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2)
一門成熟學科的體系結構是建立在一定理論研究和實踐基礎上的。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它是由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圖書館學的知識元素構成的整體。〔1〕但是,目前學界對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認識還沒有達成一致。因此,確立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原則成為圖書館學研究中的重要任務。
19世紀初期,圖書館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fā)展到今天歷經兩百多年,已經形成了眾多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如何對這些研究方向和領域進行符合邏輯的歸納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科學合理的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對于圖書館學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黃宗忠在《圖書館學體系的沿革與重構》一文中指出:“圖書館學體系就是圖書館學內容分類、排列、組合而形成的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整體。也就是由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圖書館學各個門類、分支學科、低層次學科、知識單元、知識元素構成的整體,是理論(原理)與應用(技術)的有機結合?!薄?〕因此,為了深化我們對圖書館學研究內容的認識,為了全面把握圖書館學的本質屬性,研究構建一個完整的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是十分必要的。
圖書館學體系結構與圖書館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吳慰慈認為,“只有了解了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熟悉了圖書館學的研究范疇,并明確各分支學科在圖書館學體系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從總體上把握圖書館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對圖書館學的自身發(fā)展和演化起重要作用?!薄?〕由于圖書館學體系的不斷擴大,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是探索圖書館學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
圖書館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僅是一個整體,而且是一個有層次結構的學科體系。隨著時代的進步,圖書館學的知識在不斷積累,其體系結構也在不斷充實和完善,只有弄清它的體系結構,才能從整體上促進這門學科的發(fā)展。
學界關于體系結構觀點眾多,研究者的構建原則也各不相同,但傳統(tǒng)的構建方法無一例外地采用了劃分的方法。然而,由于劃分這種方法的邏輯規(guī)則以及圖書館學體系結構自身的復雜性,各個分支學科之間存在眾多交叉重復,因此,很難嚴格地遵循劃分的要求。根據劃分的方法構建體系結構經常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問題:
我國關于圖書館學理論的研究始于20世紀的20、30年代,這一時期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初創(chuàng)時期。楊昭悊是我國第一個明確提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學者,他在《圖書館學》一書中將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分為“圖書館學原理”和“圖書館學應用”兩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圖書館學”與“應用圖書館學”〔4〕。由于這一時期主要以圖書館的工作內容來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因此,理論圖書館學所研究的內容主要與圖書館工作相關;應用圖書館學所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在圖書館工作流程中所涉及的編目法、分類法、參考咨詢法以及應用于圖書館管理中的相關法規(guī)。
繼楊昭悊之后,杜定友、劉國鈞、李景新等學者也先后提出了自己對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見解。直至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學者才開始對圖書館學體系結構這一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隨著人們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認識不斷加深,對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劃分也涌現(xiàn)出了多種不同的觀點。其中一部分學者堅持將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劃分為理論圖書館學與應用圖書館學,代表人物有倪波和荀昌榮?!?〕雖然這種劃分方法與楊昭悊的劃分結果子項相同,但其子項所包含的內容卻不盡相同。倪波和荀昌榮認為理論圖書館學是研究圖書館學基本理論的學科,其主要內容包括圖書館學原理、圖書館學史、圖書館事業(yè)研究等,〔6〕而與圖書館工作相關的學科則歸入應用圖書館學中,除此之外,應用圖書館學還將其他學科的原理與方法應用于圖書館學,作為交叉學科包含于其中?!?〕
隨著圖書館學研究內容的不斷擴展,以及研究者認識的不斷細化,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三分法、四分法開始出現(xiàn)。比如,1983年周文駿將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劃分為理論圖書館學、專門圖書館學和應用圖書館學,〔8〕1985年黃宗忠將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劃分為理論圖書館學、技術圖書館學和應用圖書館學?!?〕隨后,吳慰慈將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劃分為普通圖書館學、專門圖書館學、應用圖書館學和比較圖書館學四個分支學科?!?0〕此外,學界還產生了以信息資源和知識為基礎的體系結構類型?!?1〕關于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觀點眾說紛紜,但迄今為止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劃分標準。
縱觀圖書館學的發(fā)展史,社會發(fā)展、經濟需求、科學技術、文化建設、圖書館事業(yè)等因素促使圖書館學體系結構不斷擴展、分支學科逐漸增多,圖書館學與其他學科交叉,產生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如圖書館經濟學、讀者心理學等,都逐漸融入到了圖書館學體系中。
