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健 張嵐薇 林登漢( 福建省三明市動物園 福建三明365000;
2 福建省霞浦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福建霞浦355100; 3 福建省羅源縣松山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福建羅源350601)
肉雞氣囊炎是肉雞發(fā)病率高(發(fā)病率可以高達50%~60%)、死亡率也較高的疾病,發(fā)病后常常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是目前肉雞業(yè)常見的一大難題,也是廣大肉雞養(yǎng)殖場戶較頭疼的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和難題,最大的原因是氣囊炎不是一種有特定病原的疾病,而是一種病理變化,其病因非常復雜,在搞不清病因時,盲目采取治療措施,抓不住治療時機,針對性不強,則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既然氣囊炎不管病因多復雜,終究是一種病,那么防當然還是重于治。本文就氣囊炎的病因進行梳理和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防控策略,希望對本病的防控有所幫助。
1.1.1 育雛室濕度過低
育雛期的溫濕度要求都較高,育雛最初的濕度要求是在65%~70%,但在實際生產中,大部分雞舍中的濕度往往都達不到要求,有的濕度還達不到40%。以至于雞舍內空氣過于干燥,空氣中粉塵顆粒過多,使呼吸道負荷加大。另外,病原容易附著在粉塵中進入雛雞的呼吸道,而使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機會增加,發(fā)生氣囊炎的幾率提高。
1.1.2 雞舍內環(huán)境
氣囊炎的感染與雞舍內環(huán)境的衛(wèi)生有著必然的聯系,如果雞舍內環(huán)境不良,飼養(yǎng)密度大,溫度控制不良,塵土多,氨氣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高等,都會使雞體非特異性免疫抵抗力下降,惡劣的空氣會嚴重損害雞上呼吸道系統(tǒng),容易誘發(fā)氣囊炎。不良的雞舍內環(huán)境會導致受損的上呼吸道黏膜組織不易修復,這種情況下,即使用藥物治療得當,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在藥物殺滅或抑制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時候,如果不改善雞舍內環(huán)境,受損的黏膜還會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造成重復感染。與些同時,由于非特異性免疫抵抗力低,機體康復的能力也較差,不利于疾病的愈后。
1.1.3 應激因素的影響
應激是指畜禽對外界因素刺激所產生的非特異性反應。應激是機體的保護性反應,但是如果應激反應大,就會影響機體的生產性能,同時也會成為肉雞氣囊炎的重要誘因。應激的因素多種多樣,除了上文雞舍內環(huán)境不良中提到的因素都會引起應激反應外,季節(jié)性的高溫、低溫及氣溫突變,強風侵襲,轉群,飼料品質不良(飼料營養(yǎng)過低或霉變等),突發(fā)性噪聲恐嚇,藥物或農藥(如磺胺類、滅鼠藥和農藥等)使用不當,注射疫苗(捉雞)等也會引起應激反應。有報道認為肉雞在14日齡免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和21日齡進行新城疫二免時,易導致應激反應而誘發(fā)氣囊炎就是典型的例子。
1.1.4 生物安全意識薄弱
目前許多肉雞養(yǎng)殖場戶主生物安全意識差,不知道建立生物安全制度,不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帶入雞場或雞舍,不注重日常消毒工作。殊不知病原微生物的積累和增殖逐漸使雞群暴露于風險中,當然導致氣囊炎的病原微生物也是包含其中。
引起肉雞氣囊炎最常見的細菌病是大腸桿菌病和支原體病。但是近年來,病原種類逐漸增多,也使病情越來越復雜。鼻氣管鳥桿菌被證明也會引起氣囊炎,有些地區(qū)甚至是氣囊炎的主要病原,另外曲霉菌、衣原體和禽分支桿菌等感染也會導致氣囊炎。
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和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等感染都會引發(fā)氣囊炎,但是這些病毒臨床上多與大腸桿菌或支原體等細菌混合感染后更容易形成氣囊炎病變。
傳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傳染性貧血和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癥等免疫抑制病也是氣囊炎發(fā)生的一個重要誘因。這些免疫抑制病會導致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統(tǒng)的免疫力下降,而使上述能造成氣囊炎的原發(fā)或繼發(fā)病原容易侵入呼吸系統(tǒng)而導致氣囊炎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肉雞氣囊炎一般都不是單病因引起的病理變化,而通常多為多病因共同作用而成。
