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 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秦皇島 066000)
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長期以咳嗽為主癥,屬祖國醫(yī)學“咳嗽”范疇,由于缺乏典型的哮喘癥狀,臨床上被誤診為支氣管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人宰儺愋韵窍奶厥忸愋?,不積極治療可發(fā)展為典型的哮喘,隨著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改變,呼吸道過敏的患者越來越多,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首當其沖,而咳嗽變異性哮喘近年來更是成為呼吸門診的主要病源,西醫(yī)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療效不佳,而中醫(yī)治療有很大的優(yōu)勢。筆者采用白冰方穴位貼敷配合中藥口服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40例,對照組40例采用普米克都保吸入,同時口服茶堿緩釋片,連續(xù)治療1個月,觀察治療前后的癥狀及肺功能的改善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80例均來自本院呼吸科門診,男31例,女49例,平均年齡34.5歲,病程3個月~5年;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14例,女26例,輕度咳嗽14例,中度咳嗽15例,重度咳嗽11例;年齡14~57歲;診斷符合中醫(yī)辨證為風邪犯肺[2],肺燥氣傷證,對照組40例,男17例,女23例,輕度咳嗽11例,中度咳嗽17例,重度12例,年齡14~59歲,病程3個月~5年,兩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符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1]咳嗽變異性哮喘(CVA)診斷標準:①慢性咳嗽,常伴有夜間刺激型咳嗽,②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或PEF日間變異率≥20%,③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型咳嗽。所選病例年齡在14~60歲,就診前1個月未應用激素口服或吸入,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咳嗽,均符合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診斷。
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辨證論治基礎方口服:百部20g桑葉、黨參、陳皮各15g荊芥、防風、桔梗、炙甘草、白前、炙紫菀各10g,加減:咳嗽劇烈者加僵蠶10g,地龍20g;氣虛自汗者加桂枝、白芍各10g;陽虛畏寒者加制附子10g(先煎),陰虛火旺者加百合20g,知母10g;肝火犯肺者加海蛤殼10g;熱邪偏重者加黃芩15g,石膏20g。每日1劑,水煎早晚服;10d1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同時采用白冰方:百部20g,白果、薄荷冰、玄參、荊芥、防風、白芥子、皂角各10g,生地、麥冬、丹參各15g,僵蠶、木蝴蝶、桔梗、牛蒡子、柯子各10g,細辛5g,全蝎4g;將以上藥物制成膏劑,以透氣貼膜作為裱褙,以防過敏)穴位貼敷,選穴為定喘(雙側)、肺腧(雙側)、脾腧(雙側)、腎腧(雙側)、璇璣,10d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
對照組 給予布地奈德(商品名:普米克都保,瑞典阿斯利康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H20030583)吸入,每次吸入200ug早晚各吸1次,吸后及時漱口,同時口服茶堿緩釋片0.1g,每日2次口服;10d1個療程,連用1個月。
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停藥48h復查,記錄臨床癥狀及肺功能的改善情況。
療效標準對臨床癥狀按咳嗽積分法判定咳嗽的程度及改善情況。
表1 咳嗽積分分值如下表
治療組:輕度咳嗽(咳嗽積分1~2分)14例,中度咳嗽(咳嗽積分3~4分)15例,重度咳嗽(咳嗽積分5~6分)11例;對照組:輕度咳嗽11例,中度咳嗽17例,重度咳嗽12例。治療后對臨床癥狀進行判定,臨床控制:咳嗽癥狀消失,咳嗽積分為0;顯效:咳嗽明顯減輕,咳嗽分值由原積分減至2分以下;好轉:咳嗽減輕,積分由原積分減少2分以上;無效:治療后咳嗽積分無變化。
治療前應用Diffusion+Aps肺功能儀檢查,由同一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完成檢測,治療前測定FEVI、PEF、FEF25%、FEF50%、FEF75%。治療1個月停藥48h后,復查 FEV1、PEF、FEF25%、FEF50%、FEF75%并與治療前做比較。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Excel錄入數(shù)據(jù)建立數(shù)據(jù)庫,所有數(shù)據(jù)均應用ASA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采用χ2檢驗。各組肺功能以均值±標準差()表示,差異性采用t檢驗。
治療結果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治療組40例,臨控15例,顯效17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0%;對照組40例,臨控9例,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0.00%;2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好。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FEV1、PEF、FEF25%、FEF50%、FEF75%變化 ,見表2。
