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付 林 ,程 邦 雄
(1.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長沙 410081;2.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語言研究所,武漢 430074)
“擾阻以泥之”出自《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的“戶銘”,前后語境如下:
戶之銘曰:夫名難得而易失。無懃弗志,而曰我知之乎?無懃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擾阻以泥之,若風將至,必先搖搖,雖有圣人,不能為謀也①此據黃懷信《大戴禮記匯校集注》(2005)。。
這段銘文是借助“戶”這一物體的相關特性來打比方,以示警戒。文字總體看,并不晦澀艱深。但其中對“擾阻以泥之”的理解,古今注釋,卻多有歧說,不能定于一。
黃懷信《大戴禮記匯校集注》是目前影響較大的著作,大致反映了目前學界相關研究的狀況和水平(黃懷信2005:663):
【匯?!客鯌朐唬翰荒転橹\也,一無“也”字。汪中校刪“也”字。汪照曰:擾阻以泥之,盧氏文弨曰:“此句不可解,竊疑是‘優(yōu)’乃‘獿’字之訛。服虔注揚雄賦云:‘獿,古之善塗墍者?!醪裥4似埔槐緹o阻字,則當作‘獿以泥之’無疑。蓋擾亦本作獿,形近易訛也?!蓖鯓溟唬罕R校“獿”字是也?!白琛弊忠喾茄芪?。言雖善塗如獿,若阻其泥之,則風至必搖矣。
懷信按:“擾阻”疑不誤。句末無“也”字是,當刪。
【集注】盧辯曰:搖搖無所託言,有風而(戴校刪)則先困,諭(舊訛“論”)人行(舊衍一“諭”)亦然。(王樹楠本“而”作“雨”,曰:言有風則先困,王本無“雨”字,戴校本同。蔡本“雨”作“至”,“至”字是也。)王應麟曰:朱氏曰:“無懃弗志”至“擾阻以泥之”皆所未詳,要必有害于戶者。若風將至,此謂戶不固閉而動搖也。《太公金匱》門之書曰:“敬遇賓客,貴賤無二?!睉糁畷唬骸俺鑫分?,入懼之?!辫€之書曰:“昏謹守,深察訛?!笨讖V森曰:泥之,似謂墐戶也。然擾阻則未詳。王聘珍曰:擾讀曰獶。顏注《漢書》云:“獶,抆拭也?!弊枳x曰“予所畜租”之租。泥,塗也?!对姟吩唬骸板侍熘搓幱辏瑥乇松M?,綢繆牖戶。”又曰:“予室翹翹,風雨所飄搖。”《左氏·襄四年傳》曰:“咨難為謀?!薄痘茨稀と碎g訓》云:“患生而救之,雖有圣知,弗能為謀耳?!贝鞫Y曰:《廣韻》:“擾,亂也。”泥之,謂墐戶。有塗墍若擾擾阻其墐戶,則筑室不固,風至必搖,雖有圣知無若之何,喻君子在朝,若僉壬閒之,亦無所施其力矣。
懷信按:擾,猶繞。阻,塞也。繞阻以泥之,形容塗墐之周密。之,指戶。言戶不可墐死。
從黃懷信先生的《匯校》看,此句難通的癥結主要在“擾阻”二字上?;蛞伞皵_”訛、“阻”衍,或謂“擾”不誤、“阻”不衍。我們以為黃先生觀點是對的,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不宜定“擾阻”是訛、衍字。
從《匯注》看,此句難釋的問題主要在此句與后續(xù)句子的語義關系以及“擾阻”的解釋上。此兩點彼此獨立而又密切相關。我們先討論第一點。
第一點是“擾阻以泥之”與后續(xù)句子之間的語義關系問題。