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和圖書館學教育實踐經驗的積累,圖書館學研究的方向逐漸擴展到與其研究對象相關的各個領域。1999年,徐引篪、霍國慶對圖書館學體系結構這一基礎理論問題提出了新的觀點,他們將信息資源管理理論引入了圖書館學體系結構,融合了社會學相關知識,而且還將圖書館學理論建立在以網絡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平臺上?!?2〕雖然這種構建方法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填充了新的元素,但卻無法涵蓋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全部內容。
印度圖書館學之父阮岡納贊在其著作《圖書館學五定律》中提到:“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圖書館正是由藏書、讀者和館員三個生長著的有機部分構成的結合體。〔13〕阮岡納贊認為,我們無法完全預料圖書館這個生長著的有機體的發(fā)展還將經歷哪些階段?!?4〕既然與圖書館有關的各項活動作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研究內容在不斷發(fā)生變化,那么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就不可能一成不變,無論研究者以何種角度進行研究,其所劃分出的分支體系都不可能永遠充分反映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全貌。
縱觀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多種劃分方法,“劃分后的結果沒有反映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是一個縱橫交錯、層次分明的邏輯體系?!薄?5〕有些劃分方法將歷史圖書館學劃分到理論圖書館學中,而有些劃分方法將其單獨劃分出來;有些劃分方法將比較圖書館學劃分到理論圖書館學中,而有些劃分方法則將其獨立出來,成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一個重要分支,這些劃分無不造成分支學科之間交叉重復、錯綜復雜的現(xiàn)象。
一些專業(yè)教材習慣上將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劃分為四個部分,例如,《圖書館學概論(修訂本)》〔16〕、《圖書館學基礎》〔17〕將其劃分為普通圖書館學、專門圖書館學、應用圖書館學和比較圖書館學。以普通圖書館學和專門圖書館學為例,普通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圖書館學基本問題、圖書館事業(yè)建設的基礎理論以及圖書館工作原理、特點及其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專門圖書館學主要研究的是各種類型的圖書館及其特點。從普通圖書館學的研究角度出發(fā),分析其研究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普通圖書館學中已經包含了專門圖書館學。再以比較圖書館學為例,比較圖書館學從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等角度出發(fā),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圖書館、圖書館體制、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中的問題進行比較研究,以了解并掌握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點。而將比較圖書館學劃分為圖書館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最大的問題,是其所研究的具體內容往往可以分解到圖書館學的其他分支中。因此,將比較圖書館學劃分為圖書館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時,一定會與圖書館學的其他分支學科形成交叉重復。
通過分析學界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各種觀點,不難發(fā)現(xiàn):以邏輯劃分為手段的傳統(tǒng)構建方法太過刻板,無法滿足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多維、系統(tǒng)、動態(tài)發(fā)展等多方面的要求。為構建一個科學、靈活、適用性強的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應當重新審視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構建方法。
由于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復雜性,各分支學科之間交叉重復嚴重,這種現(xiàn)象也發(fā)生在其他學科中。在《學科分類與代碼》(GB/T13745-2009)中,一級學科“教育學”(學科代碼880)之下共包含教育學原理、教學論、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比較教育學等19個二級學科?!?8〕在這些二級學科中,教育學原理研究的是教育學中的基本理論問題,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規(guī)律,它是教育學中的基礎學科,為其他二級學科提供理論觀點和思想方法,為研究各級各類教育提供理論基礎;〔19〕比較教育學研究的是當前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qū)的教育,在探討其各自的經濟、政治、哲學和民族傳統(tǒng)特點的基礎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點、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科學預測?!?0〕教育學原理與比較教育學所研究的內容都涉及到教育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問題,可見教育學各分支學科的研究內容并沒有嚴格的界限。
劉洪星和徐東平在《學科體系結構及其概念建?!芬晃闹刑岢?“不同學科(尤其是相關學科)之間存在多種聯(lián)系,不同的學科能夠、也應該共享相同或相近的知識主題?!薄?1〕例如,行政管理學就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行政管理學是從政治學派生出來的,并被視為政治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除此之外,它還廣泛應用了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從而形成一個獨立的、具有多種流派的、多分支交叉的一門學科。
一個學科的各分支學科間應該是并列關系,而“概念的并列關系是相對于概念的從屬關系而言的一種關系。它是指同一個屬概念下兩個以上的諸種概念之間的關系,并列關系又可以分為相容的并列關系和不相容的并列關系?!薄?2〕“相容的并列關系是一個屬概念之下的幾個種概念的外延相互交叉,這些并列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是相容的?!薄?3〕“并列概念間的外延,沒有重合的部分,這種關系又叫不相容關系,處于這種關系的概念互為不相容概念。”〔24〕按照傳統(tǒng)的體系結構構建方法,圖書館學各分支學科之間是不相容并列關系。但正如上文所述,滿足嚴格的劃分標準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無法保障圖書館學各個分支體系的研究內容沒有交叉。而如果不再遵循嚴格意義上的邏輯劃分,那么各分支學科之間就可以呈現(xiàn)為相容的并列關系,研究內容即使出現(xiàn)交叉重復,也不會違背其構建原則,而且能夠為體系結構的發(fā)展預留空間。
