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風祥 胡昌芬
1)山西省和順縣農業(yè)委員會·032700 2)太谷縣農業(yè)局
太谷縣是我省水果生產主要縣之一,共有果樹面積 0.83萬hm2。 其中蘋果 0.46萬 hm2,梨0.16萬hm2。近年來,以凍害為主的災害性天氣頻頻發(fā)生,給我縣蘋果、梨等水果生產造成了重大損失。2013年我縣水果花期較往年普遍提前,但進入4月份以后,變溫頻繁,尤其是4月10日、19日的低溫、雨雪天氣,給我縣多種果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凍害。特別是梨和杏幾乎絕產,造成經濟損失達8000萬元。因此了解凍害發(fā)生規(guī)律,掌握防御措施,做到提前防范,及時應對,對我縣果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凍害是我縣果樹的主要災害之一,即溫度低于0℃樹體內結冰所造成的傷害。果樹受凍害的原因除受地理、氣候條件的影響外,還與果樹品種、栽培管理措施有密切關系。
地勢低洼,冷空氣容易下沉積聚;沙土導熱不良,深層的熱量不易上傳。因此洼地、沙地凍害嚴重。 凍害與降溫速度、低溫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有關。冬天氣溫急劇變化,溫差較大,低溫持續(xù)的時間過長,會導致枝干受凍。寒風可助長土壤水分蒸發(fā),降低土壤和空氣溫度,對果樹越冬不利。干旱可加劇枝條水分的蒸騰,同時由于地溫低、水分供應不及時,很容易出現(xiàn)生理干旱。進入春季氣溫回升,果樹的抗寒能力也隨之降低,這時若遇寒流和干旱,花芽和枝條受凍最為嚴重。
弱樹、幼樹抗寒性差,易受凍害;生長后期大量施用氮肥,澆水次數過多,樹體生長過旺,秋梢停止生長晚,且形成的保護組織不發(fā)達,也易發(fā)生凍害;樹體受損或受病蟲侵害,遭受機械損傷、病蟲危害嚴重的樹,抗寒力差,易造成越冬死亡;就品種而言,富士系蘋果、新高梨、紅燈櫻桃等品種抗寒性差,易發(fā)生凍害。
1.3.1 冬季嚴寒型 發(fā)生時間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冬季的極端最低溫度對果樹的凍害具有重要影響,低溫持續(xù)時間過長,往往會引起更嚴重的凍害。另外,如果冬季氣溫變化劇烈,日較差大,往往會導致樹體受凍(樹干基部受凍、樹干凍裂及枝條和花芽受凍)。
1.3.2 入冬劇烈降溫型 晚秋至入冬季節(jié),果樹正是由生長過渡到休眠的時期,此時氣溫驟然大幅下降,往往會造成較嚴重的枝干凍傷,不僅使產量降低,而且會造成整株死亡。
1.3.3 早春融凍型 冬末春初階段,發(fā)生時間3月底至4月中下旬。果樹在休眠期內,抗寒能力較強,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上升,回暖融凍,其抗寒能力則隨之降低。此時如遇天氣回寒和干旱,花芽和枝條往往會受凍害,也會發(fā)生枝干的日灼和抽條現(xiàn)象等。
根系凍害不易被發(fā)現(xiàn),但對地上部分的影響非常顯著,表現(xiàn)在春季萌芽晚或不整齊,有的凍害較輕,雖然能發(fā)芽抽梢,但生長緩慢,嚴重時抽出的新梢漸凋萎枯干。如果刨出根系觀察,則會發(fā)現(xiàn)外部皮層已變?yōu)楹稚?,皮層與木質部分離,甚至脫落。
主要表現(xiàn)為干基凍害、主干破裂和枝杈受凍。干基凍害是幼齡果樹常常發(fā)生的一種凍害,主要是主干在地表以上10~15 cm處發(fā)生凍害,輕則只有向陽面的皮層和形成層變褐死亡,重則背陰面也死亡,形成一個死環(huán),包圍樹干一周,使全株死亡。干基凍害發(fā)生的部位,與果園中生草的情況、積雪的厚度以及寒冷程度有關。積雪愈厚,受凍的部位愈向上移,因為接近地表的部分,溫度變化最為劇烈,所以凍害最嚴重。主干破裂常常發(fā)生在成齡果樹上,一般是沿主干縱向開裂,原因是由于冬季日較差太大,主干組織內外漲力不均,使主干的皮層開裂,有時裂口深達木質部。枝杈凍害幼樹及成齡果樹均可發(fā)生,一般是受凍枝杈皮層下陷或開裂,內部變褐,組織壞死,嚴重時組織基部的皮層和形成層全部凍死,受害枝枯萎,造成樹勢衰落或枯死。
生長較晚、發(fā)育不成熟的嫩枝,最易遭受凍害而干枯死亡。有些枝條外觀看起來沒有變化但發(fā)芽遲,葉片小或畸形,剖開后看到木質部色澤已變褐。
花芽凍害多出現(xiàn)在早春,花芽解除休眠早,春季氣溫上升,卻又出現(xiàn)霜凍時,花芽遭受凍害。受凍害較輕時,發(fā)芽遲緩、畸形,干枯瘦小,有的外表不易看出,剖視其內部可見芽髓變褐。嚴重時可枯死。
新發(fā)展的果園,盡可能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方,避免在地形低洼或陰坡建園。因為這種地方秋季降溫早,春季升溫緩,冬季夜間停積冷空氣,積溫較低。
根據本地土壤、氣候特點,宜選用在當地試栽培成功且表現(xiàn)較為優(yōu)良的品種和砧木。
