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利華
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一病區(qū),河南許昌 461700
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與依從性的作用
丁利華
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一病區(qū),河南許昌 461700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取該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療的110例2型糖尿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優(yōu)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其依從性。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完全依從性達65.4%,高于對照組的40%。兩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2型糖尿病;護理干預;治療效果;依從性
糖尿?。―M)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并且其發(fā)病率隨著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而呈不斷提高的趨勢,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類型,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糖尿病的治療方法相似,但其療效卻不盡相同。從某種程度而言,患者的依從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而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如能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則能改善患者的療效。為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及患者依從性的影響,該文選取該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療的110例2型糖尿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接收治療的110例2型糖尿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55例,男25例、女30例;患者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7.6±1.6)歲;患者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3.5±1.2)年。對照組55例,男23例、女32例;患者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2.4±2.5)歲;患者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2.3±2.4)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的優(yōu)質護理干預。其內容包括對患者針對患者的患病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宣傳、讓患者對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及病因有一定的了解,明確糖尿病需要堅持長期用藥;針對患者病情開展飲食指導,合理控制飲食,指導患者學會依據(jù)自身的血糖水平、年齡、體重、運動量等因素來制定食譜,保證患者合理的營養(yǎng)攝入同時達到控制和降低血糖的作用;配合治療加強患者運動,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愛好,與患者一起制定合適的運動計劃,以提高患者身體素質,幫助降低血糖;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向患者講解胰島素的存放方法,胰島素應在低溫2~8℃下保存,同時給耐心告知患者胰島素的正確注射方法,注射時應時間要準、劑量要準、劑型要準、注射部位要準,加強患者的用藥意識,促使患者自覺用藥。
1.3 觀察及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的依從性。治療效果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為評判標準,其中空腹血糖的正常標準為4.4~6.1 mmol/L,HbAlc正常標準為6%~8%[2]?;颊咭缽男砸栽撛鹤灾频恼{查問卷來評定,從患者依從的程度: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個方面調查??偡衷O為100分,以超過80分為達到完全依從、60~80分為部分依從、小于60分為不依從。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n(%)表示,組間對比以χ2來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過程中對比兩組患者的依從性,在患者出院半年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結果分別見表1和表2。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完全依從性達65.4%,高于對照組的40%。兩給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病人依從性是指病人的行為(如服藥、定期門診及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與醫(yī)囑一致性[3]?;颊邔χ委煹囊缽男灾苯記Q定著患者的行為,患者若主觀感受到應采取遵醫(yī)行為才能獲得利益,則其依從性會大大提高。
R473.5
A
1672-4062(2014)09(b)-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