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生
民國“商神”虞洽卿是浙江鎮(zhèn)海人,14歲到上海謀生。他在瑞康顏料行當學徒時,聽說一家顏料批發(fā)店有一款德國進口的顏料在大賤賣。虞洽卿前往一問,始知貯裝的鐵罐因遭海水浸蝕而銹跡斑斑,“賣相”全無。虞洽卿自掏腰包買了一桶回店試用,發(fā)現(xiàn)質量完全沒問題。于是,他極力建議老板全部買進,再去掉鐵銹,更換包裝。老板依計而行,獲利豐厚。
過了些日子,虞洽卿又獲知一信息:一位上海最負盛名的德國大顏料商突然要回國,急于脫貨變現(xiàn)。虞洽卿分析,德商如此急切地大拋售,短期內不可能復返,他所獨家經營的品類定然隨之短缺,日后一定會暴漲。為了抓住這一轉瞬即逝的商機,這位還未出師的小學徒竟然不顧老板外出無人拍板,毅然先斬后奏,傾囊進貨。不多時日,原先斥責他冒險的老板喜笑顏開:這些顏料價格一路飆升!
虞洽卿25歲在德商魯麟洋行當買辦。一天,他聽朋友說一位北京軍界要員將來滬采購大宗白布,染色后做軍裝。虞洽卿馬上意識到,這是出清倉庫中大量積壓白布的天賜良機。不料,這位大員不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虞洽卿幾次上門遭拒。
一天,他發(fā)現(xiàn)那位大員正坐馬車兜風,于是,急雇一輛高大馬車,追撞上去。結果大員的車被撞得歪斜難行,大發(fā)雷霆。虞洽卿立即誠惶誠恐地“賠罪”,答應賠償一切損失,并且送大員回家,還為他置酒壓驚,又殷勤伴其游覽寺廟名勝。幾番來去,彼此終成知交。當然,虞洽卿出清庫存白布兼帶染料的大宗合同也就水到渠成了。
編輯/夕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