事物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也不會一成不變,想要構造一個永恒的、涵蓋一切的體系結構是無法實現(xiàn)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往往會提出不同的體系結構。繼“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這三種主要的體系結構流派之后,徐引篪和霍國慶以信息資源體系為基礎、王子舟以知識為邏輯起點所構建的圖書館學體系結構也相繼成為學界的主流觀點?!?5-26〕相對于最早的“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而言,研究者構建體系結構的方法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逐步提高,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也在不斷擴展。在構建其體系結構時所體現(xiàn)出一定的發(fā)展變化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圖書館學體系結構隨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生變化也是一種客觀存在。例如,隨著數字圖書館的出現(xiàn),圖書館學界及其相關領域已經對其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也不乏有學者對數字圖書館的基礎理論進行研究,進而提出“數字圖書館學”這一概念。雖然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究竟涵蓋哪些領域,但在構建圖書館學體系時,要盡量彰顯出圖書館學未來的研究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反映和概括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另外,在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時應該體現(xiàn)出一定的超前性。在新的時代,圖書館學會生成新的分支學科和發(fā)展模式。例如,近年來由循證醫(yī)學衍生出來的循證圖書館學正逐漸成為國內外圖書館學界的研究熱點,并在學界逐漸引起重視,為圖書館學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將成為圖書館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時,可以考慮將這種具有生命力的研究領域直接列為圖書館學的分支學科。
首先,分支體系的形成應該圍繞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并且反映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例如,王子舟以知識為中心來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他將圖書館學體系結構劃分為理論圖書館學與應用圖書館學。理論圖書館學包括三個分支,分別是現(xiàn)實圖書館學、歷史圖書館學和發(fā)展圖書館學;應用圖書館學也包括三個分支,分別是客觀知識研究、知識集合研究和知識受眾研究?!?7〕這種劃分體系結構的方法使得到的每一個分支體系都能夠緊密地圍繞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涵蓋了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倘若研究者不以圍繞研究對象這一標準對分支體系進行構建,那么其所構成的體系結構就不是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更值得注意的是,構建分支體系時要明確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的區(qū)別。在日常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把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混為一談。研究對象是科學得以成立的學術內核,它是抽象的而非具體的;而研究內容往往是由研究對象派生出來的。〔28〕在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過程中,各分支體系的研究對象不能有交叉,而研究內容是可以交叉的。只有將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區(qū)分開來,明確反映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才能使構建出的體系結構更加科學合理。
其次,分支體系名稱的確立應圍繞一個成熟的核心概念。分支體系名稱的提出必須得到學界的公認,并且能夠反映一個成熟穩(wěn)定的概念。很多研究者都致力于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研究,據統(tǒng)計,迄今為止,我國對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研究共提出了近40種觀點?!?9〕研究者的熱情固然可以理解,但觀點眾多難免形成混亂的研究局面。分支體系名稱的確立雖然可以超前,然而如果沒有得到學界的認可,無法形成一個成熟的核心概念,那么所形成的分支學科也就不穩(wěn)固。例如,筆者曾試圖提出邏輯圖書館學這一概念,但在學界似乎并沒有得到公認。近年來,“制度圖書館學”逐漸成為圖書館學界理論研究的熱點之一,并引起廣泛討論,從而促使這一研究領域得到不斷發(fā)展?!?0〕可見,分支體系名稱的確立在體系結構形成過程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最后,分支體系的形成應該建立在一定研究規(guī)模的基礎上。在圖書館學發(fā)展的初期,由于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知識和經驗都處于積累階段,其體系結構直接反映了圖書館工作的具體內容。隨著圖書館學理論基礎的日漸完善、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逐漸融入更多新的內容。面對圖書館學生存與發(fā)展的新環(huán)境,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研究需要形成一定的研究規(guī)模,以推動這一學科的發(fā)展。以比較圖書館學為例,從20世紀50年代起,“比較圖書館學”一詞的出現(xiàn)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8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對比較圖書館學的研究熱情空前高漲,對比較圖書館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展開熱烈的討論?!?1〕雖然學界對比較圖書館學能否作為圖書館學的分支學科存在很大爭議,但這同時也促進了比較圖書館學在這一領域研究規(guī)模的擴大。有鑒于構建方法允許分支學科交叉重復,最終將其作為圖書館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上文的分析,一個科學系統(tǒng)的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應該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可交叉的,同時又要反映圖書館學的發(fā)展態(tài)勢。圖書館學分支體系應該或者將會包括以下三類分支學科。
