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這是韓國白川地區(qū)近年新修的《白川趙氏宗譜》,請你們收下?!?014年1月12日上午,無錫市惠山區(qū)洛社鎮(zhèn)萬新村朝南巷,年過七旬的韓國老人趙子來,將一本《白川趙氏宗譜》送到趙福祥的手上。
中韓兩位趙先生,和當天齊聚朝南巷的600多位來自無錫、鎮(zhèn)江、常州、溫州以及河南等地的趙姓宗親代表,都自稱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后。趙福祥作為趙氏宗譜續(xù)修理事會會長,要在此地向與會代表頒發(fā)全新修訂的《趙氏宗譜》。趙子來老人也將把新《趙氏宗譜》帶回韓國。
趙氏修譜在如今的百家姓里卻不少見。去年以來,中國各地尋根問祖、重修家譜的事兒,可謂是層出不窮。
2013年冬至期間,江蘇常州周氏最新族譜修訂成功,來自全國各地700多位周氏族人來到常州。“由于最近的修到69代,故而席開69桌,光大戲就唱了7天?!鄙虾J詹丶抑軐毰d告訴《新民周刊》記者,“族譜印成9大本,并給北京、上海、南京的圖書館寄送?!?/p>
在此之前,2013年11月11日,復旦大學宣布確定曹操家族DNA,稱目前已找到9支曹操后人,其中6支有家譜記載。正當各界爭議不斷的時候,隨后的11月23日,兩支被復旦大學認定的遼寧曹操后代就已經(jīng)齊聚沈陽,舉辦了一次認親懇談會。之所以叫做“認親懇談會”,是因為沒有有力的族譜印證,無法確定各自的輩分,大家互相稱呼的時候,只能直呼其名。懇談會上,一位來自鐵嶺的曹強先生說:“魏曹后代能傳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現(xiàn)在沒有科學論斷,就說誰是誰的后代都是不負責任的,我想在我們沒有明確之前,就先不要論這些了,只要知道我們都是魏曹的后代就行了。”
修族譜甚至修出了權(quán)威認定中心。2013年4月18日,在河南省淮濱縣舉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蔣氏文化論壇”上,“河南省姓氏祖地與名人里籍研究認定中心”為蔣氏宗親會頒發(fā)牌匾,認定淮濱系蔣氏始祖地。第二天,300多位蔣氏后人參加了“中華蔣氏始祖伯齡公”的公祭儀式,酒祭、茶祭、上高香,熱鬧一時。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是什么催生了尋根問祖熱?這波熱潮會如何延續(xù)呢?
成風尚
“這次通過修家譜,我們才了解到《趙氏宗譜》上次續(xù)修于1917年,距今已經(jīng)97年,已經(jīng)超出了民間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跨度。”趙福祥如此分析。《趙氏宗譜》本次的修訂,主要根據(jù)的是民國六年(1917年)《趙氏宗譜》,但此次修譜與以往不同,不僅女兒可以入譜,女婿也可以入譜,可謂是開《趙氏宗譜》的先例。
趙家如此,周家同樣如此。周寶興說:“我們的祖先,最早是唐朝的鄱陽太守,有畫像一代代傳下來。上一次修譜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013年修譜最大的不同,就是女兒女婿也可以上譜。這可能和目前城市獨生子女多有關(guān)。”周寶興的外孫女,雖說不姓周,在周氏族譜上,卻傳承在周寶興名下。
作為本次趙氏宗譜續(xù)修理事會會長,趙福祥才了解到“我們的祖先是宋太祖趙匡胤,萬新村的趙氏始祖來自鎮(zhèn)江大港”。相比之,來自韓國白馬川的趙子來老人就振振有詞得多了:“我們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孫趙惟固的派衍,也就是趙匡胤次子趙德昭第三個兒子的后人,目前在韓國的后裔有數(shù)十萬之眾。”
根據(jù)趙子來的說法,當年,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做了皇帝后,逼迫侄兒趙德昭自殺,趙德昭的兒子就出走到朝鮮半島。而如今,趙子來說,希望中國本家下一次再修族譜的時候,能夠?qū)㈨n國白川趙氏宗親合并入譜。
面對趙匡胤后人修譜,《新民周刊》記者采訪了民俗專家、歷史學者完顏紹元先生。
對于近來的修譜熱,完顏紹元說:“我們國家正迅速城市化,整個社會從熟人社會到移民社會。本來,華人就有修族譜的傳統(tǒng),再加之在城市里面臨升學、就業(yè)、求職等壓力,而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無法消弭,于是近來就有了修族譜熱。這是族譜的一種新需求,和以往宗親社會修族譜有不同之處,可謂是另一種功利化的修譜。”
