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睿媽
周日晚飯后,我們帶著小睿去對面新建的廣場散步。當走到一個較高的平臺旁邊時,小睿停了下來,和我玩起了丟手絹的游戲。
正當我倆玩得起勁的時候,旁邊走過來一個小女孩,身邊還站著她的媽媽。小女孩安靜而友好地看著我們,能感覺出來,她很想參與我們的游戲,我便順口問小睿:“要不要邀請小姐姐和我們一起玩?”小睿靜靜地看著小姐姐一會后,笑著點了點頭。
我轉頭問了小女孩兩遍:“要和我們一起玩丟手絹的游戲嗎?”她都微笑著搖頭。一直站在旁邊的媽媽也催促她:“快去跟小妹妹一起玩吧?!笨蛇@個小女孩只是專注地站在一旁,認真看著我和小睿玩,我們大笑,她也跟著笑。
玩累了,小睿便停下來,開始嘗試從高臺上往下跳,再踩著另一側的花壇邊,想一步跨上這個高臺。當她發(fā)現自己一步夠不著的時候,便示意讓我?guī)兔?。這時,小女孩走到小睿旁邊,嫻熟地一步跨上了高臺,然后轉頭微笑地看了看小睿,又從高臺跳到另一邊的花壇上,繞了個圈,再走回來……原來,她在用無聲的行動,“示范和邀請”小睿和她一起這樣繞圈玩。
小睿很快領會了小姐姐的意思,開始緊跟著小姐姐,一會爬,一會跳,一步跨不上高臺,就分兩步。兩個孩子一起沿著窄窄的長方形花壇繞圈圈,完全忘了我們大人的存在。
我靜靜地在一旁觀察她倆。發(fā)現剛開始轉圈時,即使很默契,她倆也仍未有過任何對話,僅僅是用眼神在交流和示意:“我們去哪里玩?”“我們怎么玩?”當轉到第四、第五圈的時候,她倆開始頻繁對視、頻繁微笑,到最后一起哈哈大笑——那種放松和愉悅的狀態(tài),好似早已熟絡的老朋友。我完全被她倆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信任的“交往過程”深深地打動了,心里覺得特別溫暖和美好。
快9點半的時候,小女孩的媽媽說要回家了,我這才想起要問小姐姐的名字,并提議給她們拍照作紀念。一直不喜歡拍照的小睿這次非常配合,還甜甜地叫著“文文姐姐”。雖然在她倆一起玩的這兩個多小時里,沒有太多的語言交流,可那種默契程度和愉悅狀態(tài),能看出她們很是享受,因為那是屬于她倆的世界。道別時,小睿依依不舍地跟文文姐姐揮手,一連說了好幾次“再見”,我沒想到她對第一次交往的陌生朋友這么重視。
這是我第一次觀察孩子之間的交往過程,原來,在社交上,孩子天生就擁有自己的“專屬語言”、“專屬方式”和“專屬節(jié)奏”,不需要大人所謂的說教和引導。當家長退出孩子的視線,不“自以為是”地干預孩子時,孩子天然的“社交天賦”才會漸漸綻放,吐露芬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