基于上述學科在學界已占據主流地位并且已得到普遍認可,故將其納入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理論圖書館學是整個圖書館學研究的起點和根本。它從總體上規(guī)定了圖書館學的發(fā)展方向,是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為整個圖書館學提供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32〕應用圖書館學作為為圖書館事業(yè)及其相關因素的應用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的圖書館學分支學科,是圖書館學體系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比較圖書館學是運用比較的研究方法對不同國別、地區(qū)、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圖書館問題進行研究,從而確定它們的共同點和差異點?!?4〕比較圖書館學能夠揭示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說明的是,傳統(tǒng)教材中認為專門圖書館學也是圖書館學的分支學科。根據上文分析,由于應用圖書館學可以涵蓋專門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并且專門圖書館學在學界并沒有形成明顯研究陣容,因此暫不將其作為圖書館學的分支學科。
考慮到這類學科在圖書館學領域中的研究態(tài)勢,故將這兩種有代表性的學科納入圖書館學分支體系中。理論上來講,數字圖書館學也應該涵蓋在應用圖書館學中,但是由于其研究陣容龐大、成果豐碩,因此將其單獨列為圖書館學分支學科。數字圖書館學是研究人類社會數字資源整理、存貯和提供社會利用的一門科學?!?5〕數字圖書館學概念的引入,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認識數字圖書館研究的主要內容。制度圖書館學同數字圖書館學情況類似,其研究內容應涵蓋在理論圖書館學中,但基于制度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結構系統(tǒng)、代表人物突出以及在學界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因而將其單獨列為圖書館學分支學科。制度圖書館學的研究重點是圖書館發(fā)展需要什么樣的制度安排及其實施機制的問題?!?6〕將制度圖書館學作為一種新的研究視角,能夠有力地促進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充實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
循證圖書館學是圖書館學的一個新生領域,它是由循證醫(yī)學衍生出來的一門學科。循證醫(yī)學是指慎重、準確和明智地將最新和最好的研究依據用于確定病人的治療措施。循證醫(yī)學活動是將臨床經驗與從系統(tǒng)研究獲得的最好臨床證據結合起來。〔37〕實際上,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服務于臨床診斷的醫(yī)學信息組織,這完全符合金勝勇關于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面向信息檢索的信息組織”的觀點,是圖書館學思想在醫(yī)學領域的一種應用。〔38〕雖然目前循證的思想僅僅只應用于醫(yī)學領域,但是,在將來它可廣泛應用于其他學科中,進而衍生出諸如循證法學、循證史學等分支,這些分支共同構成循證圖書館學,為圖書館學開拓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因此,將循證圖書館學列入圖書館學的體系結構,可以豐富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促進圖書館學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圖書館學體系結構作為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圖書館學的發(fā)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圖書館學所研究的具體內容。上文所提出的構建圖書館學體系結構的方法緊緊圍繞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力圖全面系統(tǒng)反映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從而使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更加科學合理。
1.黃宗忠.圖書館學導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29
2.黃宗忠.圖書館學體系的沿革與重構.圖書與情報,2003(3):2-9
3,10,17,33.吳慰慈.圖書館學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楊昭悊.圖書館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5.盛小平.構建以知識為中心的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圖書館雜志,2006(3):3-7
6,7.南開大學圖書館學系等.理論圖書館學教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1:80-84
8,9,29.馬恒通,趙衛(wèi)利.新中國圖書館學體系研究六十年.圖書館學究,2010(23):23-29
11.劉亮.近十年來我國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研究述評.圖書館建設,2009(11)
12,25.徐引篪,霍國慶.現(xiàn)代圖書館學理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13,14.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15.劉榮祈,李錫初.圖書館學體系結構新識.黑龍江圖書館學報,1987(3):10-14
16,34.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修訂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 13745-2009.2009
19.劉曉琴.教育原理和教育學原理的思考.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96-97
20.陳時見.比較教育學的概念構建及其現(xiàn)實意義.比較教育研究,2013(4):1-10
21.劉洪星,徐東平.學科體系結構及其概念建模.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5(9):58-60
22-24.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邏輯教研室.形式邏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0(5)
26,27.楊曉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思想的演變與發(fā)展.圖書館,2009(4):17-23
28,38.金勝勇,李雪葉,王劍紅.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研究對象與學科關系.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6):11-16
30,36.蔣永福.制度圖書館學:概念、內容、特點與意義.圖書館,2009(6):11-16
31.鐘守真.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比較圖書館學研究綜述.圖書情報工作,1995(5):1-4
32.黃宗忠.圖書館學體系的沿革與重構(下).圖書與情報,2003(4):2-5
35.肖大成.在數字圖書館理論研究中引入數字圖書館學概念初探.情報科學,2004(6):675-678
37.王先林.循證醫(yī)學與循證圖書館事業(yè).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2(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