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俠
摘 要:對于“兩點一線”的學生而言,忙于學習忽略運動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晨練作為學生強身健體的一種途徑,備受師生的青睞。就晨練的利與弊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晨練;益處;弊端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據(jù)專家介紹,學生晨練的意義要遠遠大于晚練。晨練對學生的身體有益。學生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晨練活動,比如慢跑、踢毽子、打羽毛球、跳健身操等,可以加大肺活量,提高呼吸系統(tǒng)的能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消化系統(tǒng),增強食欲,吸收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解決內分泌失調的問題,提升免疫力,還能給學生一天的緊張學習生活提供充分的能量物質保證,還可以提高學生大腦和精神的興奮度,使學生一天思維敏捷、精力充沛。
但是,晨練也要考慮時間、地點和天氣狀況及空氣質量。特別注意的是,在霧霾頻發(fā)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不宜組織學生進行晨練。平時,學生晨練也不應該選擇在草木豐茂的園囿進行,可以到空曠開闊的操場嘗試。注意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因為晨練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處于空腹的狀態(tài)。如果加大運動量,延長運動時間會造成學生低血糖,導致眩暈。這樣達不到鍛煉的目的,而且還會給身體帶來諸多不適,嚴重者會造成致命的傷害,得不償失。
對于學生來說,晨練比晨讀更有意思。只是生理上對睡眠的渴求也使他們愛上晨練不容易。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是,學習壓力普遍很大,課業(yè)負擔相當沉重。他們可以說是“夙興夜寐”,早晨五點多起床,晚上十點多休息,以書為伴,以題為友。這一天下來,腦力和體能消耗都很大。所以,教師在要求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支撐學習的保證。而身體素質的提升除了需要飲食上的營養(yǎng)供給外,還需要通過充足的睡眠使疲憊大腦得到休養(yǎng),否則就會出現(xiàn)學生上課昏昏欲睡,下課精神百倍的現(xiàn)象。所以,教師組織晨練的時間不應該搶占學生睡眠的黃金時間,而最好安排在早上八點左右,量要適中,時要適度,不能讓晨練成為學生的心理和身體上的負擔。此外,晨練與學生的飲食也有很大的關系。究竟是晨練前吃還是晨練后吃,一直都是一個飽受爭議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不妨讓學生先吃飯,晨讀一段時間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晨練,為一天的學業(yè)做好體能的保障。
總之,從強健學生身體的角度考慮,每個學校都要實施一定的晨練,可以結合本校和學生的實際制訂相關規(guī)章制度,確保學生體育活動的時間,還他們青春的活力與朝氣。
參考文獻:
[1]時玉英,馬成亮.體育課準備活動的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2]王崗.體育的文化真實[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01.
[3]周西寬.體育基本理論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