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簽名
商務部近日在青島市召開全國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現(xiàn)場會,并正式啟動第四批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據(jù)了解,從2010年開始,商務部、財政部按照試點先行、重點突破的方針,已分三批支持35個城市開展試點,建設肉菜流通追溯體系。
三年來,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這一成效的體現(xiàn),不僅僅表現(xiàn)在冷鏈物流推動了肉菜追溯體系的建設上,同時,由國家和政府主管部門力推的肉菜流通追溯體系的建設,也進一步加快了以肉菜為代表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的步伐。
其主要體現(xiàn)在硬軟件兩大方面:
——硬件:對源頭的追溯催生了更多“新鮮的家”。
“有了預冷、冷藏設備,就能有效抵御肉菜的倉儲損失和市場價格風險了?!币患疑鷳B(tài)農業(yè)公司負責人說。該公司經營的2000多畝蔬菜基地,于去年建成4個冷庫后,將部分采摘的花菜及時入庫,銷售期由原來的三、五天延長至一個月,大大減少了腐爛變質,也避免了低價時不得不虧本銷售的局面。該公司以前生產的花菜由于不易保存而賣不出去,一畝地毀損率在10%以上,現(xiàn)在投資60多萬元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冷庫后,花菜做到了“零毀損”,而且由于花菜保質期延長,還有效地避免了低價沖擊。
由此,在產地多建冷庫,讓肉菜等農產品從一出生就有一個“新鮮的家”,已成了嘗到甜頭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最強烈的期盼。但是,僅僅建成了冷庫還遠遠不夠,還要讓它真正成為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利器,切實發(fā)揮追溯功能。在試點城市蘭州市商務局商品流通監(jiān)管處的肉類蔬菜追溯管理平臺上,隨便打開查詢記錄,就可看到:一位名叫曹寶的肉販,于某年某月某日從焦家灣一冷庫以每千克21.3元的價格批發(fā)帶皮白條肉1570千克,交易總金額33441元。按照肉菜追溯體系,消費者如果從曹寶處購買了大肉,就可以通過市場的查詢平臺清楚地查詢到自己買的是新鮮肉品還是冷凍肉品。
——軟件:對肉菜供應鏈的全程可追溯進一步推動了冷鏈信息化。
在如今青島市的一些蔬菜批發(fā)市場里,一張小小的IC卡,決定著蔬菜的未來“前程”,這就是“青島市肉類蔬菜流通服務卡”?!笆卟艘贿\入批發(fā)市場,也就相當于進入了整個青島的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而我們的準入門檻只有一個,就是這張卡?!比A中蔬菜批發(fā)市場肖建文經理介紹說,菜農在運菜進市場時,必須向門口的操作員出示這張卡,并由操作員將入市蔬菜信息錄入信息卡內,這些信息便以追溯碼的形式,一路跟隨蔬菜來到遍布市區(qū)的大小農貿市場,再經由農貿市場內的追溯電子秤,直到市民的“菜籃子”里。
如今,買肉買菜時順便要一張結款小票,已經成為了首批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的青島市民的一種消費習慣,而在這張有20位數(shù)字信息的小票上,就記錄著市民所購肉菜的“來龍去脈”。別看市民的購肉菜小票上只有短短的20位數(shù)字,卻代表著所買肉菜的產地、儲存、運輸乃至批發(fā)市場、零售商販的全生命周期信息。
由于肉菜對溫控的特殊要求,以及流通追溯體系涉及生產和流通的多個部門,所以必須運用專業(yè)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tǒng)來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檔案,科學地整合生產、分銷、倉儲運輸、配送等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
三年來的實踐證明,建立這一信息管理系統(tǒng),其好處首先是簡化作業(yè)流程,提高生鮮食品物流效率。生鮮食品的自身特點決定對其操作應盡量簡化,縮短操作時間。因此在生鮮食品托盤上和包裝箱上貼上RFID標簽,在配送中心出/入口處安裝閱讀器,無需人工操作,可以滿足叉車將貨物進行出/入倉庫移動操作時的信息掃描要求,而且可以遠距離動態(tài)的一次性識別多個標簽。這樣可大大節(jié)省出/入庫的作業(yè)時間,提高作業(yè)效率。
另外,在顧客最后付款的時候,只需推著選好的商品通過RFID閱讀器,就可以直接在電腦屏幕上看到自己所消費的金額,而不用再花很長時間等收銀員用掃描儀一件一件地掃描商品后再付款。這樣節(jié)省了消費者的時間,也提高了零售商的工作效率。
其次是跟蹤冷鏈物流,增加生鮮食品冷鏈管理的透明度。冷鏈對于肉類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近幾年,隨著肉類追溯體系的建設,像雙匯、雨潤、大紅門等一些大型肉類加工企業(yè)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冷鏈信息系統(tǒng)。
然而,無論硬件也好,軟件也罷,冷鏈物流與肉菜流通追溯體系都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系統(tǒng)建設工程,需要諸多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社會力量的相互配合,單靠政府和企業(yè)自身的力量都難以完成。所以需要政府、行業(yè)組織和企業(yè)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使冷鏈物流在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作者系中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食品物流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