在討論“擾阻以泥之”與后續(xù)句子之間的語義關系問題時,古今注釋家對“擾阻以泥之”的解釋可歸納為三種觀點:一是“籠統(tǒng)有害”說,以王應麟為代表,盡管其說“擾阻以泥之”皆所未詳,但仍認定“要必有害于戶者”,“若風將至,此謂戶不固閉而動搖也”;二是“墐戶不固”說,以戴禮為代表,“有塗塈若擾擾阻其墐戶,則筑室不固”,“風至必搖,雖有圣知無若之何”;三是“涂戶墐死”說,以黃懷信先生為代表,“繞阻以泥之,形容塗墐之周密”、“言戶不可墐死”。
從上面的分析看,盡管對“擾阻以泥之”的理解有分歧,但在“擾阻以泥之”與后續(xù)句子之間的語義關系問題上,則各家認識的主要觀點是一致的,即均認為彼此的關系是因果順承的關系,也就是說,由于“擾阻以泥之”,沒有把“戶”塗墐得恰到好處,出現失誤,導致其后的“雖有圣人,不可為謀”的危險結果。由于有了彼此因果順承關系的先入之見,而后面的“果”又是明白無誤的壞果“不可為謀”,因此古今注家都在“擾阻以泥之”上找尋導致“壞果”的原因,不管“擾阻以泥之”是皆所未詳,還是所釋盡詳,也不管是“墐戶不固”,還是“塗戶墐死”,解釋盡管相差玄遠,但都總能得出一個合乎“壞因壞果”邏輯關系的結論。
我們以為,“擾阻以泥之”與后續(xù)句子之間的語義關系不應是因果順承的關系,而是一種假設轉折關系,“擾阻以泥之”是正面闡述如何把“戶”墐好,后續(xù)句子是說,假如(若)不把“戶”事先墐好的話,等風雨將至,就來不及了。這也就是“戶銘”的警戒意義,要做到“未雨綢繆”。如此,則“擾阻以泥之”后不當是逗號,而當是句號。
下面我們再來討論第二個問題:“擾阻”的意義。
“擾阻以泥之”怎么解釋?如上引匯校、集注,多言“未詳”,如王應麟、孔廣森等;關于“擾”,或言為“獿(古之善塗墍者)”,如盧文弨、王樹楠、王聘珍等,或言為“亂”,如戴禮,或言為“繞”,如黃懷信;關于“阻”字,或言為衍文,如王伯厚,或言為“租”,如王聘珍,或言為“塞”,如黃懷信。
解釋者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磥?,要弄明白“擾阻以泥之”的意思,關鍵還是解釋清楚“擾阻”的意義。
關于“擾”字,我們不主張是“獿”的訛字,盡管此處的墐戶之事,似乎與“獿”的身份技能具有相關性,但其后緊跟“阻”字,構成“獿阻”的結構不好解釋,即使按照“阻”為衍文的觀點,“獿以泥之”的結構,句法不通不說,單從語義上講,為什么以古之善塗墍者的“獿”來“墐戶(泥之)”,就會導致“不可為謀”的結果呢?按理,憑借“獿”的技術水平,“墐戶”的質量當不容質疑。因此,以“擾”為“獿”,是說不通的。我們以為,這里的“擾”字,黃懷信先生的注釋,把它看作動詞有些道理,釋為“繞”字,則值得再研究。
“擾”當通“糅”?!稄V雅·釋詁一》:“糅,雜也?!蓖跄顚O疏證:“《楚語》:‘民神雜糅’,《史記·歷書》作‘雜擾’。”是擾、糅通之證。
關于“阻”字,當為“苴”之借字,絕不是“阻塞”義的“阻”字。
阻、苴字,皆從“且”得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均收入“豫部第九”。王力(1982:165、167)認為“阻:沮”(莊從鄰紐,疊韻)同源,“苴蒩且∶藉”(精從旁紐,魚鐸對轉)同源,“且∶俎”(精莊準雙聲,疊韻)同源,這說明“阻”與“苴”有同音通借的可能。高亨(1989:900-903)認為,在“且字聲系”中,“且與阻”、“且與苴”可有通假關系。
尉遲治平(1992:38)注“擾阻以泥之”:“擾:以泥塗飾。阻:通‘苴’。一本無阻字。”這說明,學界普遍認為“阻”是可通“苴”的。
此處“苴”是什么意思呢?
