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儂時增
八角早實栽培技術
□ 儂時增
八角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又稱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八角全身都是寶,果皮、種子和葉均含有芳香油,油中含茴香醚、黃樟醚,茴香醛、茴香酮、水芹烯等。還可以提取莽草酸,是制取抗流感藥物達菲的主要原料。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藥物。除作調味品外,主要用于食品、啤酒、醫(yī)藥(驅風劑、興奮劑)和日用品(如香皂、牙膏、牙粉、香水等)。木材褐色、紋理直、結構細致、材質輕軟,不受
蟲蛀,可作細木工、家具、箱板、玩具等用材。
八角為南亞熱帶樹種,喜冬暖夏涼的山地氣候,生于亞熱帶濕暖山谷中。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區(qū)。臺灣、福建、廣東、貴州、云南、浙江等省區(qū)均有栽培。八角一般壽命長60~80a,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可分為幼林期(營養(yǎng)生長期)、結果始期、結果盛期和衰老期。幼林期的長短與苗木種類和管理有關,一般情況下,實生苗需要6~10a才開始開花,但通過科學栽培管理,實生苗種植3~4a即可以有20%~40%的植株開花結果。因此,種植八角時應科學管理,縮短營養(yǎng)生長期,延長結果盛期,以提高產量。
八角為南亞熱帶樹種,人工種植八角時要注意當地的溫度、雨量、光照、土壤等環(huán)境條件是否達到八角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以避免八角生長不良或低產。造林地選擇要基本滿足:① 年平均溫度18~23℃,年降雨量1200mm以上,相對濕度在80%以上,年日照時數為1200h以上。② 酸性紅壤或黃壤,PH值4.5~5.5。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疏松、濕潤、透風透氣。③ 背風,低山或高山中下部緩坡地,東坡或東北坡,坡度30o以下,海拔1600m以下。
(一)育苗技術
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證造林質量,應采用容器苗進行造林。容器可用塑料袋或營養(yǎng)杯。
營養(yǎng)土配制:60%紅土、25%火燒土、6%河沙、5%腐熟的農家肥、4%鈣鎂磷肥。拌土時用福爾馬林水溶液噴灑,并用塑料薄膜覆蓋進行熏蒸消毒,一周后即可裝袋。
播種:濕沙貯藏催芽,種子露白時直播于袋內,每袋點播種子1~2粒。搭蓋簡易蔭棚并保持袋土的濕潤。12月至次年1月播種。
管理:苗木出土后加強水肥管理、雜草清除及病蟲害防治。在幼苗全部出土,苗高5~8cm時進行第一次施肥,以后每月追肥1~2次。以復合肥為主,按0.2%~0.3%的濃度施用;每季噴施1~2次磷酸二氫鉀葉面肥。每15d噴一次多菌靈或敵克松防治病蟲害。
出圃:出圃前1~2個月逐步除去蔭棚煉苗。苗高40cm、地徑0.4cm以上即可出圃。
(二)栽培技術
整地:春季,清理林地內的雜草、灌木后進行全墾整地或帶狀整地。種植穴規(guī)格50cm×40cm×40cm,沿等高水平線按“品”字形布置。
密度:株行距3m×4m,每畝56株。
定植:每穴施5kg農家肥或50Og普鈣做基肥。立秋后陰雨天定植,定植深度以土面蓋至苗木根頸上2cm~3cm。
(三)幼林管理
中耕除草:次年開始每年進行2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 第二次在8~9月。有條件可實行林農間作,套種黃豆、花生等矮桿作物。
施肥:沿樹冠挖寬30cm,深15cm的環(huán)形溝后施肥并蓋土。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每年2次。1~2a生幼樹3~4月每株施尿素100g,8~9月每株施農家肥5kg,或尿素100g;3a生幼樹每株每次施尿素150~250g,加復合肥100~200g。
修枝整形:一般在幼林高1.5~2m時即可截頂促分枝,每株保持2~3條分枝即可,對擾亂樹形的徒長枝、交叉枝以及骨干枝上直立生長的枝條、過密枝、纖弱枝、病蟲枝、枯枝從基部剪除。
(四)病蟲害防治
八角主要的病蟲害是炭疽病、金花蟲,每年3~4月、6~7月用500倍樂果液噴殺害蟲。殘枝病葉宜燒毀,以減少越冬菌源。防治病害主要噴1∶100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