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毅
給水果打蠟是國際上允許的保鮮方法。嚴格按照法規(guī)執(zhí)行的保鮮方法是安全的。然而,不法商販為了降低成本,用工業(yè)蠟來為水果打蠟,這是不允許的。
不知道從哪個年頭開始,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非常豐富的水果了,無論是反季節(jié)的瓜果梨桃,還是漂洋過海而來的各種各樣從沒見過的洋水果,現(xiàn)在都已經很常見了。這些水果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但有時候它們格外光鮮的外表下面,也會變得讓人不熟悉,因為它們和我們平常吃到的應季有點兒不同,因為這些“美容水果”經過了保鮮的處理,也就是打過了一層蠟!
水果為啥要打蠟呢?
果農并不是單純?yōu)榱思哟蟪杀静糯蛳灥模蛳灥慕Y果首先是經濟效益提升。通俗點兒說,就是能把水果保鮮,延長水果的售賣期,尤其是進口水果,經歷長時間的運輸過程,是必須做保鮮處理的,我們看到很多進口水果表面有一層亮亮的外表,富有光澤,就是經過了打蠟的保鮮處理。
其次,打過蠟的水果,表面光鮮可愛,明亮美觀,在眾多的水果中色澤出彩,吸引消費者眼球,尤其是打算購買水果禮物的顧客,更為喜愛。
水果打過蠟之后,在水果的表面形成一層半透的膜,能夠防止水果的水分蒸發(fā),降低水果本身的呼吸強度,減少水分的蒸騰作用和生理轉化,失水率小,延緩果實衰老,保持了水果原有的硬度和脆度,風味不減,很好地保留了水果的鮮香。
我們平時吃的一些水果,比如蘋果,本身就含有一層有機的蠟質,在采摘、包裝、運輸?shù)鹊冗^程中,蘋果表面的蠟質會有一些磨損,容易被致病菌侵入,發(fā)生霉變。這就需要額外地補充一些蠟質,使得病菌不容易侵入,同時達到可以防腐防蟲的目的。
水果上的蠟是些什么物質?
水果上的蠟質,又稱為被膜劑,被膜劑是覆蓋在食物的表面,并且可以形成薄膜的物質。根據《GB 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我國現(xiàn)允許使用的被膜劑有紫膠、石脂、白色油(液體石蠟)、嗎啉脂肪酸鹽 (果蠟)、松香季戊四醇酯等7種,主要應用于水果、蔬菜、軟糖、雞蛋等食品的保鮮。我們常吃的口香糖外表也有被膜劑,用來保護拋光層不受外界濕度、粉塵等影響,密封防潮,光亮持久。
蘋果表面本身就帶有一層果蠟,是在蘋果表面生成的天然保護層,它可以保護果肉,避免外界的物質侵入到果肉當中;一些高檔蘋果上面帶有的蠟,是人工加上去的食用蠟,有的是天然蠟,有的是人工蠟。天然蠟有的從現(xiàn)有的植物中提取,也有的從螃蟹、貝殼等甲殼類動物中提取,還有的是由中藥材提取而來。人工蠟則是高脂肪醇和高脂肪酸合成的一種脂肪類化合物。這種蠟進入人體是不會被吸收的。
吃了對人體有無害?
給水果打蠟是國際上允許的保鮮方法,并不是這幾年才興起來的技術,而是有著成熟的工藝和法規(guī)。嚴格按照法規(guī)執(zhí)行的保鮮方法,是安全的。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允許給鮮水果表面打蠟保鮮,但必須使用規(guī)定的添加劑,并適量添加。
然而,一些不法商販為了降低成本,用工業(yè)蠟來為水果打蠟,工業(yè)蠟成本較低,因為來源于礦物油,所以里面往往含有鉛、汞(水銀)等重金屬,容易滲入果皮,甚至進入果肉。汞很容易被皮膚以及呼吸和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后會在體內蓄積,一般蓄積在腎、肝、腦等組織,汞的代謝時間非常緩慢,每天僅能代謝體內蓄積量的1%。汞中毒會損傷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導致死亡。鉛中毒會導致貧血,出現(xiàn)頭痛、眩暈、乏力、困倦、貧血等等。兒童鉛中毒則出現(xiàn)發(fā)育遲緩和多動癥。
如何能輕松去除這些外表的蠟
去皮:反季節(jié)的水果,最好去皮后再吃。秋天蘋果成熟,當?shù)氐男迈r蘋果直接進入銷售環(huán)節(jié),無需進行保鮮處理,相對會安全一些。
熔蠟:用熱水沖融。把蘋果放進溫度適中的熱水里,水溫也不用太高,蠟一遇熱就融化,熱水表面會浮起一層蠟膜。及時去掉熱水,不讓蠟再重新包裹在果皮上就行。
鹽洗:用鹽或者或絲瓜瓤搓洗。蠟的質地比較軟,鹽的顆粒細小,搓洗效果比絲瓜瓤更徹底。
牙膏:擠點牙膏揉碎后將其溶在水里,用牙膏水洗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不要長時間泡洗:將水果長時間泡在水里,可能會導致農藥殘留物等有害物質滲入果皮進入果肉,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