在完顏紹元看來,中國古代宗親社會,在唐以前,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最拿家譜當回事的年代。那時候的族譜非常系統(tǒng),門閥社會,出來混首先看家世,甚至有人為了冒充是名人之后,而花錢找掮客想辦法擠入某氏族譜,這勁頭就像如今買假文憑一樣。而到了唐以后的科舉社會,人們的社會活動性增加,官場上,族譜被同年錄取代?!叭缃竦男拮V熱,我看是一種回光返照,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加快,今后恐怕很少再會有大規(guī)模的修譜了。即使如今修譜,大多也是40后、30后的老人在做,我這樣的50后恐怕也不會去做。”完顏紹元感慨道。
巧合的是,眾所周知,宋朝最大的敵人就是來自北邊的金,金太祖正是完顏阿骨打。
“其實,我的籍貫是肥東?!币豢谏虾?谝羝胀ㄔ挼耐觐伣B元告訴《新民周刊》,“根據(jù)我們家族譜的記載,我的有族譜可查的始祖雖然姓完顏,但卻是元朝時的一位‘三等人,也就是漢人,僅僅比南人高一個等級,和完顏阿骨打的關(guān)系還真不好說。朱元璋造反,八月十五殺韃子,我的始祖也跟隨造反。造反成功以后,始祖被派駐在肥東。有意思的是,始祖雖然跟著朱元璋殺韃子,可由于姓氏是完顏,在老百姓眼里也是半個韃子?!边@位肥東某個“衛(wèi)”的指揮官,成了完顏紹元家譜上的第一人,并且,隨著朱元璋上臺后的去蒙古化政策,完顏族人改姓“完”、“顏”甚至改姓諧音“王”者,皆有之。
清朝時,完家并不因為自己是金國后裔而受到政府優(yōu)待。與從關(guān)外殺進來的滿洲八旗不同,完家屬于曾經(jīng)服務于明朝帝國的家族,不在旗。對于發(fā)表了《七大恨》與朱明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愛新覺羅家族來說,曾服務于朱元璋政府的完家,與漢人無異。直到清朝中期以后,完家出了兩位進士,取得功名,家族才又重新興旺起來。
1949年以后,隨著民族平等政策的落實,完家重新改回了滿族。后來,從安徽肥東老家傳來通知,說讓族人改回完顏姓氏。完顏紹元告訴記者:“我的兄弟中,有人去派出所改了身份證登記姓名。我則沒有改,身份證上還是登記著姓完,但在曾用名一欄寫上‘完顏兩個字,權(quán)當是筆名了?!彪S著《古代流氓史話》、《中國式官場》、《姓氏百問》、《細說漢高祖》等著作的推出,完顏紹元這個“筆名”倒是名頭越來越響。endprint
說起坊間稱其為完顏阿骨打后人,完顏紹元一笑了之:“從我家族譜上,最多只能查出祖先是朱元璋洪武朝的一個衛(wèi)的頭頭。如果是個千戶衛(wèi),那么相當于一個校官,如果是個百戶衛(wèi),也就相當于一個小連長?!?/p>
最近舉行的第二屆上海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研討會上,華東師大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向《新民周刊》記者表示:“族譜修訂,看似是一個認祖歸宗的過程,而實質(zhì)上是一種文化資源的保護。姓氏,留下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在時間中走過留下的最明顯的痕跡?!?/p>
味不同
無錫惠山洛社鎮(zhèn)的趙氏宗親《趙氏宗譜》頒發(fā)儀式,吸引了600多位趙氏宗親。而據(jù)《新民周刊》記者調(diào)查了解,分布在無錫洛社的趙氏人家,最初是元代至順年間由鎮(zhèn)江大港趙孟榮遷居繁衍而來,目前有600多戶人家。在這次修譜的過程中,趙氏宗譜續(xù)修辦公室還找到了無錫電視臺,請電視臺幫忙尋找失散的“大大房”和“北五房”兩支宗親。他們認為,兩支宗親可能已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拆遷而流散。尋找趙氏族人的節(jié)目,在最后如此廣告:“歡迎所有姓趙的朋友前來?!?/p>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作為曾經(jīng)的天下第一姓,趙姓修譜的動靜不可謂小。早在2011年,南京市政府參事室副主任趙建中博士等,以及鎮(zhèn)江大港趙氏部分退休干部和中小學退休教師,就曾組成 “大港趙氏文化研究會(籌)”,還曾研究維修和保護大港“趙氏佳城”——大港趙氏祖先墓群。當?shù)刳w伯先故居管理員趙錫坤說:“趙姓后裔分布在我國臺灣、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在內(nèi)地的大港趙姓后人,則移居到云南、無錫、連云港、鹽城、南通、海安等地,他們都有人到伯先故居參觀。修繕大港趙氏族譜,有利于宣傳、弘揚大港特色文化,適應游子尋根及學者探索之需要,對于促進社會和諧和招商引資工作也意義非凡?!?/p>
