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文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光武帝的知人術
■ 王 文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毛澤東評價他“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說到用人,劉秀知人善任,手下人才濟濟,有“云臺二十八將”,這些人大都擢拔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劉秀的用人之道,值得后世借鑒。
鄧禹是“云臺二十八將”之首。在東漢中興功臣中,鄧禹的戰(zhàn)功并不算首屈一指,劉秀之所以尊他為功臣之首,不僅看重其能文能武的才干,更看重他的品德和忠誠。
鄧禹是在劉秀最艱難的時候前來投奔的。在昆陽之戰(zhàn)中,劉秀以少勝多,名聲大震,但也引起了綠林軍內(nèi)部一些將領的猜忌,哥哥劉縯在內(nèi)訌中被殺,劉秀自己也危在旦夕。為了擺脫危局,劉秀帶著少數(shù)隨從,離開洛陽去河北發(fā)展。當時河北也是群雄逐鹿,前途難測。
當時鄧禹正隱居鄉(xiāng)下。他早年與劉秀是同學,對劉秀的行蹤非常關注。一聽到劉秀赴河北的消息,二話不說,立即渡過黃河,北上追趕劉秀。因為要趕路,所以還拄著一根拐杖。一路上歷盡艱辛,終于在鄴城(今河北磁縣南)趕上了劉秀。
兩人見面時正下著大雪,鄧禹的鞋都爛了,腳也磨破了。劉秀見到老同學,既高興又感動,因為他是以更始政權(quán)河北監(jiān)軍名義出來活動的,所以開玩笑地問:“我現(xiàn)在掌握著封拜大權(quán),可以封官,你老弟遠道而來,是不是愿意出來當官?”
鄧禹答:“不,當官非我所愿。”
劉秀笑道:“那你拋下家人一路跑來找我,不會只是想追憶友情吧?”
鄧禹開門見山地說:“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您日后能威震海內(nèi),一統(tǒng)天下,成為一代明君。而我鄧禹能夠在您身邊為您所用,以開國功臣名留青史,就心滿意足了。”
創(chuàng)業(yè)初期總是艱難的,一次剛躲避了敵人追擊,又遇上狂風暴雨,劉秀、鄧禹等人跑到一間空房子里躲雨,鄧禹忙著點柴生火,才使劉秀得以就著火爐烘烤衣服。后來,劉秀幾經(jīng)苦戰(zhàn),終于在河北廣阿奪取了一個立腳點。夜里,
劉秀在廣阿城樓上點著燈火,查看地圖,一想到奪取一個城池都這么難,何時才能統(tǒng)一天下?劉秀對前途不免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對身邊的鄧禹感嘆道:“天下郡國這么多,我現(xiàn)在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座城,你以前還說平定天下不足慮,這什么時候才能成就大業(yè)呀!”鄧禹鼓勵開導說:“當今天下紛亂,百姓渴望明君就像兒子思慕慈母一樣,古來成就大事的人,主要在于對百姓仁德的厚薄,而不在于一時勢力的大小?!眲⑿懵犃它c頭稱是?!凹诧L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共同打拼的經(jīng)歷,使劉秀對鄧禹的人品才干非常贊賞。后來劉秀剛一稱帝就馬上任命鄧禹為大司徒。大司徒是三公之一,劉秀對三公的人選特別重視。鄧禹不負重托,不僅幫助劉秀運籌帷幄,而且能文能武,出將入相,協(xié)助劉秀在建立東漢政權(quán)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耿弇是劉秀手下的常勝將軍。據(jù)史書記載,耿弇在一生的戎馬生涯中,總共收復過四十六個郡,攻克三百多座城池,連戰(zhàn)連捷,從未打過敗仗。耿弇在東漢開國的二十八將中雖然年紀最小,但是劉秀對他非常器重,把他比作韓信。在征伐張步的戰(zhàn)爭中,表彰耿弇說:“當年韓信攻克歷下,從而開創(chuàng)了西漢基業(yè);如今耿弇將軍攻克祝阿,聲名遠揚。二位將軍所攻之地,都是齊地的西界,單從這一點看,耿將軍與韓信功勞相等。但是,韓信當年攻擊的是已經(jīng)準備投降、沒有多少戰(zhàn)斗力的敵人,而耿將軍攻擊的是勁敵,所以說耿將軍取得的功勞要比韓信難得多?!?/p>
把耿弇與韓信相提并論,自然讓人聯(lián)想起漢高祖劉邦殘殺功臣的故事。但是光武帝又說:朕一定不會使耿弇有淮陰侯韓信的下場,對耿弇給予了充分的信任。耿弇出征平定彭寵叛亂時,考慮到父親耿況曾與彭寵是好友,自己率大軍去平定父親的故友,光武帝會不會放心?為了避嫌,耿弇上書請求另派大將。光武帝明白耿弇的顧慮所在,下詔撫慰說:將軍舉家歸漢,為國效力,沖鋒陷陣,功勞卓著,聯(lián)深信不疑,何必顧慮?將軍放心出征。
