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能源深度合作值得期待
短短一周放假、限產和限行之后,即使在氣流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北京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藍天。
“APEC藍”因此而被載入史冊,成為北京百姓溫馨而美好的記憶。
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取得的成績是歷次會議所沒有的,比如第一次簽署了《北京綱領:構建融合、創(chuàng)新、互聯的亞太-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和《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亞太經合組織成立25周年聲明》這兩份成果文件。
雖然APEC經濟體大部分屬于能源進口消費型,但具體考察各經濟體資源、能源稟賦還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可以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參與方各取所需。然而,分布于亞洲及太平洋沿岸的廣闊區(qū)域的各成員經濟體,因能源市場消費機構、經濟相互依存程度等經濟因素,國內政治制度、世界權力分配格局、地緣政治等政治因素,以及宗教、意識形態(tài)等文化因素,使得在APEC能源合作框架下,成員間能源合作大多停留在政府層面,很少有具體的企業(yè)參與。而事實上,企業(yè)才是市場的主體,政府層面的合作必須落實到企業(yè)層面才能真正實現,這也是未來APEC框架下的能源合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作為一個制度化程度發(fā)展相對不足的地區(qū)性國際組織,APEC主要依靠目標設定作為發(fā)展動力。隨著我國在能源需求與消費市場的話語權日益增大,將被賦予與實力相匹配的權利及義務,也將面臨由此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