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晶+余曉潔
院士制度起源于歐洲。20世紀初,“科學”“科學家”“科學院”等科學新名詞開始出現(xiàn)在中國報刊上。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1946年決定建立院士制度,1948年第一批院士產(chǎn)生,共81人。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醞釀建立學部制。1954年,中國科學院開始籌備建立物理學數(shù)學化學部、生物學地學部、技術(shù)科學部和哲學社會科學部,其中自然科學方面共推選出172名科學家為學部委員。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在京召開,正式宣布成立學部。1993年10月19日,國務(wù)院常務(wù)會議決定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3年,在王大珩、師昌緒等學部委員的倡議下,成立了中國工程院。自1997年起,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同步進行每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工作。1998年7月1日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實行“資深院士”制度,年滿80周歲的兩院院士將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或“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
此外,兩院還實行外籍院士制度。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總?cè)藬?shù)為75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總?cè)藬?shù)為807名。
中科院規(guī)定每次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0名,被推薦人年齡一般不超過65歲。院士增選分為院士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學部評審及選舉等階段,不受理本人申請。資深院士不參加對候選人的推薦、評審和選舉。
根據(jù)中國工程院增選工作實施辦法,2013年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被提名候選人的年齡原則上不得超過70周歲。超過70周歲的被提名人,須經(jīng)其專業(yè)所屬學部至少6位院士提名。值得關(guān)注的是,工程院自2013年開始,實行院士候選人單一渠道提名。候選人本人只能接受院士、單位、全國性學會中的一種渠道進行提名。
歐美國家也定期評選院士。如英國皇家學會是英國最權(quán)威的學術(shù)機構(gòu),成員主要分為皇家會員、英籍會員和外籍會員三類。每年約有700多名候選人參選,必須由現(xiàn)有會員推薦。每年最多選出52名成員,最多包含10名外籍會員和1名榮譽會員。會員沒有任何經(jīng)濟上的特別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