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鳳芝
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內利凡諾注射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的臨床研究
郝鳳芝
目的 對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內利凡諾注射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以本院
米非司酮;羊膜腔;利凡諾;瘢痕子宮中期妊娠
隨著剖宮產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 瘢痕子宮的妊娠率也不斷上升。臨床上的引產方法需要保證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從而提高產婦的引產效果[1]。
1. 1一般資料 以本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婦女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為20~40歲, 平均年齡為34歲。孕周為16~25周, 平均孕周為20周。所有產婦經(jīng)過B超檢查,均確診為宮內妊娠。產婦均自愿要求停止妊娠。產婦經(jīng)過婦科檢查, 均不存在生殖道畸形、陰道出血、藥物過敏等情況。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 將所有產婦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個組別各50例。兩組產婦在年齡以及孕周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 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1. 2. 1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產婦在臨床上主要單用利凡諾進行治療, 常規(guī)消毒操作后, 在產婦羊膜腔內部注射利凡諾針劑, 劑量為90 mg。胎兒分娩之后,對產婦實施催產素肌內注射治療, 劑量為20 U。產婦的陰道出血量如果在200 ml以上, 則需要實施清宮處理, 產婦在胎兒胎盤分娩后第3天需要實施B超檢查,對存在殘留的產婦需要實施清宮處理。
1. 2. 2實驗組治療方法 實驗組產婦在臨床上主要采用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內注射治療。米非司酮實施分服法以及頓服法, 均于飯后2 h進行服用或者空腹服用, 服藥后2 h即可用餐。產婦在第二次服藥時,則實施常規(guī)消毒, 并將利凡諾注射到羊膜腔內部, 劑量為90 mg。
1. 3臨床效果評價
1. 3. 1完全引產 產婦服藥后62 h內, 胎膜和絨毛完全排出, 產婦陰道出血停止。
1. 3. 2引產失敗 產婦服藥后72 h, 胎盤、胎膜以及絨毛沒有排出。
1. 3. 3不完全引產 介于完全引產和引產失敗之間,產婦胎盤以及胎膜存在殘留。
1. 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對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1兩組產婦引產成功率比較 由表1可見, 實驗組的引產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兩組產婦引產后清宮率比較 由表2可見, 實驗組的引產后清宮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產婦引產成功率比較
表2 兩組產婦引產后清宮率比較
米非司酮作為一種新型的抗孕激素, 不存在孕激素、雌激素、抗雌激素以及雄激素活性, 能夠與糖皮質激素受體以及孕酮受體相結合, 且孕酮受體的親和力相對較強, 能夠使受孕產婦產生引產效應。而對于利凡諾而言, 其能夠對子宮進行刺激, 從而使前列腺E上升, 并且使得蛻膜細胞壞死, 促進前列腺F2α的釋放, 從而促進宮縮, 引起流產。中期妊娠的引產, 利凡諾的劑量一般控制在90 mg, 而效應量則為120 mg,中毒量則為500 mg, 可見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然而利凡諾對宮頸不存在促進成熟的作用, 因此宮縮一般不是自發(fā)性, 宮縮過強還會導致中期妊娠的宮頸的潛伏期加長, 持續(xù)性的宮縮也會導致宮縮乏力, 引起胎盤胎膜殘留以及子宮出血[2]。
在此次臨床研究中, 實驗組實施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內利凡諾注射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 效果顯著,引產成功率較高, 可見, 此方法值得推廣和普及。
[1] 楊秀瓊.利凡諾聯(lián)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產的臨床應用.醫(yī)學信息(中旬刊), 2011,3(06):123-124.
[2] 李蓮秀.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諾終止瘢痕子宮中孕的臨床分析.醫(yī)學信息(上旬刊), 2011,4(08):200-201.
R714.21
A
1674-9316(2014)02-003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2.019
024300 內蒙古赤峰敖漢旗中蒙醫(yī)院婦產科
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婦女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組。對照組產婦實施單純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引產,實驗組產婦則實施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內利凡諾注射引產。結果實驗組引產后清宮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引產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使用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內利凡諾注射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具有顯著的效果,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推廣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