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麗丹
周周的行為真是媽媽所認為的“小氣”和“脾氣怪”嗎?其實,周周的行為是嫉妒心的表現(xiàn)。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來看,嫉妒是一種原始的情緒,在嬰兒16~18個月就開始出現(xiàn),這是一種自然、正常的情緒反應(yīng)。一般來說,嫉妒是一種消極情感,對內(nèi)會擾亂自己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對外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做人品質(zhì)。但對于小孩子的嫉妒心,我們最好先尋找這背后的原因,再來說說該怎么做。
小孩子在一個家庭中是最小的家庭成員,也是最弱的群體。出生的頭幾年,需要靠撫養(yǎng)者的照料才能生存、長大。他對撫養(yǎng)者特別是母親會產(chǎn)生親密的依戀感,這種親密依戀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他享受媽媽的撫摸、親吻、呵護,這些似乎成了他的專利。因此,當他看到媽媽去抱別的孩子時,覺得自己的專利被他人占去了,自己的利益受損了,媽媽把對他的愛分給別人了,這怎么可以!因此,他非常生氣,他要千方百計阻止,這在成年人看來就是嫉妒心。但同時也說明了孩子內(nèi)心的安全感還不夠充足,無法理解媽媽對自己的愛并不會因為對別的孩子好而有所減少。
給媽媽的建議:放平心態(tài)。因媽媽抱別的孩子而引起自己孩子的嫉妒心,并不是多大的事,因此我們不必看得多嚴重。孩子長大一點了,認知水平提高了,生活經(jīng)驗增長了,自然會理解媽媽的行為,也自然不會再“吃醋”了。
首先不要嘲笑孩子這么大了還要我抱,不要埋怨孩子小氣,嫉妒心強。其次,運用同理心,溫和地對孩子說:“周周看到媽媽抱妹妹了,心里不舒服是嗎?來,媽媽也抱你一下?!倍紫聛硐笳餍缘乇е苤堋H缓髮χ苤苷f:“你看,小妹妹多可愛,她也很想讓你抱一下她呢!”試著讓周周抱一下小妹妹,當孩子真這樣做后,一定要表揚孩子像個大哥哥,有愛心等等。這樣做是幫助孩子化嫉妒、憎恨為好感、愛心。
為了不讓孩子內(nèi)心產(chǎn)生不安全感,還可以用明確的話向周周表示:“周周怕媽媽抱了妹妹不愛周周了嗎?不是的,媽媽永遠愛周周,媽媽最愛周周了?,F(xiàn)在媽媽抱妹妹,過會兒就抱抱你!”這樣做是給孩子吃定心丸,消除孩子不必要的擔心,也會消減孩子的憎恨和嫉妒心。
很多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嫉妒心,常常給他貼上“小氣”“自私”“心胸狹窄”等標簽,并由此作為批評孩子的理由。其實,孩子的很多行為只是一種情緒的反映,我們要尋找背后的原因。這樣就可以充分地、真正地理解孩子,從而避免錯誤的教育方式。同時,再學會運用正確、智慧的方法來化解、引導(dǎo),那么,嫉妒也就在孩子的心靈中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