《楚辭·九章·悲回風》“鳥獸鳴以號群兮,草苴比而不芳”王逸注:“生曰草,枯曰苴?!薄对姟ご笱拧ふ贂F》“草不潰茂,如彼棲苴”,毛傳:“苴,水中浮草也?!笨追f達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p>
有時“苴草”連用,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第五》“苴草”條:“‘苴草林木蒲葦之所茂’,尹注曰:‘苴草,謂其草深茂,能有所覆藏。’念孫案:苴采古反。亦草也,語之轉耳。字或作蔖,《廣雅》曰:‘蔖,草也?!秴问洗呵铩べF生》篇:‘其土苴以治天下?!哒T注:‘苴草,薊也?!E即草芥,今本薊訛作蒯,辨見《呂氏春秋》?!吨軙ご缶邸菲唬骸闇系缆?,藂苴邱墳?!鹅`樞經·癰疽》篇曰:‘草蔖不成,五谷不殖。’草謂之苴,故枯草亦謂之苴?!冻o·九章》:‘草苴比而不芳’,王注:‘生曰草,枯曰苴?!且?。苴草林木蒲葦,皆兩字平列。尹注非。”
據此,“阻”通“苴”,義為“枯草”。
解決了“擾”、“阻”的意義問題,下面我們就可以解釋“擾阻”了。
“擾阻”就是“糅草于泥”,俗稱“和泥”,這樣攪合成的泥,謂之“草筋泥”,這種加入麥秸等枯草的“草筋泥”有加固防垮的功能,我們的祖先在建筑的實踐中很早就發(fā)現了這種特點,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用來涂抹墻壁、屋頂、地面等地方?,F代建筑中的“加筋土”、“混凝土”即是從這種原始的“草筋泥”發(fā)展而來?!吨袊ㄖ贰肪帉懡M(1986)、吳中偉(1998)、李秀娟(2008)、杜石然(2012)等都在其相關的論著中闡述了相關的觀點。
“擾阻以泥之”的“戶”能不能用類似的“草筋泥”來涂抹加固呢?這得看早期“戶”的材質結構。
《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huán)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翁牖?!笨追f達疏:“篳門,以荊竹織門也。圭窬,穿墻為之,門旁小戶也,上銳下方,狀如圭。蓬戶,編蓬為戶也?!薄段倪x·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遂居深山之間,積土為室,編蓬為戶?!崩钌谱ⅲ骸白魅朗遥幣顟?。”
以荊竹蓬草編制的“門戶”,是很適合用“草筋泥”來涂抹的。
“戶”是房子里的門(單扇),要不要用泥涂抹呢?又為什么要用泥來涂抹呢?
首先,從古代的詞匯系統(tǒng),就能找到很好的證據,古代有“圬(杇)”、“墐(謹)”、“鏝(墁、槾、慢)”、“涂(塗)”等幾組字詞,是專門記載給墻壁(含向、戶、牖等墻壁上設施)、屋頂、地面等涂抹泥的詞語①參閱黃金貴《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1995)。。
其次,從上古文獻看,則有更多實實在在的證據,證明“戶”要涂泥和為什么要涂泥。
《詩·豳風·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泵珎鳎骸榜?,窮;窒,塞也;向,北出牖也;墐,塗也;庶人蓽戶?!标悐J疏:“穹窮雙聲,窒塞亦雙聲。《爾雅·釋言》文《云漢》傳:‘熏,灼也?!睹魈梦弧纷ⅲ骸l(xiāng),牖屬?!妒坑萦洝纷ⅲ骸l(xiāng)牖一名也,鄉(xiāng)者,向之假借字?!夺屛摹芬n詩‘向,北向窗也,窗亦牖之屬’。凡屋前有堂,后有房有室;房在東,有南戶,室在西,有南牖;房之北有北堂,北堂之下有北階;房室之間亦有戶以相通,室之北有北牖。此燕寢制也。北風驟緊,交冬閉藏。故毛韓皆謂‘塞向’為‘塞北之向’也?!墩f文》:‘墐,涂也?!?、塗古今字。《角弓》傳:‘涂,泥也。’傳云‘庶人篳戶’者,《儒行》注:‘篳門,荊竹織門也?!断迨曜髠鳌纷ⅲ骸`門,柴門?!瘎t‘篳戶’當以柴竹為戶,泥之使不通風矣。《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嵶⒃疲骸T戶可閉閉之,窗牖可塞塞之。’案此即塞向墐戶之事,塞向者,填塞西室之北牖也;墐戶者,涂拭房室相通之戶也?!雹谝娗濉り悐J《詩毛氏傳疏》(中冊),北京中國書店,1984年。下同。
