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 軒 張林芬 魏福友 陳 濤
轉變政府職能走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步棋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領導干部政府職能轉變研討班側記
■ 邢 軒 張林芬 魏福友 陳 濤
當前,中國在全速推進改革的進程中進入了化解發(fā)展矛盾的攻堅期。
全國“兩會”期間,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和各個代表團駐地,簡政放權成為“兩會”代表委員一個熱議的話題。與此同時,在北京西郊國家行政學院的課堂,來自全國各省市和中央有關部委的省部級、廳局級領導干部,也將研討的焦點對準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這個重要議題。
學員們認真學習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新形勢下我國政府職能究竟為什么要加快轉變,向什么方向轉和怎樣轉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對下一步落實政府職能轉變的各項任務有了更充足的信心。
過去一年來,我國政府加快職能轉變、深化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無論是涉及的范圍,改革的力度,還是取得的實效,都超出了社會預期。
參加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領導干部政府職能轉變研討班”和“廳局級公務員政府職能轉變研討班”的80多名學員,對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過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取得的成效印象深刻。
一位學員說,新一屆政府從實際出發(fā),將簡政放權作為新一屆政府開門第一件大事來抓,從自身改革做起,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zhàn)的氣概,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年多來,國務院已分批取消和下放了行政審批等事項416項,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推動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上海自貿區(qū)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等,社會反響很好,贏得一片“點贊”。簡政放權不僅打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門,激發(fā)了市場社會活力,還對穩(wěn)增長、調結構、惠民生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為經濟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一位學員說,這一年,政府改革的亮點也是可圈可點。比如,政府開始推進“權力清單”制度,國務院許多部門公開了“權力清單”,政府部門公開“曬權”,接受社會監(jiān)督,特別是對于市場主體實施“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于各級政府是 “法無授權即禁止”。這種“寬待市場,約束權力”的理念,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題中之義,表明政府工作開始全面納入了法治軌道。又如,加快了行政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推進。制定了經濟合理運行區(qū)間,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更加精準有力;政府管理由事前審批更多地轉向事中事后監(jiān)管,著力于堵塞監(jiān)管的縫隙和漏洞,更有利于創(chuàng)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再如,國務院帶頭落實總理強調的“約法三章”,切實解決“四風”問題,行政權力運行得到有效規(guī)范。去年一年,中央國家機關一般性支出壓減了5%,會議費同比減少52%,“三公”經費支出減少了35%……政府過上緊日子,老百姓就有了好日子。這充分體現(xiàn)了“民之所望”就是政府的“施政所向”。
來自西部省份的一位廳局級干部學員認真聆聽了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院長楊晶同志在國家行政學院春季開學典禮暨省部級領導干部政府職能轉變研討班開班式的重要講話,體會非常深刻。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給這個研討班上的第一課。
這位學員表示,楊晶同志非常全面客觀地論述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意義。他在報告中明確指出,政府的職能,涉及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和地方等方方面面的關系,政府職能轉變與其他各項改革工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只有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關鍵一環(huán)順利運轉起來,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盤活、走好,這是當前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所在。
在一周多時間的學習研討中,國家行政學院安排了若干次結構化研討、論壇式教學和分組討論。學員們充分研討,分析問題,尋找對策。
有的小組一下歸納出十來個政府職能轉變中存在的問題。比如,重點領域的審批權如何下放、職能交叉重復如何化解、中央到省市縣職能究竟如何劃分、職權劃定如何通過法律規(guī)范界定、部門利益固化怎么沖破、部門林立扯皮的本位主義怎樣打破等等……
有的小組圍繞中央和地方事權關系問題予以分析。比如,地方的同志感到,目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邊界尚不很清晰;各級政府職權,法律規(guī)定的還比較籠統(tǒng),缺少操作性;中央層面對一些事務,比如資金安排、機構設置、內部區(qū)劃等管得過多過細,對大江大河治理等跨區(qū)域的問題卻該管的沒管住,在頂層設計這一塊還有待加強。另外,地方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尚不匹配。
還有的小組理出了政府職能轉變中亟待解決的幾大關系問題。比如,如何處理好政府職能轉變與依法行政的關系、頂層設計與具體實施的關系、放權與權力分配中的利益關系、取消審批與加強后續(xù)監(jiān)管的關系、政府職能界定與依法促進改革的關系、法定職責履行與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的關系、對地方政府考核導向與轉變基層改革觀念的關系、政府放權、市場主體和社會中介組織培育關系等等……
學員們認為,在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中,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中,要切實厘清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各自職責,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確保政府職能轉變的可持續(xù)性,進一步加強職能轉變的頂層設計和全面規(guī)劃,切實推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研討班上,有關政府部門領導和學員們一起,回顧和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圍繞政府職能轉變,進行的7輪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對這個問題認識的一步步深化。學員們認為,政府職能轉變適應了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成績很大,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目標相比,我們的政府職能轉變目前仍然沒有到位,表現(xiàn)在政府該放的權沒有完全放到位,該管的事情沒有管好管到位,職能交叉重疊沒有完全理順,越位、缺位、錯位問題還比較突出,政府履職方式也還不夠科學等。
