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王肖剛 劉坤良 歐陽峰
王肖剛 劉坤良 歐陽峰 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工程師。
水是生命之源,萬千生物因水而生,擇水而居,正是緣于水在生命存在和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地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森林、海洋)的濕地擁有孕育多種生命的巨大潛能,因而被譽為“生命的搖籃”“物種的基因庫”。
西溪濕地位于杭州市西部,其始于漢晉、發(fā)展于唐宋、興盛于明清,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生態(tài)價值,與“西湖”“西泠”并稱“三西”。歷史上的西溪濕地占地達到60平方千米,水網(wǎng)密布、男漁女織、天人合一。隨著歷史變遷和人為破壞,西溪濕地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和生機。杭州市政府于2003年開始對其進行綜合性保護,按照“生態(tài)優(yōu)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六大原則進行了一系列的保護工程。2005年建成并開始部分對外開放,被國家林業(yè)局批準為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截至2008年,經(jīng)過三期綜合保護工程,已形成約11平方千米的濕地,成為杭州市的“城市之腎”,也是國內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nóng)耕濕地和文化濕地于一體的濕地公園。
筆者于2013年參觀了西溪濕地,主要感受和收獲有以下幾點:
1.木棧道
2.濕地內水道密布,植物叢生,小島間有形態(tài)各異的石橋相連
3.古香樟
西溪濕地內建筑、道路、橋梁、座椅、籬笆均利用竹子、原木、石塊等天然材料制作而成,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心理感受,天然材料經(jīng)過匠心獨運的設計,達到了自然與人工的完美融合。以橋為例,由于濕地河港密布,橋梁眾多,橋梁采用方木和圓木建成不同造型的木橋,采用條石和方石組合成不同姿態(tài)的石橋。橋的形式各異,加上景色多樣,給人以移步異景之感。即使最普通的道路也因為不同形狀的石塊組合而具有了多樣的景觀體驗。路燈的燈柱設計成了竹子造型,噴上綠漆,更顯逼真??傊?,西溪濕地的硬質景觀不顯“堅硬”,更顯“柔軟”,與周圍自然野趣巧妙地融為一體。
西溪濕地的河道護岸采用了植被和杉木樁相結合的生態(tài)護岸方式。在水岸水土保持方面,或許,一般人的印象中,只有堅硬的石塊才最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力量和功能。而事實上,采用植被及其他有機材料護堤等生態(tài)護岸形式同樣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生態(tài)護岸集防洪效應、生態(tài)效應和景觀效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是一種被認為最小人為干預的護岸技術,在荷蘭、澳大利亞等國有較為廣泛的應用。以生態(tài)功能為例,河岸這一水陸交界帶是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和兩棲動物的重要生境,是動物棲息、覓食、避難的重要場所。生態(tài)護岸在維持這些生物生存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增添了景觀美感。
4.條石路面及漁文化展示
5.天然材料的應用
6.木橋形式
筆者感知的“高大”是指在其中感受到的空間大、植物個體大。據(jù)統(tǒng)計,在西溪濕地的綜合保護過程中,保留柿樹2 802棵,其他大規(guī)格的喬木有柳、桑、香樟等。其中有三棵百年老香樟,枝繁葉茂、獨樹成景。所謂“細小”是指其中的小細節(jié),例如,一個路邊的小音響用一圈麥冬包圍種植裝飾,別具匠心。為了避免油污對濕地水體和生物的影響,景區(qū)的游船或為人力搖櫓,或為電瓶船,營造安靜休閑的環(huán)境。濕地可以狂野,而公園必須精細,因為后者承擔了更多的科普、人文和社會職能。
詩情畫意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與繁華喧囂格格不入,卻與自然山水生死相依。從大城市走進西溪濕地,人會頓感清靜安定了下來,此時最應該做的是體會曾經(jīng)踏訪過此處的文人墨客留在這里的詩詞歌賦。默念著詩詞欣賞西溪比簡單的一句“真好看”來得更真切、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