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肖蘋
當今社會是一個日益發(fā)展的現代信息社會,這就使得獨立閱讀能力成為了一個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學階段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通過必修課的學習,學生要“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如何在實際的教學中貫徹這一目標,成了教材編寫過程中要切實考慮的問題之一。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必修)中的“名著導讀”欄目便成了一個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好平臺。
名著的閱讀想要有收獲,一定要講究閱讀方法,而學生因為受到主客觀各方面原因的影響,很難把握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一來,想從閱讀方面獲益就成了一個較大的難題,而教師的引導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難題。那么,教師的“導”該從哪幾個方面去著手呢?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閱讀不能僅為考試而閱讀,閱讀的目的在于閱讀本身,而閱讀的動力則在于對閱讀本身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開始讀書時,無需分課內、課外,無需分大俗、大雅,而應尊重學生的閱讀愛好。作為高中生,他們的好奇心理、探究心理又面臨著一個大爆發(fā)的階段,一些神話故事類的作品可能會引發(fā)他們極大的閱讀興趣。比如,希臘神話中神的出世、神的家庭、神的創(chuàng)造、神的戰(zhàn)爭,人類世界的起源,英雄傳說等故事內容都可能引發(fā)他們強烈的閱讀興趣。當然,尊重學生的閱讀愛好并不意味著讓學生放任自流,我們老師可以幫忙學生做最基本的引導:只要思想內容健康,行文規(guī)范絕少錯誤,任何報刊書籍都可以去讀。因為閱讀達到了一定的量,就一定能摸索出一種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對于大部頭的名著,其密密麻麻的字跡,厚重的分量往往會讓學生望而生畏,老師可以嘗試著給學生進行名著“導”讀。名著因為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而學生的閱讀愛好也各自不同。比如,《三國演義》吸引的讀者基本是男生,作品中一個個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之間的心心相惜以及一場場描寫得十分精彩的戰(zhàn)役,這些都讓男生恨不得化身于其中去馳騁、去廝殺,最終成就自己的理想;而《紅樓夢》中寶黛的愛情故事以及作品中大量的好詞好句吸引的則是感情相對細膩的女生,因此不可能一開始就布置學生必須讀某某幾本名著。針對這種情況,我嘗試著讓不同的學生選擇各自喜歡的名著、各自喜歡的人物進行解讀分析,然后在課堂上作精彩的講解。例如,在組織學生讀《紅樓夢》之前,我先找了一個對《紅樓夢》很感興趣的學生,讓他對其中最感興趣的人物進行探究分析。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對林黛玉如是評價:“黛玉是一個水邊的女子,她有著如水般的靈動,如水般的圣潔,如水般細膩的情感,用水來形容黛玉,不為別的,只為她那不盡的淚水……”最后他在課堂上的精彩講解更是博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生對其他同學所讀的名著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就有了再繼續(xù)從頭細讀的欲望,這樣就達到了引導學生閱讀的目的。
二、學會精讀
因為課外閱讀時間的限制,因為理解能力的局限,很多學生在讀文學作品時往往是粗略地、走馬觀花地閱讀,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這樣就難以從閱讀方面獲益了。
要讓學生學會精讀。精讀是其他所有閱讀方法之基礎,學會了精讀,掌握閱讀本領才會成為可能。當然,學生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對所有的作品進行精讀,那么學生在閱讀課本中的名著節(jié)選等美文時,因為有老師的指導、有同學的交流,就一定要進行精讀。比如,選入課本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老師除了引導學生具體分析人物形象之外,還應引導學生從文章的布局謀篇(處處埋下伏筆),甚至文章個性化的語言、藝術手法(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等方面作精細的分析鑒賞。只有在課堂上進行反復的精讀訓練,學生才能夠學會精讀,才能夠在沒有老師的指導時去閱讀鑒賞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的朵朵奇葩。
培根說:“在人類的一切消遣活動中,閱讀無疑是最高尚的?!迸囵B(yǎng)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一個人,尤其少年人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名著作為整本的書,有著一般文章所沒有的深厚內涵和復雜結構,需要學生調動各種閱讀技能和知識積累,對其進行整體的把握和思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因此,教師對名著的“導”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參考文獻:
[1]龔偉.有序閱讀提高素養(yǎng):淺談初中生名著導讀的學習[J].考試:教研版,2008(04).
[2]于麗娜;探索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有效途徑[J].珠海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