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軍
家當
JIA DANG
黃慶軍
黃慶軍,1971年9月出生于黑龍江省大慶市,1999年1月加入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現(xiàn)為正和島首席攝影師。2003年8月在中國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上展出蒸汽機車作品。2006年12月在德國紐倫堡國家火車博物館展出蒸汽機車作品。2007年12月在北京百年印象畫廊舉辦家當作品展覽。2009、2010年參加巴黎PHOTO展覽展出家當作品。2012年3月參加紐約AIPAD展覽展出家當作品。2013年9月參加巴黎Photoquai攝影雙年展展出家當作品。2013年9月在北京百年印象畫廊舉辦家當作品十周年展覽。作品在英國BBC、紐約時報、英國衛(wèi)報、德國GEO、中國CCTV-2、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等國內外媒體發(fā)表。
在中國曬家當不是容易事,如今政府已經(jīng)要求官員財產(chǎn)申報,想曬官員的家當仍然不是件容易事。
中國老百姓的家當向來簡單。衣服鋪蓋加上鍋碗瓢盆,基本就能維持一個家庭的日常運轉,有些閑錢會存到銀行,這可能是中國銀行業(yè)能有大量現(xiàn)金的原因之一吧。
70年代家當?shù)乃拇蠹亲孕熊?、縫紉機、手表、半導體收音機。當年國產(chǎn)的上海牌手表,飛鴿和永久牌自行車都是奢飾品。到了80年代家當?shù)乃拇蠹兂闪穗娨暀C、電冰箱、洗衣機、收錄機。這些家當都離不開電。我們從中能看到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電視機成了主導中國家庭娛樂方式的最重要的家當。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板電視、汽車、電腦、手機,已經(jīng)成為新的財富準則。隨著住宅的商品化,房子成為所有家庭最重要的家當,地位無法撼動。
我第一次拍攝家當作品是2003年,當時拍攝的是吉林長白山下安圖縣小沙河村呂洪民的家當。當年小沙河村被譽為人參之鄉(xiāng),所以我來到這里,想看看這里人的生活水平。當年這個村子有三百多戶人家,一千多人,記得當年我住在村子的小旅店里,問老板這里什么人種植人參有名,他向我推薦了呂洪民。在一個村子里找人并不難,我很快找到呂洪民家,說明我想拍攝他家的意圖,當年五十七歲的呂老師還是很理解我的,呂洪民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他研究出了用二茬土種植人參的方法。在過去,一塊地種植人參后要等六十年以后才可以再種。呂洪民非常愛學習,每年都會花幾百元訂閱技術雜志。呂洪民和妻子張桂蘭都是1959年支邊,從山東到這里的。1972年結婚,有二兒一女,都在幫父親種植人參。當我請他們把家具搬到房前時,他們開始感覺很麻煩的,后來還是理解了我的拍攝方式。這種拍攝方式能夠比較直接地展現(xiàn)一戶人家的家當。
2004年來到北京生活,讓我有機會看到更多的藝術門類,我對攝影有了新的認識。2006年我開始重拍家當作品,這次拍攝和過去不同的是我開始關注物、人、房子與城市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目前已經(jīng)拍攝了三十多戶不同地域的家當作品,相機也從120用到8X10,用膠片拍攝的成本很高但是我還是喜歡膠片的感覺。在這個人人能拍照的年代里,我希望我的拍攝速度慢下來。