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感恩的邏輯
蔡智奇因為“超計劃生育二胎,情節(jié)嚴重”,被華南理工大學開除了,但學校本著人性化的考量,“考慮到蔡老師家庭損失小一些”,保留了蔡妻在該校博士生在讀的學籍。
蔡老師對校方的“寬大處理”卻沒半點兒感恩之情,他還打算把學校計生辦告上法庭。
這位留美博士指出,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在美國讀博期間出生,并取得了美國國籍;第二個孩子是歸國后用之前申領的指標辦理的入戶手續(xù)。且他們夫妻倆符合原計生委的《出國留學人員生育問題規(guī)定》,“夫妻雙方在國外連續(xù)居住一年以上的留學人員……在國外生育或者懷孕后回中國內(nèi)地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回中國內(nèi)地后不予處理?!痹趺淳统闪顺??
校方的邏輯是,蔡妻是陪讀,不屬于留學人員,因此不符合規(guī)定。
聽上去頗像一個文字游戲,雙方各執(zhí)一詞。但孰強孰弱已見分曉,學校一紙決定,蔡老師“下崗”了。
法律條文怎么解讀咱不懂,但有些邏輯任誰都能捋順了,“超生”也就罷了,“情節(jié)嚴重”怎么解釋?蔡妻又犯了什么事兒需要開除學籍,難不成開除的處分還帶“連坐”的?
自始至終,也沒見學校對這些問題作出具體答復,唯有那條極富人情味兒的寬大處理,告訴當事人應當感恩。至于感恩的邏輯,都在“事實清楚,法規(guī)正確,定性準確,處分恰當”十六個字里面呢。
考題的邏輯
比起縝密的物理分析、復雜的化學計算和高深的奧數(shù)題,“你能夠說出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個人的生日嗎?”應該是最容易解答的一個問題。
但就是這個簡單的問題,絆住了那些每天沉浸在題海之中的孩子們。在武漢六中的面試環(huán)節(jié),兩百多名期待進入這所重點高中的學生中,有90%的人聽到這個問題之后的表現(xiàn)是張口無言。
校方回應,設計這道題目的初衷是希望考察孩子們的情商,對家人有一份愛、關心和責任感。
這事兒傳到網(wǎng)上,有人隨機應變:“主考官又不知道你家里人的生日,隨便編幾個不就得了?”有人指出漏洞:“應該讓學生回答的時候加上親屬的生肖和年齡?!边€有人不屑一顧:“能把七大姑八大姨全部親戚的生日背下來又如何?記住生日并不等于關心和愛。”
我倒覺得這道考題雖然邏輯不甚周密,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回想十四五歲時的自己,除了英語單詞、物理公式,我們記得住這個明星的生日、那個歌手的星座,甚至鄰班心儀男生的學號,卻說不出和自己最親最近的人的生日。
或許親情本就不是一道需要邏輯思考的題目,但遺憾的是,在這道題目面前,我們不少人都曾是不及格的學生。
【原載2014年1月22日《中國青年報·新聞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