天下平定后,光武帝謹守諾言,耿弇也主動解除了兵權(quán),君臣配合默契。但是一旦四方有事,光武帝還常常把耿弇招入宮中,尋問對策。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耿弇的父親耿況病重,光武帝親自來到耿家探視詢問,表示關切,并封耿弇的四弟耿廣、五弟耿舉為中郎將。耿況病逝后,小兒子耿霸繼承侯爵。耿家兄弟六人都成為將軍,為世人所稱道羨慕。
劉秀與人交往開誠布公,坦誠相見,不居高臨下搞花架子,常使人心悅誠服。馬援是東漢著名的開國將領,一開始并不在劉秀陣營。在投奔劉秀之前,也有過比較選擇。當時公孫述已在四川稱帝,馬援跟公孫述是老相識,過去交情很好,于是先到四川打探虛實。本以為老朋友見面,場面一定會很熱烈。沒想到公孫述做了皇帝,見面程序復雜而繁瑣。他先把衛(wèi)兵擺滿宮廷,做足架式,然后才請馬援進宮;待剛見過禮,又馬上讓馬援出宮,住進賓館;接著命人給馬援制作衣冠。然后才在宗廟中聚集百官,設宴招待。公孫述來赴宴,途中擺列儀仗,前呼后擁。宴席十分豐盛,完全按君臣禮節(jié)招待百官。遭遇這一套陣勢,馬援非常不自在,也非常失望。天下紛爭未定,公孫述卻如此沉醉于小朝廷帶來的滿足,可見其器宇心志之狹小。席間,公孫述表示要封馬援為侯爵,并授予他大將軍的官位。馬援的隨從挺高興,以為受到了禮遇,都愿意留下來。馬援告誡隨從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他說:“現(xiàn)在天下紛爭,鹿死誰手尚未確定。公孫述不學習周公吐哺禮賢下士,反而盡搞這些華而不實的形式,把人搞得像木偶人一樣,這種人怎么能攏得住天下人才,又怎么能最終成就大業(yè)呢?”
不久,馬援又來到洛陽,拜見光武帝劉秀。遇到的情況與在四川公孫述那里迥然不同。劉秀很快召見了他,只戴著頭巾,滿面春風地迎了出來,完全沒有那一套繁瑣的禮節(jié)。一見面就同馬援開玩笑說:“先生您可是游走在兩個皇帝之間的人?。 ?/p>
馬援機智地解釋說:“當今之世,不單單是君主選擇大臣,大臣也要選擇君主??!”
接著馬援談了自己的觀感:“臣與公孫述是同縣的老鄉(xiāng),從小關系又好??墒巧洗纬既ニ抢铮研l(wèi)兵擺滿了宮殿,然后才讓我進宮。而這次臣來陛下您這里,陛下就沒有像公孫述那樣,又是儀式又是衛(wèi)兵什么的,您怎么知道我就不是刺客奸人,為什么如此信得過我?”
劉秀聽后笑道:“您不是刺客,是說客。”
馬援說:“如今天下紛亂,徒有虛名的人不可勝數(shù)。今天見到陛下,我感到您恢宏大度,很像漢高祖,我終于見識了本色率真的帝王風度?!?/p>
后來馬援投靠了劉秀,在東漢初年,西定隴右,南平交趾,北御匈奴,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伏波將軍”。
劉秀愛護人才,善于化解矛盾,避免內(nèi)耗??茆?、賈復都是深得劉秀信任的大將,但是兩人之間一度矛盾很大??茆龇f川太守時,執(zhí)金吾賈復的部將在潁川殺了人,為了嚴明法紀,寇恂把殺人的將領明正典刑,斬首示眾,這下得罪了賈復。當時天下尚未評定,法令不很健全,軍中將領犯法,往往互相包容,搪塞了事。所以賈復對寇恂竟然不顧情面殺掉自己部將一事深為惱火,揚言有朝一日一定親手殺掉寇恂??茆犝f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就常常借故躲著賈復。有一次,賈復率部隊路過穎川,潁川是寇恂的地盤,賈復對左右隨從說:“我與寇恂同為將帥,卻被他羞辱,大丈夫豈有懷怨不報之理,這次如果見了寇恂,一定親手殺了他。”寇恂知道賈復的預謀,盡量不得罪他,還傳令各屬縣,多備酒肉,盛宴款待賈復的部隊。當賈復率軍進入潁川地界后,屬縣為將士們準備了雙份酒肉,寇恂先是出迎,寒暄完畢,稱病轉(zhuǎn)身而回。賈復想率兵去追,無奈士兵們吃的吃,喝的喝,很多人已經(jīng)醉倒,只好悻悻作罷。
劉秀很快得知了寇恂、賈復的矛盾。他深知兩人都是忠心耿耿之士,相互內(nèi)耗只會自損,決意出面調(diào)節(jié)。劉秀召兩人入朝。賈復先來,寇恂后到??茆簧洗蟮睿ь^正看見賈復也在殿中,于是轉(zhuǎn)身就想離開,被劉秀叫住。他對兩人說:“天下尚未平定,你們兩只猛虎怎么能為個人的恩怨斗個不停?今日都聽從朕的勸解,從此攜手同心?!被实塾H自勸和,賈復哪敢不聽,何況寇恂寬厚大量,一再忍讓,賈復也有所省悟。于是兩人盡釋前嫌,君臣三人相談甚歡,出來時,賈復與寇恂同車而去。由此可見,光武帝劉秀不但會識人、用人,還善于誨人、教人。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辦公廳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