如今聽到柯達公司破產(chǎn)的消息,讓我擔心以后還會不會有膠片的生產(chǎn)(在我生活的通州區(qū)已經(jīng)找不到能沖洗卷片擴印的沖洗店,如今已經(jīng)完全數(shù)碼化了)。2009年我加入中國企業(yè)家雜志,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中國的企業(yè)領袖,我也一直想拍攝他們的家當,因為我過去拍攝的多數(shù)是普通的中國家庭,我也想看看中國的富有階層的家當是什么樣的。我嘗試過給幾位企業(yè)家發(fā)郵件,目前只收到俞敏洪老師的回信,還是很善意地拒絕了我。他說,慶軍你可能不相信,我現(xiàn)在家徒四壁,沒什么家當,不想拍攝。在2011年企業(yè)領袖年會上,我又遇見了俞敏洪老師,他告訴我現(xiàn)在搬家了,東西多了不方便拍攝。如今我來到了正和島工作,這里是企業(yè)家的精神家園,智慧者的集聚地,這讓我能更深入地接觸企業(yè)家,理解他們的精神和思想,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實現(xiàn)我拍攝企業(yè)家家當?shù)膲粝搿?/p>
我的拍攝工作并不是很順利的,在拍攝前我會直接跟每個家庭說明拍攝意圖,請他們看一些我過去拍的照片,請他們簽肖像權協(xié)議。大多數(shù)家庭還是能夠理解我的。當然我也被拒絕過很多次。例如我一直想拍攝上海弄堂里的人家,但是去了幾次都是無功而返。在拍攝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如今每戶人家都會有電視,這成了最普及的家當,我想這也是政府工作最有效的宣傳工具,記得我小時候看電視要到鄰居家,當時我們家附近只有一臺黑白電視。而現(xiàn)在連在草原上生活的牧民的蒙古包里都有電視,還是靠風力發(fā)電。從這些照片中能看出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我拍攝的這些家當作品中,數(shù)北京通州的那戶人家用時最長。當時我想拍一張北京的人家,還希望在畫面里反映出城市的變化。找了很久,在我居住地附近找到了適合的人家。開始他們并不愿意,經(jīng)過多次溝通才同意,但是要等他們拆遷的事定了以后。這一等就是四個月。在拍攝當天,所有家當擺設完畢后,女主人又不想上鏡頭。我費了很多口舌她才同意,在她身后有輕軌通過時讓我按下快門。在拍攝過程中我還讓男主人教育了一次,因為我想多拍攝幾張照片,他說你是專業(yè)的應該一張就可以了,干嘛要拍那么多張。后來我想想也是,拍攝再多的片子最后也只是用一張照片,應該讓自己想清楚再按快門。當時正是北京奧運會前夕,這張照片中也能看到北京的城市建設正在發(fā)生巨大變化??上н@戶人家我現(xiàn)在聯(lián)系不到了,當年留的電話是小靈通。
2011年我的家當作品中有了文化名人張元、藝術家何汶玦、上海80后小兩口、西藏的牧民、貴州的少數(shù)民族、山西古城里的農民、吳橋雜技團人家、南潯古鎮(zhèn)的人家、三亞的黎族人家等。在三亞拍攝的譚其珍是我拍攝的人家中家當最少的人。他住在檳榔谷里,房子有六十平米,是園區(qū)給他新建的(因為園區(qū)占用了他的老房子),但是里面的家當非常少,全部加起來我看也不過兩千元人民幣。我沒想刻意表現(xiàn)貧窮,我遇見他是在檳榔谷園區(qū)里,當時他在進行編竹筐表演,我給他拍些照片。很多黎族人不會普通話,他還會說,所以聊得多一些。聽說他住在附近,于是在他休息的時候來到他家看看。我想拍攝他的家當時,他還很羞澀,因為東西太少了。他六十歲,沒有結過婚,更多的錢都用在喝酒吸煙上了,所以家里東西很少,連床都是木棍架起來的。在拍照時他的妹妹還從山上跑過來,因為她在遠處看到哥哥的房子外面擺了好多東西,還以為哥哥喝酒喝過去了呢,所以過來看看。在他不多的家當里我看到他還供奉了一尊佛像,由于不便搬動我也沒要求他搬出來,這讓我感到再窮的人也需要信仰。2013年元旦我再次來到三亞檳榔谷,特意去看看譚其珍,他的生活還是老樣子,每天在園區(qū)工作八小時,人看上去比過去蒼老了些。
