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渺
說到孩子的不講理,幾乎每位媽都有一本血淚賬。
商場外,4歲的豆豆坐在飲料桌邊,把最后一口冰淇淋的蛋筒塞進了嘴里,哦,又香又甜啊,真心不想走,還想再吃一根。
媽媽見勢不妙,急了,一堆的道理涌上心頭:
1.兩根冰淇淋吃下去,晚飯就別指望了,長此以往,孩子有可能得胃病。
2.一根冰淇淋10元,兩根20元,真不是一般地貴啊,持家不是這樣持的!
3.男孩子要窮養(yǎng),怎么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養(yǎng)成這樣嬌縱的性格,就是一個無底洞,以后啃老怎么辦?
以上各種五花八門的道理,可以從修身齊家,一直到治國平天下,真是磬竹難書。總而言之,最后媽媽就得出一個結論:不許吃,你這孩子太不懂事了。
然后開始講道理:愛國主義教育、愛家愛身體主義教育、節(jié)約主義教育、展望未來教育、憶苦思甜教育……一千個媽,就有一千個理由和教育方式。
道理有用嗎?所有孩子都明白,那個表面上講理的媽,是來修理他們的,聽話是沒有好果子吃的。所以,“講自己的理”是沒有用的,得改為“講孩子的理”。
當豆豆吃完冰淇淋,眼睛還像餓狼一樣盯著冰淇淋時,他的邏輯是什么呢?
1.真的很好吃啊,很想再吃一根。(請問大人們,你沒有吃東西吃到停不下口的時候嗎?)
2.媽媽,我已經(jīng)3個月沒吃了,一定要吃個夠本。(你是不是禁得太過了?)
3.我寧愿不吃晚飯,也要再吃一根。(廢寢忘食,我們都不陌生。)
4.其實我不是想吃雪糕,只是很想體會下被媽媽寵愛的感覺。(孩子們太不容易了,一根雪糕,飽含著多少渴望和心聲。)
讓我們看看,倘若豆豆媽試著從“講自己的理”轉變?yōu)椤爸v孩子的理”,情況會怎樣逆轉:
豆豆吃完了一根冰淇淋,磨磨蹭蹭地不肯走,一直盯著冰淇淋柜。媽媽蹲下來,撫著豆豆的背,看了看冰淇淋柜,說:“看上去這冰淇淋太好吃了,是不是特別想再來一根?”豆豆咽了咽口水,點了點頭。
媽媽:“嗯,想吃什么口味的?”
豆豆:“軟糖味。”
媽媽:“可是過一個小時就吃飯了,怎么辦?”
豆豆焦急中,怎么辦呢?小腦袋在想。
媽媽:“哎,規(guī)定在保護著我們,很重要,可是我們豆豆想嘗嘗軟糖味冰淇淋,一樣重要啊?!?/p>
豆豆:“非常想吃軟糖味!”
媽媽:“要不,我們買回去,吃完飯,不是過半小時就可以吃了嗎?或者把錢先付了,回頭來拿;再不然,吃完飯,只要你想吃,我就陪你來?!?/p>
豆豆看見媽媽如此為他著想,心都融化了,于是冰淇淋買回家,放在冰箱里。
等吃完飯半小時后,媽媽問還在玩捉迷藏的豆豆:“豆豆,你餓了嗎?你是不是和冰淇淋有約?”
基本上,有這么一次經(jīng)驗,孩子都能記得你是階級朋友,而不是階級敵人,當他下次再想要什么時,你繼續(xù)聽他的道理,為他考慮,不到三次,他就能開始理性思考,甚至為你考慮了。
“媽媽,可是我好像還不餓。”
“我還想玩,現(xiàn)在還不想吃?!?/p>
“吃太多冰淇淋會肚子痛?!?/p>
要說不講理,這世界上沒有比孩子更不講理的;要說講理,這世界上也沒有比孩子更講理的。他們講的是自己世界里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是滋潤他們心靈成長的源泉。一個成人,能看到多少孩子的理,這個孩子,就受到了多少滋潤。同時,他就會講多少理,他的社會化過程,就會充滿了配合和換位思考。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過早講理的孩子,是非??膳碌?,甚至以后很容易變成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因為非常講理的孩子,代表他社會化得早,社會化雖是個體成長的必然,但太早的話,就意味著他的根還沒扎牢時,就開始向上沖。
高且直,脆且弱。一陣風吹來,就倒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