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解讀文本,除了自己讀深讀透文本以外,在上課時給學生解讀文本時,還要精心設(shè)計課堂教學、覓得一金針,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讀懂文本。尤其是對那些學生感覺晦澀、難懂的篇章。
《京口北固亭懷古》是蘇教版必修二中的一篇文章,由于辛棄疾詞擅長用典,所以初入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困難,很難讀懂這首詞。筆者在教這首詞時嘗試用了這種方法,將全詞內(nèi)容概括為一、二、三、四、五。
一位老將:詞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這首詞最大難點。學生不明白為何要如此結(jié)尾。在上課的時候,我用PPT展示廉頗的個人資料:廉頗是“一飯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馬”的老將,在趙國,他不僅是一位“以勇氣聞于諸侯”的猛將,而且在秦趙長期相持的斗爭中,他更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縮,為秦國所懼服的老臣宿將,后秦用離間計,趙國棄廉頗不用而起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才招致長平慘敗,趙國四十萬大軍被坑殺,國勢遂急轉(zhuǎn)直下,不可收拾。國難思良將,趙王想重新啟用廉頗,又由于受到了奸佞小人的蒙蔽,終棄廉頗未用,遂使趙國滅亡。再結(jié)合詞人辛棄疾的四十三年來的身世遭遇,特別是不久之后他被權(quán)臣韓侂胄一腳踢開。在這里辛棄疾以廉頗自況。學生們自然體會出詞人作詞時的處境和心情,就會更深刻地理解他內(nèi)心的憂憤之深廣。個人的榮辱得失問題是小,江山社稷的安危為大呀!
二個小名:在這首詞中出現(xiàn)了兩位帝王的小名,“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詞人寫劉裕出身貧賤,卻建功立業(yè),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了詞人對英雄的敬仰。在當時韓侂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僅是仰慕他的英雄業(yè)績,還會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明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朝廷采用的意思。另一個帝王的小名佛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詞人運用當年拓跋燾攻破王玄謨軍隊后在瓜步山建立佛貍祠的典故,寫南宋臣民在異族入侵的廟堂下迎神祭祀,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安于異族統(tǒng)治,不謀求迅速“還我河山”,著實令人痛心!
三座名山:這首詞是辛棄疾登上北固山時親書的。北固山是鎮(zhèn)江有名的三山之一,另兩山是金山、焦山。金山以金山寺天下聞名,白蛇、許仙的傳說更是增添了金山的神秘色彩。焦山上的定慧寺也由《西游記》中唐僧出生后落難而被定慧寺和尚發(fā)現(xiàn)收留撫養(yǎng)長大而后在此寺出家而名滿天下。這些美麗的傳說使鎮(zhèn)江三山更增一層靈氣。這時,我通過PPT向?qū)W生展示鎮(zhèn)江三山兩寺的風景畫,并向?qū)W生簡要介紹這些美麗的傳說。讓學生們在欣賞我們祖國壯麗的河山時,內(nèi)心油然而生保衛(wèi)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國情感。
四個帝王:在這首詞中提到了歷史上的四個帝王。除了上文中已提到的兩位帝王外,還有三國時東吳的孫權(quán)和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孫權(quán)、劉裕、拓跋燾都是皇帝中的英雄。他們在世時叱咤風云、建功立業(yè),俱是歷史上的風流人物。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卻落得向北回望,倉皇敗還。詞人運用這一典故,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對當權(quán)者輕率出師北伐的勸阻意圖。
五個典故:用典高手辛棄疾在本詞中成功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quán)、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通過上面的一、二、三、四,學生已經(jīng)知道、明曉了這五個典故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這個時候在課堂上學生爭相發(fā)言甚至是侃侃而談了。高潮處讓人興奮不已。誠如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所說:“課堂教學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度,有了波瀾?!?/p>
至此,我給學生講解全詞內(nèi)容:年已66歲高齡的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yè)的孫權(quán)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shù)膭⒃?。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接著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tài)度。最后還借廉頗自況,抒發(fā)未能實現(xiàn)自己懷抱的感慨!尤其是詞中的這些典故,體現(xiàn)了辛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
通過一二三四五,原來晦澀難懂的辛詞變得簡單、有趣了。學生課后高興地對我說:“記住一位老將,兩個小名,三座名山,四個帝王,五個典故,這首詞就好懂了!”
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一二三四五,巧妙學辛詞。通過這節(jié)課,我更加明白了錢冠連先生說的: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而有趣是教學的高境界。這不也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最高追求嘛?
陳際深,教師,現(xiàn)居江蘇睢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