討 論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的特殊類型哮喘,又稱咳嗽型哮喘、隱匿性哮喘或過敏性咳嗽,是屬支氣管哮喘的變異型,是臨床常見病,可占呼吸門診慢性咳嗽30%以上,臨床上常常不易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相鑒別,失治誤治時常發(fā)生,患者常大量服用各種抗生素及止咳鎮(zhèn)咳藥,卻毫無療效,如不能及時明確診斷,極有可能發(fā)展為典型的支氣管哮喘。肺功能檢查是該病的重要診斷手段及療效觀察的主要指標。解除氣道痙攣,降低氣道的高反應直至最終消除氣道高反應是該病治療的主要目的。
表2 2組肺功能變化比較(%,)
表2 2組肺功能變化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中西藥結合治療該病其肺功能改善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藥組。
治療組(n=40)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0)治療前 治療后FEV1 88.66±10.46 95.33±7.27△87.57±101.28 91.29±8.59 PEF 83.27±10.08 92.34±8.05△ 83.11±10.52 86.56±8.17 FEF25% 69.38±10.18 85.17±8.06△ 70.15±10.03 78.49±7.02 FEF50% 67.16±5.12 84.26±6.06△ 67.14±6.01 81.28±8.06 FEF75% 65.15±8.17 85.126±5.08△64.96±8.03 79.05±8.05
CVA屬中醫(yī)“咳嗽”、“痙咳”范疇?!端貑枴た日摗吩疲骸捌っ?,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薄端貑枴わL論》亦云:“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噼然白,時咳短氣,晝?nèi)談t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可以看出,CVA的發(fā)生與風邪有明顯的關系,其病位主要在肺。該病的癥狀特點符合風邪致病的,“風勝則癢”、“風勝則孿急”、“風善行而數(shù)變”,表現(xiàn)為咽癢、干咳、痙攣性咳、時發(fā)時止,變化無常。燥邪傷肺,干咳無痰,因此,以疏風潤肺、解痙止咳為主的治療原則。穴位貼敷療法是通過經(jīng)絡、穴位刺激和藥物滲透吸收的雙重作用,達到調(diào)整人體臟腑功能,消除炎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我們采用中醫(yī)中藥辨證施治、審證求因,以“風”、“燥”立論,創(chuàng)立白冰方,治療此病,發(fā)現(xiàn)本法能迅速緩解咳嗽等癥狀,具有宣肺疏風,解痙平喘,潤肺止咳的作用,為該病的治療提供新方法。白冰方中白果甘、苦、澀,斂肺定喘;薄荷辛涼,清熱利咽喉;荊芥、防風味辛,祛風解痙;木蝴蝶苦、甘、涼,清肺利咽;僵蠶、全蝎味咸、辛,祛風解痙、利咽止癢,臨床應用常于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麥冬甘、寒,養(yǎng)陰潤肺;玄參苦、咸,清熱養(yǎng)陰利咽;玄參味甘、苦,清熱滋陰;生地甘、寒,清熱養(yǎng)陰;細辛味辛、溫,祛風散寒,祛風止癢,溫肺化痰;白芥子辛溫,溫肺豁痰利氣;皂角辛溫,祛痰散結;牛蒡子辛、苦、寒,疏散風熱,百部甘、苦、微溫,潤肺下氣止咳;柯子苦、酸、澀、平,斂肺止咳,降火利咽;丹參苦,微寒,活血祛瘀。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潤肺、解痙止咳之功效。所選穴位取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之上的肺俞穴、脾俞穴、腎腧穴。因膀胱經(jīng)通表里,抵御外邪,能夠振奮陽氣而顧護肺衛(wèi)。璇璣穴寬胸利肺、止咳平喘,定喘穴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全方具有宣肺疏風,解痙平喘、潤肺止咳的作用,為該病的治療提供新方法。同時,在疏風潤肺、解痙止咳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制定中藥口服。方中荊芥、防風味辛,祛風解痙;桑葉苦、甘、寒,疏風潤肺;白前性微溫,味辛、苦,降氣清痰止咳。用于肺氣壅實、咳嗽痰多、胸滿喘急。炙紫菀甘溫,潤肺止咳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的功效,適合咳嗽多痰等癥狀的人食用。百部味甘苦,性微溫。有潤肺止咳的作用,還可治久嗽。桔??唷⑿?,平,歸肺經(jīng),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之功,用于咳嗽痰多;甘草調(diào)和藥性;茶堿[3]具有解痙平喘,抗變態(tài)反應、及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副作用少,可長期服用。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比對顯示,應用本法不但能治愈和改善CVA的臨床癥狀,而且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緩解氣道的痙攣,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表明該方具有止咳和緩解氣道痙攣的良好作用,同時又避免了吸入激素所導致的副作用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比對顯示,應用本法不但能治愈和改善CVA的臨床癥狀,而且能明顯降低氣道的高反應,改善氣道的高反應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組.咳嗽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6):409.413.
[2]羅社文,李友林.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醫(yī)癥候學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07,14(3):12.
[3]吳健敏.茶堿類藥物臨床研究新進展[J].天津藥學,2001,13(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