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勇
該文主要是羅列目前農村小學學生對作文有畏難情緒,害怕作文的這一普遍存在的現象,通過對這種狀況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這一過程中挖掘出學生對作文畏難的原因。然后通過一線教師的一堂作文課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得出作者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做一名攝像師,通過實物觀察法引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通過作文關。
一、當前學生習作情況及學生畏難作文的前因分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作文是相當一部分學生乃至相當一部分教師“心中永遠的痛”。教師為作文教學難而感到棘手,學生對作文有畏難情緒。面對作文,教師怕麻煩,學生更是如此,一聽說要寫作文頭就痛,教室里面唉嘆聲一片。在學校是如此,而家長們更是束手無策。他們苦于沒有好的方法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和作文水平,唯有求助于各種各樣的作文輔助資料。五花八門的作文輔助資料增加了學生書包的重量,同時也使學生抄襲成風,程式化、成人化傾向十分嚴重,空洞不真實,雷同作文比比皆是。
也許就是一個怕“字”,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就被限制在“模式化作文”的陳規(guī)中,老師定框框,學生永遠只能在這個框框里面活動。這些現象是相當一個時期都存在的問題,不得不讓人思考。那么,小學作文教學就真的這么難嗎?
目前,在農村小學,不少老師還是采用完全封閉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會導致作文教學與兒童生活脫節(jié),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相當大。重課內輕課外,致使學生被動作文。學生心態(tài)消極,生編硬造。教師千篇一律的指導學生:審題立意、選材謀篇,過分強調了共性,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小學作文教學應該沖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二、解決學生畏難情緒的辦法
首先,我們來看一節(jié)小學作文課例分析
最近,我們組織了一次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活動。其中一節(jié)三年級的作文示范課上的是第五冊習作二:觀察小動物,寫觀察作文。下面是老師上課的一段內容摘要: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學生們的情緒很高)。
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在屏幕上展示各種動物圖片,同時讓學生回答各種圖片中動物的名稱。圖片中有小白兔、猴子、獅子、老虎、大熊貓、小狗等等)。
生:小白兔、小狗……(學生一個一個回答十分踴躍)。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
師:展示兩只活體兔子,板書“可愛的小白兔”。
接著,老師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小白兔,教師提著小白兔走到每一桌學生面前讓學生觀察、觸摸。這時候教室里的氣氛十分熱烈,孩子們對小白兔流露出滿臉的喜愛之情,此時老師趁熱打鐵。
師:孩子們你們還可以和小白兔談談心啊。
師:同學們觀察好了嗎?下面有同學們講講你們觀察到的小白兔是什么樣子的,大家口述一下好嗎。學生積極發(fā)言,老師板書:毛 耳朵 尾巴 嘴 眼睛。
師:大家說得很好,接著板書:白色的毛 長長的耳朵 短短的尾巴 三瓣嘴 黑眼睛。
師:小白兔跟我們玩了這么久,肯定是餓了,現在我請幾個同學來喂喂它,它喜歡吃什么呢?
生:青菜和蘿卜。
板書:喜歡吃青菜和蘿卜
師拿出準備的青菜和蘿卜,請兩位學生上臺展示喂小白兔。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白兔是怎樣吃東西的?
學生們靜靜地觀察小白兔吃東西的樣子,喂兔子展示完。
師:請喂兔子的兩位同學來說說兔子是怎樣吃東西的?
生1:我把菜葉拿到它眼前時,它前腿抬起,脖子伸得老長,一口咬住菜葉,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生2:它吃蘿卜時三瓣嘴發(fā)出“嘖、嘖、嘖”的聲音,吃得很快,好像要被人搶去一樣,我還發(fā)現把蘿卜移開時,它就急得在籠子里團團轉,真有趣!
師:觀察得很仔細!現在我們一起來描述一下這只小白兔吧。
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把小白兔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習性等連貫起來重述了一遍。
師:同學們,今天這個新朋友的到來你們喜歡嗎?小白兔你們了解了嗎?想不想寫一寫這只小白兔啊?
然后是學生的寫作過程,因為有了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親身體驗,不一會兒,就有學生完成了作文,教師請寫得最快的學生將她的作文范讀了一遍。
生(范讀):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可愛的小白兔。因為它有一身雪白又軟綿綿的絨毛,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看起來像一個白雪小天使;它紅紅的眼睛,像閃閃發(fā)光的紅寶石;它長著一張三瓣嘴;耳朵長長的;尾巴短短的。
小白兔喜歡吃青菜和蘿卜,它一看到吃的來了,就急忙抬起前腿,伸長脖子,一口咬住菜葉,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的時候還發(fā)出“嘖、嘖、嘖”的響聲呢,真有趣!要是把吃的東西移開不給它吃,它會急得在籠子里團團轉,樣子非??蓯邸?/p>
我喜歡我們的新朋友小白兔,它真可愛,今天它給我?guī)砹嗽S多樂趣。
這就是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的結果,先是引導學生如何的觀察,接著是引導學生寫作的思路。
最后師生評價。
無疑這是一節(jié)完整生動的作文課,首先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與小白兔接觸,口述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最后如實的用文字記錄下來,教師從一開始就引領學生進入了一個文章創(chuàng)作的過程。有了體驗,有了文字和情感的積累,自然學生的寫作欲望和寫作熱情順理成章,呼之欲出。后來我看了看學生寫的作文,效果不錯。
這樣一節(jié)作文教學課,讓我不禁想到,如果我們能像這位老師一樣去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作文課,善于利用身邊的事物引導孩子們做文章,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主動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進行各種練習,降低寫作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織共振,那么,作文教學還真的有這么難嗎?答案是肯定的。桂林師專的周云教授就學生作文說得好:老師和家長要學會做“導游”、要做學生的“讀者”、要做學生的“知音”,能夠“商量”、要學會做學生的“教練”。
這種實物觀察作文教學法尤其突出的優(yōu)點是:直觀、生動、有趣。但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然后教師要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新課標》年級學段目標中對習作教學明確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引導學生成為攝像師。教師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親近大自然的機會,還學生一片自然寫作天地,豐富學生寫作資源,讓學生從大自然中積累大量寫作素材,寫作文時就有內容可寫了。
指導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攝像師,讓他們像一個攝像師一樣將人、物、景等等有趣的現象拍攝下來。引導他們在拍攝的過程中要善于選取角度,善于取舍。小學生對事物都非常敏感,對他們不了解的事物都感興趣。生動活潑的目標,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對象,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室就應該有計劃有目的的使學生樂于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要留意身邊的變化和事態(tài)的發(fā)展,把觀察到的現象拍進大腦,然后經過剪接、沖洗就會出現好的相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