林帶走向以防御冬季盛行的偏北風和西北風為主要目的。一般以帶長200~300 m及帶寬10~12 m為宜。栽植樹種包括4~5行主栽樹種和2行搭配樹種或2~3行灌木,主栽樹種多為高大的楊樹,搭配樹種多為較矮小的刺槐,灌木樹種多用常綠樹種的女貞、冬青。主栽樹種株行距均為2 m,搭配樹種行距2 m,株距可稍密,整個林帶由主栽樹種、搭配樹種和灌木樹種形成高、中、矮三種高度。
增強樹勢,使枝梢生長充實,提高樹體的抗凍能力。對弱樹要加強生長前期的肥水供應,增施氮肥,加強中耕松土,充分滿足樹體對水分、養(yǎng)分的需要,促進生長發(fā)育;對生長過旺的樹,及時采取連續(xù)摘心或扭梢、拉枝等措施控制其旺長,促進枝條成熟老化,增加樹體營養(yǎng)積累。冬剪回縮、疏除大枝時,可在剪鋸口涂抹愈合劑等保護劑,防止剪口失水,因氣溫過低而受凍害。
果園覆草可增溫保濕,抵制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覆草前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澆水后用雜草覆蓋,厚度20 cm左右,上蓋少許土,能大大降低果樹的凍害程度。早施和深施基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利于土壤增溫及貯藏營養(yǎng)。在7~8 月份,葉面噴施磷、鉀肥,生長后期(8~10 月份)停止灌水,適當減少植物組織所含水分。少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鉀肥和農家肥,提高樹體貯藏營養(yǎng),增強樹體的抗寒能力,以利于安全越冬。
生長季節(jié)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尤其是生長后期要注意早期落葉病的防治。對于機械損傷或病蟲危害及修剪等造成的傷口要及時進行封蠟或包扎,以減少樹體失水和病蟲侵入。保護好枝干和樹葉,確保秋季果樹葉片完整,以提高光合效能,積累營養(yǎng)物質,促進枝條成熟,提高越冬性。
因水熱容量大,對氣溫變化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灌水后土壤含水量增高,接近地面的空氣就不會突然變冷結凍,灌水可增地溫2~3℃。在封凍前,土壤“夜凍晝化”時,灌足冬水,既可做到冬水春用,防止春旱,促進果樹生長發(fā)育,又使寒冬期間地溫保持相對穩(wěn)定,從而減輕凍害?;ㄑ棵葎忧皹潴w均勻噴施1%的生理鹽水,提高樹體自身的抗凍能力,可預防花期霜凍。
對1~3年生幼樹,在封凍前于樹體根頸部周圍培土,厚度20~30 cm,待來年早春氣溫回升后,及時將土扒開;亦可在霜降前于樹盤下覆蓋1 m2的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加蓋15~20 cm的草,可明顯提高幼樹的越冬性。對成齡樹,用雜草、樹葉、廄肥等凍害來臨前覆蓋在樹盤內,厚10~15 cm,既可提高地溫3~5℃,又可增加土壤養(yǎng)分及保墑。
用涂白劑將樹干和主枝均勻涂白,使樹體溫度變化穩(wěn)定,不會有凍融的情況,即防凍、防日灼,又能殺死潛藏在樹干中的病菌、蟲卵和成蟲。涂液要干稀適中,以涂刷時不流為宜。涂白液的配制比例是生石灰5 kg、硫磺粉1~5 kg、食鹽2~3 kg、植物油 1~1.5 kg、面粉 2~3 kg、水 15 kg。 配制時先將石灰、食鹽分別用熱水化開,攪拌成糊,然后再加入硫磺粉、植物油和面粉,最后加入水攪勻。越冬前將主干及大側枝涂刷一遍,具有較好的防凍作用。
為減少樹體水分蒸發(fā)和封閉皮孔及傷口,可在入冬前涂抹5~10倍防凍劑和保護劑,噴施時用10~20倍液,能增強抗凍能力。在果樹開花前2~3 d,噴施植物抗寒劑,或在果樹萌芽前噴施低濃度的乙烯利或萘乙酸和青鮮素水溶劑,抵制花芽萌動,提高抗寒能力。對于正在開花的樹于低溫來臨前噴0.3%的磷酸二氫鉀加0.5%的白砂糖液,連噴2~3次,可起到防凍作用。
熏煙是凍害來臨前短時期內的應急措施,一般可使氣溫提高3~4℃,能減少地面輻射熱的散發(fā),同時煙??晌湛諝庵械臐駳狻F渥龇ㄊ牵旱蜏睾眮砼R前的傍晚,以碎柴禾、碎雜草、鋸末、糠殼等為燃料,堆放后上壓薄土層。氣溫下降到果樹受凍的臨界溫度前點燃,以暗火濃煙為宜,并控制濃煙使煙霧覆蓋在果園內的空間,一般每667 m2設 4~5 個煙堆,每堆用料 15~20 kg,并將其設在上風口。
從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每隔20d左右噴1次100~150倍的羧甲基纖維素或3000~4000倍的聚乙烯醇,可減少樹體水分蒸發(fā),增強抗寒能力。對樹冠噴灑萘乙酸鉀鹽250~500 mg/kg溶液,可抵制花芽萌動。萌動初期噴0.5%的氯化鈣溶液,花芽膨大期噴灑200~500 mg/kg的順丁烯二酸肼溶液,均可延遲花期4~6 d,減少花芽凍害。
全面評估凍害對果樹組織和器官所產生的各方面的影響、災害程度,并積極實施應對措施,盡可能將災害損失降至最小。
果樹遭受凍害后,樹體衰弱,抵抗力差,容易發(fā)生病蟲害。因此,要注意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盡量減少因病蟲害造成的產量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