的蟲卵數(shù)(EPG)。每份糞樣用同樣方法檢查3次,取平均數(shù)為EPG(每克糞便中的蟲卵數(shù))[6-7]。
1.3.2 沉淀法 每份樣品稱3 g,加清水100mL,攪勻,40~60目銅篩過濾,濾液靜置20~40min,傾去上層液體,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勻,再沉淀,如此反復直至上層液體透明后傾去,吸取沉渣涂片,于顯微鏡下檢查[8]。
飽和鹽水溶液漂浮法用于檢查線蟲卵,絳蟲卵和球蟲卵,沉淀法用于檢查吸蟲卵;如果在飽和鹽水溶液漂浮法檢出的蟲卵在沉淀法也檢查到,為了避免重復計數(shù)只計飽和鹽水溶液漂浮法的蟲卵數(shù)。
1.3.3 蟲卵觀察和計數(shù) 對獲得的蟲卵和幼蟲在MshotMD50數(shù)碼生物顯微鏡(廣州市明美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下觀察、拍片、測量和分類計數(shù)。根據(jù)檢出蟲卵、幼蟲和卵囊的形態(tài)、大小、顏色等特征,并參考“中國畜禽寄生蟲形態(tài)分類圖譜”[9]進行分類、鑒定,未鑒定到種。
1.4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17.0.0軟件,感染率采用X2檢驗,感染強度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和Ducan′s進行多重比較,顯著水平α=0.05。
2.1 鹿腸道寄生蟲種類及感染情況 對采集的432份鹿糞便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的寄生蟲種類有:蛔蟲卵、鞭蟲卵、球蟲卵和鉤蟲卵,其中蛔蟲卵的感染率為最高(53.24%)。在陽性糞便中,蛔蟲卵的感染強度明顯高于鞭蟲卵、球蟲卵和鉤蟲卵,平均EPG為37.12個/克。球蟲卵和鉤蟲卵的感染強度都很低,平均EPG不到1個/克(見表1)。
表1 新疆盛華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馬鹿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
2.2 不同種類鹿的寄生蟲感染情況 在本次調查的天山馬鹿、阿勒泰馬鹿、梅花鹿3個品種中,寄生蟲總感染率為61.34%。其中梅花鹿的感染率最高,阿勒泰馬鹿的次之,天山馬鹿的最低,各品種感染率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紫x卵和鞭蟲卵的感染在3個品種中比較普遍,球蟲卵在天山馬鹿和阿勒泰馬鹿中發(fā)現(xiàn),鉤蟲卵僅在天山馬鹿中發(fā)現(xiàn)。天山馬鹿與阿勒泰馬鹿、天山馬鹿與梅花鹿、阿勒泰馬鹿與梅花鹿的蛔蟲感染強度有顯著性差異(P<0.05)。天山馬鹿與阿勒泰馬鹿的鞭蟲感染強度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天山馬鹿與梅花鹿、阿勒泰馬鹿與梅花鹿的鞭蟲感染強度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 鹿不同性別與年齡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 由表3可見,感染率和感染強度最高的是母鹿,公鹿為其次,幼仔的為最低。在天山馬鹿母鹿糞便中發(fā)現(xiàn)的寄生蟲種類最多,在梅花鹿母鹿糞便中發(fā)現(xiàn)的種類最少,僅為1種。
2.4 鹿腸道寄生蟲季節(jié)動態(tài)變化 鹿腸道寄生蟲的季節(jié)分布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隨著春季的到來,感染逐漸增多。鹿感染蛔蟲卵和鞭蟲卵的高峰在9月,1月最低。球蟲卵的感染高峰在5月。鉤蟲卵無明顯的季節(jié)分布。
3.1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昌吉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鹿腸道寄生蟲感染率為61.34%,這和國外Marcin和Mo′nica報道的結果不一致(97.6%、97.5%~100%)[10-11]。一是新疆盛華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環(huán)境良好、地勢平坦、干燥,不適合中間宿主的寄生,切斷了寄生蟲的傳播途徑。二是有計劃的驅蟲,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清潔衛(wèi)生的飼料和飲水,完整的寄生蟲防疫體系,有效地防止了寄生蟲病的發(fā)生。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梅花鹿的腸道寄生蟲感染率高于天山馬鹿和阿勒泰馬鹿腸道寄生蟲感染率,這可能與梅花鹿的樣本數(shù)量少(僅為62份)有關。動物不同品種對寄生蟲的易感性有很大的差異[12],這也可能是梅花鹿腸道寄生蟲感染率高于其他馬鹿的原因之一。
3.2 本次新疆盛華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鹿寄生蟲檢測,發(fā)現(xiàn)鹿寄生蟲感染種類較少,且均為土源性寄生蟲,有蛔蟲卵、鞭蟲卵、球蟲卵和鉤蟲卵等。而國內報道的鹿科動物寄生蟲種類既有土源性寄生蟲又有生物源性寄生蟲[13-16]。土源性寄生蟲生活史中不需其中間宿主的參與,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自然界合適的溫度、濕度條件下發(fā)育成感染性蟲卵被馬鹿吞食而感染。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以及中間宿主或媒介地理分布等因素可能是本次研究僅查出土源性寄生蟲的重要原因。飼養(yǎng)方式以及飼料成分的差異也可能是我們的調查結果與國內圈養(yǎng)馬鹿寄生蟲種類有差異的原因之一。
3.3 從糞檢結果來看,蛔蟲卵和鞭蟲卵的感染強度大,球蟲卵和鉤蟲卵的感染強度小。據(jù)報道感染蛔蟲和鞭蟲的動物生長發(fā)育不良,嚴重者發(fā)育停滯,甚至造成死亡。而我們的調查結果,新疆盛華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的鹿群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只是處于隱形感染的階段。這可能與有計劃的驅蟲,長期的隱形感染激發(fā)機體產生一定的免疫力有關。