2.1.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是預防所有疾病的根本,這一點不容置疑。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概括起來就是兩大要點,一是具有較好的硬件設施,二是具有較好的管理制度并能得以貫徹。較好的硬件設施指的是雞舍內環(huán)境可以通過設施進行較好的控制,形成一個有利于肉雞生產和疫病防控的內環(huán)境,以保證生產要求的各項指標都能達到生產要求。執(zhí)行較好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證所有員工具備開展工作的責任心、積極性和執(zhí)行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證生產各環(huán)節(jié)的科學性。對于氣囊炎的預防,要注意幾方面的管理,其一是要選擇優(yōu)質的雞苗,這就意味著種雞場的種雞免疫措施得當,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和傳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病免疫良好,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疫苗也應能列入免疫計劃。如果能建立無特定病原雞群那就更好,孵化場要重視種蛋的選擇和消毒,盡可能避免肉雞相關疫病,包括導致氣囊炎發(fā)生的疫病;其二是保證飼料優(yōu)質,避免飼料霉變;其三是要嚴格控制飼養(yǎng)密度;其四是控制好雞舍內環(huán)境,保證溫度適宜,空氣質量良好,病原微生物含量低。
2.1.2 建立嚴格的生物安全制度
嚴格的生物安全制度是肉雞場應該要考慮的問題,只有制定嚴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并認真落實才能保證雞群中病原微生物的量控制在較低范圍,從而減少氣囊炎的感染和發(fā)病風險。生物安全制度對病原微生物引入的預防和內部病原微生物的控制均應詳細規(guī)定,外來人員和器具進入雞場(舍)、飼養(yǎng)員串舍、入雞場(舍)的消毒、飲水消毒、用具消毒、雞舍內外環(huán)境消毒、糞污處理和無害化處理等均應進行詳細規(guī)定并嚴格執(zhí)定,發(fā)病期間更應增加消毒次數,強化消毒,并確保消毒效果。
2.1.3 注重應激管理
應注重應激管理,將雞群應激減少到較低限度,高溫季節(jié)的防暑和低溫季節(jié)的防寒是首先應考慮的問題,其二應防止強風襲擊雞群,其三應減少免疫應激,其他如避免飼喂劣質飼料、防止藥物中毒等也應考慮。有報道認為因接種凍干疫苗誘發(fā)氣囊炎的現象較為普遍,建議接種疫苗前后,使用高效黃芪多糖配合抗支原體藥物,清除呼吸道內支原體,提高抗應激能力,可減少疫苗應激引起的氣囊炎等呼吸道病變。
2.1.4 調整免疫程序
針對雞群21日齡注射油乳劑疫苗容易誘發(fā)氣囊炎,綜合肉雞的生長周期,應考慮調整免疫程序來防止氣囊炎的誘發(fā),建議7日齡注射新城疫-禽流感二聯或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三聯油乳劑疫苗,到21日齡不再進行油乳劑疫苗二免,這種情況下,雞群生長后期新城疫等疫病的免疫抗體可能稍低,但是通過雞群的生物安全控制,肉雞應該會安全出欄。
2.1.5 加強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的目的有3個,其一是添加抗菌藥防止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等感染雞體而造成氣囊炎;其二添加免疫增強類中草藥來提高雞體的免疫力,同時會帶來減少應激的作用;其三是添加延胡索酸、琥珀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抗應激的藥物來減少應激。雛雞的免疫器官沒有發(fā)育完全,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較弱,所以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雞舍條件較差或者發(fā)現入舍雛雞較弱時,建議在飼料中添加可以促進免疫器官發(fā)育的生物制劑或中藥制劑,并在7日齡免疫前投喂預防支原體病的藥物,防止支原體感染,以保證免疫效果。針對肉雞免疫帶來的應激,每一次免疫前都應有防應激措施。
2.2.1 把握治療時期
氣囊炎的治療原則是“早發(fā)現早治療”。疾病在發(fā)病初期往往是最容易控制的,肉雞氣囊炎也不例外,在發(fā)病初期若能找出病因,及時進行排除,并針對性地選擇控制措施,比如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氣囊炎可以及時得到控制,并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如果錯過了時機,一旦全群感染氣囊炎時,即使措施得當,治療也達不到理想效果。
2.2.2 選擇敏感藥物
對于氣囊炎的治療,除了控制環(huán)境因素外,病毒性疫病只能用常規(guī)抗病毒藥物和中藥進行控制,而細菌性疫病如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感染、鼻氣管炎鳥疫桿菌病和曲霉菌病等均應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性藥物進行治療。
2.2.3 注意給藥途徑
肉雞氣囊是一種較特殊的組織結構,氣囊壁只有少量的血管,因此,通過口服和注射給藥,氣囊的血藥濃度通常會比較低,因此,在發(fā)病初期時一般可以口服給藥,也可通過噴霧給藥,使藥物可以通過氣體交換進入氣囊,直接到達病灶部位,消除病灶;在發(fā)病中后期,病情較嚴重時可以采用注射給藥,結合噴霧給藥方式進行治療。通過多種給藥途徑,局部和全身同時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2.2.4 中西醫(yī)結合
也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氣囊炎取得不錯效果的報道。選用中藥處方:初期發(fā)病選用荊芥45g、防風30g、柴胡 30g、麻黃 75g、桔梗 30g、川芎 25g、連翹50g、穿心蓮 100g、黃芪 100g、甘草 15g;重癥用回陽救逆湯:灸附子 30g、人參 50g、黃芪 100g、白術 150g、灸甘草70g、桂枝100g(25~32日齡中雞1 000只雞用量),每個療程應用3~7d。西藥處方:選用阿莫西林+頭孢噻肟鈉+左旋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強力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配合替米考(兩藥物上午、下午分開飲水),每個療程應用3~5天。當然選用西藥處方時應當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敏感藥物進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