在不少地方,“招商引資”幾乎與族譜修訂相提并論。比如2011年2月,河南省南陽市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王建民在總結(jié)統(tǒng)戰(zhàn)部工作時就如此說道:“據(jù)統(tǒng)計,南陽的謝氏、鄧氏、符氏、吳氏、蕭氏、孔氏等紛紛成立宗親聯(lián)誼組織,對本姓氏的文化進行研究和整合,以文會友,已與1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宗親團體建立了密切聯(lián)系?!y(tǒng)戰(zhàn)部依托海外聯(lián)誼會及各宗親聯(lián)誼會,積極開展各類聯(lián)誼活動,參與服務招商引資工作?!?/p>
河南鄧州市對外招商引資項目辦公室,更是將鄧國侯吾離陵園保護建設項目納入該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在深圳等地舉行的大型招商引資活動上對外發(fā)布,與之相配合的則是“炎黃鄧氏宗親尋根旅游鄧州服務中心”。
再看淮濱蔣氏,宗親會之下,成立了“中華蔣氏企業(yè)家協(xié)會”,將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乃至國外的比如東南亞等地的蔣姓商業(yè)人士聯(lián)絡到一起。協(xié)會主要發(fā)起人之一、蔣氏集團(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政強先生在籌委會成立大會上就曾表示,會員之間將“各自的信息大家共享,平臺和資源共用,各自的優(yōu)勢相互補充,各自的實力相互依附,各自的力量相互扶持”,既“為各自企業(yè)的發(fā)展”,也“為祖根地的發(fā)展和繁榮”貢獻“企業(yè)家們應該貢獻的”、也只有他們才“有能力貢獻的力量”。
周寶興則告訴記者:“如今新修的族譜,在經(jīng)費上不再像老底子那樣進行族內(nèi)的人丁攤派,而是請企業(yè)家捐助經(jīng)費。而族譜也像前些年的電話黃頁一樣,配上企業(yè)家的照片,進行宣傳?!?/p>
深尋根
2013年12月4日下午,山東德州的蘇祿王御園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菲律賓籍蘇祿王后裔梅里安姆·唐勞·基拉姆公主等一行9人?;饭鞔诵芯褪莵韺じ雷娴模饕恍猩碇鴤鹘y(tǒng)民族服飾,在阿訇帶領下,莊嚴地來到祖先墓碑前,眼含熱淚,誦起經(jīng)文。誦經(jīng)結(jié)束后,公主緩步繞墓一周,深情的目光掃過墓上一草一木。
祭掃活動結(jié)束后,德州市相關(guān)部門向遠道而來的客人贈送了剪紙作品《孔子杏壇講學圖》;對方回贈了書籍、祈禱手串等禮物,并向蘇祿王墓管理處捐款。隨后,公主一行人還到蘇祿王墓旁的北營社區(qū)走訪了兩戶蘇祿王后裔。
德州蘇祿王墓上可追溯到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當時,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率家眷、官員共三百四十多人到中國朝覲。歸途中,一位國王不幸因病去世。永樂大帝聞訃,即派官員為他擇地厚葬,謚曰恭定,并親自撰寫碑文和悼文。蘇祿王下葬后,其長子回國繼承王位,王妃、次子、三子及侍從十余人則留在德州守墓,從此定居德州。據(jù)現(xiàn)在德州北營社區(qū)的溫姓、安姓居民族譜考證,他們系為蘇祿王后裔。
也有中國人的族譜由于歲月變遷動亂年月而很難找尋,反而要到海外去尋覓。典型的例子是福建福州林氏的族譜。中國大陸的林氏族譜大多已經(jīng)失散,唯一留下來的,竟然在琉球。福建當?shù)孛襟w《海峽都市報》曾經(jīng)披露,家住福州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林浦村的林碩逸老先生透露,1989年11月和1990年7月,從琉球來了嘉山廣貞、嘉山廣益兩兄弟找到林浦村,說自己是林浦林氏的后代。他們手頭帶著一份族譜,上寫“濂江林氏”,這就是現(xiàn)在的林浦村林氏。
林碩逸說,琉球有“林姓會”,始祖是林喜,原是林浦村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明朝政府派遣,帶領“閩人三十六姓”到琉球國開發(fā),以后留居琉球國,至今600多年,繁衍20余世。這支林姓到了琉球之后,經(jīng)歷了晚清琉球王國覆滅,經(jīng)歷了琉球群島被日本占領,林氏也衍化出了其他的姓氏,除大宗嘉山外,余有儀間、金城、新垣、島袋、平安座、棟等姓,現(xiàn)有人口兩千余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