3.4 寄生蟲病的流行還與動物的年齡,性別等因素有關[12]。此次調查發(fā)現(xiàn),新疆盛華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雌性馬鹿的感染率高于雄性馬鹿,成年馬鹿的感染率高于幼齡馬鹿。該繁育基地中雄性馬鹿分開單獨飼養(yǎng),而很多雌性馬鹿一起飼養(yǎng),一個圈舍內雌性個體的數(shù)量多,彼此傳染疾病的幾率高;除此之外,雌性鹿圈舍的大小明顯比雄性鹿大,導致雌性個體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寄生蟲,更容易被感染寄生蟲。成年鹿的感染率高于幼齡鹿,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1)成年鹿個體與寄生蟲接觸的時間較長;(2)成年鹿個體提供了一個更大的體表面,有利于寄生蟲的感染。
表2 不同種類鹿寄生蟲感染情況
表3 鹿不同性別與年齡腸道寄生感染情況
表4 鹿腸道寄生蟲季節(jié)動態(tài)變化
3.5 此次調查表明,新疆盛華馬鹿馴養(yǎng)繁育基地鹿感染率季節(jié)分布基本上是一年一次高潮,出現(xiàn)在9-10月份。這可能與當?shù)氐臍鉁赜嘘P,秋季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蟲卵的發(fā)育和生存,而冬季由于環(huán)境氣溫較低而且干燥不利于蟲卵的發(fā)育。蛔蟲卵和鞭蟲卵冬季的感染率比其他蟲卵高,可能是因為蛔蟲卵和鞭蟲卵卵殼厚,對低溫條件的耐受力和抵抗力較強的原因。建議采取全年二次預防驅蟲的方法:第一次于10月中旬,保證鹿安全越冬;第二次于5月中旬,以驅除新感染的寄生蟲。
[1]趙金鳳,牛姝婉,黨海量,等.鹿胃腸道寄生蟲流行病學調查[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1,40(4):149-151.
[2]曾范利,付長明,劉國明,等.國外鹿科動物的寄生蟲病研究概況[J].經濟動物學報,2008,12(2):115-119.
[3] Marie-Line M,Eric B,Denis P,et al.Demographic crash associated with high parasite load in an experimental roe deer(Capreolus capreolus)population[J].Eur JWildl Res,2009,55:621-625.
[4]Monika B,Piran C LW,Julia C,et al.Wild deer as a source of infection for livestock and humans in the UK[J].The Veterinary Journal,2007,174:260-276.
[5] Fikru R,Teshale S,Reta D,et al.Epidem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Parasites of Ruminants in Western Oromia,Ethiopia[J].Intern JAppl Res VetMed,2006,4(1):51-57.
[6]曹伊凡,蘇建平,張同作,等.藏羚寄生蠕蟲卵糞檢調查初報[J].動物學雜志,2006,41(1):91-93.
[7] Charles M H,Robinson E.Diagnostic parasitology for veterinary technicians[M].United States of America:Mosby Inc,2012:313-323.
[8]戴榮四,胡仕鳳,李芬,等.圈養(yǎng)野生動物體內寄生蟲的調查與防治[J].中國獸醫(yī)寄生蟲病,2006,14(3):60-62.
[9] 黃兵,沈杰.中國畜禽寄生蟲形態(tài)分類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0]Marcin Popiolek,Justyna Szczesna,Jan Kotusz,et al.The level of infection with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 in Svalbard reindeers from Hornsund area,Spitsbergen[J].Pol Polar Res,2007,28(4):277-282.
[11]Mo′nica Sant?′n-Dura′n,Jose′M,Alunda,Eric P,Hoberg,et al.Abomsal Parasites in Wild Sympatric Cervids,Red Deer,Cervus Elaphus and Fallow Deer,Dama Dama,from Three Localities Across Central and Western Spain:Relationship to Host Density and Park Management[J].JParasitol,2004,90(6):1378-1386.
[12]孔繁瑤.家畜寄生蟲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10:14-18.
[13]王根紅,邱振亮,張志忠,等.合肥野生動物園食草動物寄生蟲的調查[J].中國獸醫(yī)寄生蟲病,2002,10(3):63-64.
[14]曹杰,何國聲,徐梅倩,等.野生動物園動物寄生蟲調查[J].野生動物雜志,2005,26(6):46-47.
[15]蔡娟,喬繼英,張旭,等.陜西圈養(yǎng)珍稀野生動物腸道寄生蟲感染及其形態(tài)觀察[J].動物學雜志,2009,44(3):63-69.
[16]呂向輝,喬繼英,吳曉民,等.青海馬麝腸道寄生蟲感染情況調查[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0,46(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