《詩·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毛傳:“迨,及;徹,剝也;桑土,桑根也?!标悐J疏:“迨及《匏有苦葉》同。徹者,撤之假借,故《傳》云剝?!睹献印纷⒃迫∫?。桑土訓桑根,《方言》:‘杜,根也。東齊曰杜?!⒁对姟贰畯乇松6拧夺屛摹芬俄n詩》正作‘杜’,《毛詩》作‘土’,為‘杜’之假借字。綢繆,傳云:‘綢繆言纏綿也。’”③高亨(1980)《詩經今注》:“桑土,桑根和泥土,筑巢所用?!贬尅吧M痢睘椤吧8湍嗤痢保畹谩对姟芬x,“綢繆”不僅僅只有用桑根(皮)來纏繞扎緊“牖戶”,當然還包括更多地用泥土(草筋泥)來涂抹塞實“牖戶”。
《七月》篇要“穹窒熏鼠,塞向墐戶”,《鴟鸮》篇要“徹彼桑土,綢繆牖戶”,皆因歲值交冬之際,北風陰雨驟緊,以禦嚴寒。如何“塞向墐戶”、“綢繆牖戶”,當然是用混糅有麥秸等植物莖稈纖維的“草筋泥”來涂抹向、戶、牖了。
綜上,“擾阻”是“糅草于泥”,“擾阻以泥之”則是“雜糅枯草于泥中來涂泥戶牖”,“擾阻”是動賓結構,“以”為連詞“而”,“泥之”是“墐戶”,即“涂抹戶牖”①關于“擾阻以泥之”的思考,已有年矣,此為一說。另竊疑“擾阻”當通“櫌(耰)鉏”?!皵_”、“櫌(耰)”既形近易訛,又音近可通;“阻”、“鉏”同以“且”為聲符,可通借。且“櫌(耰)”、“鉏”作為農具和使用該農具,在文獻中多兩字連用(可前后互易)。如:《史記·秦始皇本紀》“鉏耰白梃”、《史記·陳涉世家》“鉏耰棘矜”、《漢書·賈誼傳》“借父耰鉏”、《淮南子·氾論》“耒耜耰鉏”等,即其例?!皺ⅲi)鉏以泥之”是說“用(以)櫌【(耰)覆種器)】鉏(薅草器)來涂泥戶牖”,這當然是不得法的,“戶”自然也涂不好,所以才有有后文“若風將至,必先搖搖,雖有圣人,不能為謀也”的議論。。
高亨 1980 《詩經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亨纂著 董治安整理 1989 《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
黃懷信 2005 《大戴禮記匯校集注》,三秦出版社。
黃金貴 1995 《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
黃仁瑄 2013 《妙法蓮華經》之玄應“音義”校勘舉例,《漢語學報》第4期。
李秀娟 2008 極限分析上限法在加筋土結構物穩(wěn)定性分析中的應用,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裴瑞玲 2013 “浮上而殺下”確詁,《語文研究》第2期。
王東 2011 《水經注》“飛陸”考辨,《語文研究》第4期。
王力 1982 《同源詞典》,商務印書館。
吳中偉 1998 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發(fā)展方向,《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8年1期。
尉遲治平 1992 《古代漢語》,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中國建筑史》編寫組 1986 《中國建筑史》,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