2011年四月我開車去吳橋想尋找一戶雜技人家。到達吳橋后我發(fā)現(xiàn)和我想象中的場景差得很多,城里多是樓房,雜技的特色也不是很明顯,只有到雜技大世界里才能看到很多雜技演員,但是他們的家都不在這里。我去了雜技學校也沒有收獲。我都想放棄了,但還鼓勵自己一定要找到適合的人家。經(jīng)過多次詢問得知很多民間雜技團在鄉(xiāng)下,于是按著村民的指引我來到鐵城村找到了長發(fā)雜技團團長何書勝,向他說明了來意。他為了宣傳他的雜技團同意了我的拍攝,在次日下午我來到他家,看到有幾個學員在練習雜技,他召集他的學員很快就把屋里的家當搬到院里,這些家當有家用電器,更多的是平常人家不會有的練雜技的道具。家當很快就把院子擺滿了。在拍攝時我還邀請他的學生們一起拍攝了一張。拍攝結束后我請他簽署肖像權協(xié)議,他很爽快地簽了字后又拿出一枚公章說我再給你蓋個公章,這是我收到的最特別的協(xié)議。如今他的雜技團經(jīng)營得很好,已經(jīng)有八十多人年收入過百萬元了,我們還約定幾年后再去回訪他。
在我拍攝的家當作品中,最讓我感動的人是南潯古鎮(zhèn)的沈嘉允老師。沈老師一直致力于南潯古鎮(zhèn)的保護工作,出版過多部書籍。當時美國彭博電視臺想做一個關于我拍攝家當?shù)男侣勂?,希望我的拍攝地在上海附近,于是我就想到了水鄉(xiāng),經(jīng)朋友介紹我給沈老師打電話說明拍攝意圖,他說只要是對南潯古鎮(zhèn)有意義的事他都會去做讓我拍。于是我直接飛到杭州再坐汽車來到南潯古鎮(zhèn),見到沈老師已是下午五點了。他看我的腿走路一瘸一拐的就問我怎么了,我說是滑雪摔的。我們聊天時我才知道介紹沈老師的人和他也沒見過面。我還擔心沈老師會不會拒絕我的拍攝。我給他看了過去拍的照片,他還說這樣拍呀那真是很麻煩呀。沈老師向我介紹說,有個日本旅行雜志本來想去報道周莊,但是來南潯看過和他聊過后決定報道南潯了,他還拿出雜志給我看。最后他還是帶我去了他家里看現(xiàn)場,他家是古鎮(zhèn)中的老房子,二百多平米。他兒子在上海工作。我們決定把家當擺在過廊上拍。第二天上午在兩個朋友的幫助下,我們把沈老師的家當一件件搬到了過廊上,在最后還把過廊的路給堵上了。還好十二月旅行的人不多,周圍的居民也沒有圍觀,整個拍攝過程中沈老師非常配合。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能在南潯古鎮(zhèn)更多停留,所以沒有好好感悟南潯,沈老師還一直打電話邀我以后有機會再到南潯,希望通過我的鏡頭更多的宣傳南潯。
2012年我的家當拍攝工作進展慢了下來,我覺得中國家庭有千千萬,我是拍不過來的,所以一定要拍有典型性的。十月份我和騰訊網(wǎng)圖片頻道合作推出部分家當作品,我主要是想做一次互動,在作品說明的最后我希望邀請自愿讓我拍攝的人家,沒想到刊出的當天上午我一打開電腦竟然有幾百人添加了我的qq,而且還不斷有人在添加,沒辦法我只好設置問題請希望我去拍攝他們家當?shù)娜税l(fā)郵件給我。當天我就收到了一百多封郵件,我感受到網(wǎng)絡的力量。收到的郵件有三種類型:1,想讓我拍攝他們家當?shù)摹?,喜歡作品給我鼓勵的。3,問我是否需要助手。其中有的郵件說得非常直接,如在北京120平米房子,兩臺車一個孩子,可以拍,等等。后幾天我陸續(xù)收到近六百封信件,最后決定,大約有十幾戶人家可以去拍攝,有景德鎮(zhèn)、四川綿陽、云南貴州江蘇等地。由于冬季不便于拍攝,我還是從中選擇了在北京的沈德松先來拍攝。這次和以往不同,是被攝者主動要求拍攝,就不用說服了,直接確定拍攝時間和地點,由于他家房子朝向的原因我選擇在落日的時候拍攝,并且讓拍攝者自己寫圖片說明。