學員們普遍認為,這7輪改革,實際上是我們對政府職能的不斷探索過程。有學員說,過去我們將政府職能界定在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這16個字上。這次三中全會《決定》結合現(xiàn)實發(fā)展進一步細化為8條,即保持宏觀經濟穩(wěn)定,加強和優(yōu)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jiān)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還特別對加強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職責和能力,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環(huán)境保護等職責有了更清晰的區(qū)分。這都是我們認識上的深化。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形成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要正確履職。經過學習研討,學員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正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應有之義,只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把政府該做的宏觀調控、市場監(jiān)管、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做好,才能促進有效的政府治理,才能切實提高國家治理能力。
現(xiàn)在是方向和目標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責作用進一步清晰,認識和思路也進一步統(tǒng)一,下一步的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改革,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目標為導向、結果為導向,努力將目前的全能型政府向“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有限責任政府轉變,向具有明確法律授權和法律規(guī)范的法制型政府轉變,向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能力的服務型政府轉變。
過去的一年,政府職能轉變已經破了題、開了頭,但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出的第一步,繁重艱巨的改革任務還在后頭。關鍵還是落實、落實、再落實。
學員們經過學習研討,也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建議和思路。有的學員提出,下一步政府改革需要做好“三手”文章。第一,政府審批要放手。要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審批,審批事項應減就減,該放就放。特別是非政府投資的項目,非政府公共服務的項目批得太多,要真放權,避免放小不放大、放虛不放實、放事不放權、放責不放權,真正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進一步優(yōu)化審批程序,審批事項要明確,審批過程要透明。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規(guī)范執(zhí)法行為和審計行為。避免暗藏操作,同時加大對政府行為的監(jiān)督制約,加大追責的力度。第二,正確履職搶抓手。政府要加強科學研究,做好頂層設計,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職能劃分。要發(fā)揮政府戰(zhàn)略規(guī)劃導向的作用,完善統(tǒng)籌機制,加強科學管理,加強分類指導,加強事中和事后的監(jiān)管,政府管理要從前端向后端轉移,重審批向重管理轉移。第三,優(yōu)化服務要援手。政府自身改革不僅要取消下放權力,還要創(chuàng)新和改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實現(xiàn)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化主體之間的合理定位和良性互動,形成公共服務供給的多元化格局。
在研討中,學員們感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堅持放管并重,建立縱橫聯(lián)動協(xié)同管理機制,實現(xiàn)責任和權力下放、放活和監(jiān)管同步到位,推廣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辦事,探索實施統(tǒng)一市場監(jiān)管”。對來自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的同志來說,這是中央層面簡政放權后,地方政府馬上就面臨的迫切問題,因此,研討班上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題為“地方政府如何推進職能轉變”的學員論壇。
一位來自西南省份的負責同志認為,地方政府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網(wǎng)絡當中的重要結點,充分發(fā)揮地方政府的作用,符合扁
政府職能轉變正在進行時,要建立一個更加成熟和定型的制度體系,尚需要大膽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只是開始,改革沒有完成時。平化政府治理的發(fā)展趨勢。地方各級政府近年來也在認真探索一些做法。這位學員介紹,地方政府首先要根據(jù)權力范圍認真梳理,要把中央下放的審批權力切實接管好。其次是規(guī)范,就是要規(guī)范審批的依據(jù),審批的條件,審批的流程。第三是抓好培訓,就是對下一級政府接管部門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培訓,確保下放的審批權能夠接得住,拿得穩(wěn),辦得好。為此,該省正在著力打造三個平臺:一是建立綜合服務平臺,現(xiàn)實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全部進入政務服務中心;二是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將工程建設項目、土地使用權、礦產出讓權、國有資產交易權、政府采購權等全部納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三是建立電子政務平臺,確保所有權力在陽光下運作,同時還加強行政審批電子監(jiān)察系統(tǒng)建設,所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從受理、承辦、審核、批準、辦結環(huán)節(jié),都實現(xiàn)在線監(jiān)察,防止放責不放權和行政亂作為問題。
建立有效的政府治理,社會組織將更多地承擔社會公共服務的功能,但目前我國社會組織發(fā)育還很不成熟。有學員提出,當前要加強社會中介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和完善,要盡快出臺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對社會組織、行業(yè)協(xié)會、中介機構加強監(jiān)管,做到有法可依,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這樣才能真正為政府職能轉變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學員們在研討中提出,在中央政府大幅取消和下放審批權,政府不再直接投資辦企業(yè),以及用于招商引資的土地、財政、投資等手段受限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怎么抓經濟發(fā)展?各級政府下放權力后是否會出現(xiàn)管理真空,各級政府事權和責任在公共服務領域如何進一步界定等等,目前還沒有一個現(xiàn)成的答案。這就需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智慧,通過進一步探索總結,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政府職能轉變正在進行時,要建立一個更加成熟和定型的制度體系,尚需要大膽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只是開始,改革沒有完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