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錕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沒有語言,文化就無從談起;反過來,語言受文化的影響,并反映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進行溝通交流時,由于文化的差異就會產(chǎn)生誤解。同樣的詞語或表達可能并不意味著同樣的事情。學習一門語言并不僅僅是掌握其發(fā)音和語法,它還意味著要像說母語的人那樣去觀察世界,要學習其他語言蘊含的社會風俗及行為方式。所以,語言學習離不開文化背景。
可是,日常教學中我們一直沒有充分重視對文化的學習。結(jié)果就是許多學生獲得了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會出現(xiàn)語言運用的錯誤。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沒有重視語言的社會意義以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而只是一味地注重語言形式的學習。所以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輸入。
在聽力教學中,不少學生抱怨說花費了很多時間用于聽力訓練,收獲卻微乎其微。究其原因,除了基礎差或發(fā)音不標準,主要原因是學生對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相當不熟悉。而聽力理解是與英美國家的文化、政治和經(jīng)濟息息相關的。下面是美國人經(jīng)常會談到的兩個笑話:
1.A: Where are you from?
B: I'll ask her (Alaska).
2.A: Where are you from?
B: How are you (Hawaii)?
可能會有學生認為上述對話中的B給出了不相干的回答,不過如果他們了解到一些有關美國的背景知識,知道“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這兩個州的名字,就不會鬧出笑話了。
同樣,在英語教學中“說”關注的不應僅僅是發(fā)音和語調(diào)。教師在日??谡Z訓練中,要選擇一些真實而地道的語言材料,才能利于學生獲得標準的發(fā)音和語調(diào),從而理解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習俗,避免引起誤解和不滿。我們都有這種經(jīng)驗,當我們聽取一些熟悉的內(nèi)容時,無論涉及什么話題,通常我們都能很容易地理解,即使材料里有一些生詞,我們也可以根據(jù)其背景猜測出它的含義。然而,當我們遇到一些陌生的內(nèi)容或與文化背景密切相關的材料時,哪怕材料再簡單,我們也可能只知道字面意思,而無法理解其內(nèi)涵。比如在英語中有許多委婉語,它們常常給我們理解一個人的真實情緒帶來困難。因為在英美國家,人們通常不會當面說一些令人不快或逆耳的詞語,而總是選擇一些溫和順耳的詞語避免直接作出正面的回答。當被問到Do you like our teacher? 時,可能的回答是Well, I don't know him very well。民族是多樣的,風俗也是多樣的。伴隨著風俗的差異,自然就產(chǎn)生了語言運用的差異。所以,在口語交際中,說話者不僅需要有標準的發(fā)音和語調(diào),還需要針對不同的場合運用適當?shù)恼Z言。
英語的閱讀理解要求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及語法知識,但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只與學生自身的語言水平有關。許多來自歷史、宗教和文學作品的典故常常出現(xiàn)在英文作品中,甚至成為家喻戶曉的字眼。如果不知曉西方的文化和歷史,這類典故并不好理解,自然也談不上欣賞。如果對某個典故涉及的國家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就不可能領會這類術(shù)語或表達的意義和內(nèi)涵。Herculean 是古希臘神話中一位強有力的建筑英雄。他受到懲罰,被勒令去完成12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最終他成功地做到了并被獎以永生。知道這個故事就不難理解a Herculean task 指的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借助字典,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典故,但隨著語言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的典故也在不斷產(chǎn)生。蘭博(Rambo)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電影中一個著名的角色。他足智多謀,身懷絕技,總能在絕境中令人難以置信地逃脫,從而成為美國男孩子或年輕人的偶像?,F(xiàn)在,提起a Rambo人們就會想到電影《一滴血》。習語也是一個社會的語言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個別字眼的意義去理解習語幾乎是不可能的,盡管它們常由很簡單的詞組成。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就不能理解為“讓貓從袋子里跑出來”,它的意思是無意中泄露秘密。很顯然,一些在閱讀時遇到的困難不可能完全被語言知識解決,所以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在解釋語法困難的同時也應向?qū)W生闡述文化背景知識。
寫作和翻譯也同樣不能脫離文化背景知識。在翻譯時,即使是非常簡單的表達,也不可以不考慮具體的背景和習俗。讓我們以“狗”為例:You're ,indeed, a lucky dog. 就不能翻譯為“你是一條幸運的狗”而應是“你真是個幸運兒”。我們常常感嘆學生的英語作文讀起來更像漢語的簡單直接翻譯。這可能是因為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差,但更可能是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英語思維,不清楚中英文寫作風格的不同,而這種不同就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如果我們不熟悉這些差異,就不會寫出地道的英語作文。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又該如何向?qū)W生灌輸文化背景知識呢?首先,教師本人要非常熟悉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其次,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積累相關知識;第三,在課堂上,教師應注意運用適當?shù)恼Z言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谋磉_;第四,在教學中多利用來自英語國家的視頻資料進行討論;第五,鼓勵學生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溝通交流;最后,適時舉辦一些有關中西方文化習俗的講座。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視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畢竟,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并不是語言學習的唯一目的,我們還應同時向?qū)W生傳授文化背景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拓寬知識,從而進一步學好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