我們的拍攝很順利,只是老天不作美,落日的感覺不明顯。在拍攝結束后,我想請他們去吃飯,可是沈德松說什么也要在家里做飯請我吃,沒辦法我也只好從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更多積極向上的精神。他沒有抱怨只是在不斷努力,他搬過五十多次家的經(jīng)歷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我計劃在2013年把這些自愿讓我拍攝的家庭拍完。
2013年是我拍攝家當?shù)谑?,我很想看看十年前拍攝的家庭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是什么樣的。于是我在1月12號來到小沙河村,如今通往村子的公路已經(jīng)非常好了。村子里最好的房子是學校,五層樓的教學樓,在村里非常醒目。呂洪民家已經(jīng)不住在原來的房子里,換了一個更大的房子,但是由于他家的房子被水泡了,有些變形,不方便拍照,只能非常遺憾地放棄。今年年底他們家會蓋新房子,到時他邀請我來拍。我經(jīng)朋友介紹找到了村書記家,很巧佟沿江書記剛好在家里,我向他說明了來意,希望能拍攝他的家,并把帶來的作品給他看,他很理解,家里只有他和老母親在家。搬東西只好找人來幫忙,在搬的過程中佟的母親覺得搬的東西太多,不太愿意,幾次要中斷,我耐心地跟她解釋,后來我也只好同意她有些怕凍的家當就不搬出來了,老人家還拿出一個手電筒風趣地說這還有一件家用電器。經(jīng)歷了幾個小時,拍攝完成。這次去小沙河村雖然沒有拍到呂洪民的家當,但是拍到了村書記家的家當,讓我很欣慰,村書記可能是最小的政府官員了,我希望今后還能拍到更大的政府官員的家當。
在這些照片里還有一張拍攝于南非首都開普敦。當時我去參觀黑人居住區(qū),當我看到這些簡陋的鐵皮房,以各種形態(tài)存在形成了一個居住地,讓我產(chǎn)生了想走進去看看的想法。當時陪我的導游還比較擔心,但事實是我們在這里拍攝居民沒有任何不好的舉動,我就有個想拍一戶人家家當?shù)南敕?。我選好了一戶人家,請翻譯幫我去聯(lián)系,很巧這戶人家的主人都在,經(jīng)過商量他們同意了我拍攝,我走進他們的屋子看到里面的家當非常之少,在搬出來的過程中我看到在他們簡單的家當中還有電熨斗,讓我明白了為什么很多人家請黑人做傭人,他們很愛干凈,我北京的家當中都沒有電熨斗。拍照中女主人還很活潑地伸出雙手擁抱生活。我希望以后有可能去拍攝世界各地不同人的家當。
這些年拍攝家當作品我去過了很多地方,這些作品中包含16個省市。如今,中國政府已經(jīng)解決了大部分農村的用電和道路交通問題,這是個巨大的變化。有了路村里人就可以走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了電就可以看電視收到外面世界的信息,當然電視也成為很多留守老人的精神安慰。在這些照片中你能看到不同地域的人的家當會有不同。他們依然保留著自己民族的文化,他們站在自家門前,坦然地與自己的家當合影。在這些照片中無法包括每個家庭的全部財產(chǎn),但可以包括他們每天使用的東西。從他們的這些家當中你能看到這個家庭的真實生活水平。從他們的臉上你也能看到他們對生活的滿足。生活幸福和財富沒有直接關系,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東西不多,人們想要的東西太多。
遺憾的是這些照片中還沒有中國的富貴階層的家當,也許將來你會看到富人自愿公布的家當。
經(jīng)常有朋友問我這個項目什么時候結束拍攝,我想當你看到一張拍攝我自己的家當照片的時候,就是我這組作品的結束之時。
責任編輯 陳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