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海泉口述曹甫成整理
小車隊運糧渡江支前追憶
□ 曹海泉口述曹甫成整理
曹海泉近影
我叫曹海泉,今年89歲,是南通市通州市二甲鎮(zhèn)離休干部。今年是渡江戰(zhàn)斗65周年,我小心翼翼打開珍藏了60余年的《蘇南支前司令部民工復員證明書》,上書:茲有蘇北九分區(qū)南通縣余西區(qū)團結鄉(xiāng)民工指導員曹海泉,此次支援人民解放大軍渡江作戰(zhàn)業(yè)已完成任務,榮獲三等功。望著發(fā)黃的證書,我一下子回到了60多年前渡江運糧戰(zhàn)斗的激情歲月中。
我1943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翌年春天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南通縣余西區(qū)團結鄉(xiāng)鄉(xiāng)隊長。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渡江戰(zhàn)役打響之前,我任余西區(qū)第一民工分隊指導員,1949年3月12日接到蘇北支前總指揮部命令,立即組織、帶領175個民工、75輛小車趕到了金沙之北的大灰場(原同樂鎮(zhèn)北首)集中。每個民工分了10多斤元麥或玉米粯子作干糧后,連夜趕往海安縣曲塘鎮(zhèn)。在曲塘鎮(zhèn)里每輛小車裝上兩袋大米(每袋100斤),任務是運載軍糧,渡江支援人民解放軍。當時我們的支前口號是:“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保國保家鄉(xiāng)!”在曲塘我們第一民工分隊作了進一步組織分工:分隊部10人;下分5個小隊,每小隊33名民工、15輛小車;每小隊設小隊長1人、炊事員2人,每輛小車由一個民工推、一個民工背共2人負責運載。接受任務后,我和分隊長郁林昌便帶領小車隊披星戴月往泰興黃橋之南的長江五圩港兼程進發(fā)。當時支前民工隊伍聲勢浩大,有擔架隊、扁擔隊等,黑壓壓人群無邊無際。為了保證小車隊不失散、不掉隊、不迷途,我傳令前車后車不停喊話來跟緊,轉彎處作路標。小車隊的隊形長,首尾難以兼顧,何況有時黑夜趕路,靠喊話不行,我用哨子指揮:前進時聞哨即停,休息時聽哨而進。
4月中旬,我們終于趕到了長江五圩渡口,大家被安排到群眾家待命。4月21日早晨,支前民工中的所有共產黨員被通知到江邊一個大竹園里開會。政委趙洪程在會上激情地說,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下達了渡江進軍的戰(zhàn)斗命令,今晚民工就要渡過長江去,支援人民解放軍。他強調共產黨員要在這次渡江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回到駐地,每個民工領到一個串袋,里面裝了3斤炒熟的大米,作渡江干糧之用。4月22日傍晚是農歷3月25日,不見月亮,借著星光我指揮將15輛小車上的30袋大米裝上第一只渡船,用繩索將15輛小車串好拖在船后,隨后其他小車也上船待發(fā)。夜晚八點多鐘,我登上渡船率先揚帆向西南方向的江南新港鎮(zhèn)駛去。在江中敵艇發(fā)現(xiàn)了我們,立刻炮擊我們小木船。我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前進!為避開敵艇,我帆船方向偏了東,在江南蘆葦灘擱淺,當時雖然渾身濕透,我們仍咬著牙將32袋大米一袋一袋馱向南岸,并裝上小車,趕到新港集合地。
按照后勤指揮部的命令渡江后,我們小車隊向西南方向前進,穿丹陽過溧水,后因南京方面不需軍糧,又折向東南,奔宜興、走湖州,趕往支援解放上海。最使我難忘的是在趕往湖州的山路上,那天上午,小車隊正吱吱前行,突然三架敵機出現(xiàn)在我們頭頂上空。我急忙一聲哨響,小車隊迅速擇地??柯愤叄窆內挤稚⑴肯?。敵機先是一個俯沖,向我們達達達橫掃一陣機關槍,打得我們身前身后直冒串串泥煙。接著它升起盤旋幾圈后,從飛機上飄出三個像白色傳單似的長長的東西,在陽光下分外刺目,這三個鬼東西越降越大,落在身旁50米開外處,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把我們籠罩在泥煙之中。好在我們小車隊有驚無險,敵機走后,我們拍拍身上泥灰,又推著小車奔上征途。按照上級命令,我們趕到蘇州地區(qū)的吳江城,將大米卸下,圓滿完成了任務。江南13天的急行軍,雖然每個人的腳底下都打滿了血泡,但小車隊無一輛掉隊,更無一人傷亡。在無錫城里,由蘇南支前司令部組織的民工總結評比,我被記上了三等功。
自3月中旬離家,到渡江戰(zhàn)役結束,民工家屬都忐忑不安、惦念萬分,四處打聽親人的下落。5月上旬,我的小車隊民工一個不少地回到了家,頓時每個家庭喜從天降。
6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黑發(fā)小伙如今已成了白發(fā)老翁,而60多年的新中國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從落后發(fā)展到繁榮。看著祖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樣子,如今又欣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展望祖國再騰飛前景,我心里亢奮不已,頓覺自己年輕了許多,決心發(fā)揮余熱,為圓中國夢而努力。
(編輯 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