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寬
近來被熱議的李某某案件啟示我們:不要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教育是愛的藝術(shù),我們只有把握好愛的溫度,才能讓孩子演繹成長的精彩。
記得有一次在批改作業(yè)時,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個女生S的作業(yè)本里夾著一張小紙條,是男同學J寫給她的“情書”。我想S應該不是故意讓我看到它的,它被夾在作業(yè)本后面的空白頁,而不是作業(yè)完成的那一頁。為了判斷她是單純的“被追求”還是也有“想法”,我決定把紙條放在我批改的那一頁,這樣她肯定可以看到,我想看看她有什么反應。
第二天第一節(jié)是我的課,課前科代表來拿作業(yè)去發(fā),待我到教室上課時,J正在做課前準備,S則在擦眼淚,顯然她看到了那個紙條,也許她在等待“暴風雨”的到來:被點名批評、通知家長到校、寫檢討做保證等,這也許是學生心目中的班主任處理這類問題的慣用方法,下“猛藥”把早戀扼殺在萌芽之中。
在我印象中,S害羞靦腆,是思想端正的“乖乖女”,她的流淚似乎已經(jīng)證明自己的無辜與委屈。而J性格內(nèi)向,期中考試成績有進步,近來科任老師反映他在課堂上開始主動回答問題,學習勁頭高漲,狀態(tài)趨好,殊不知青春期荷爾蒙在作怪,讓他有了早戀的萌動?;谶@一學情的分析,我沒有大而化之。在接連三天的課堂上,我沒有批評J,而是選擇一些有難度的題來連著提問他倆。我要示意J,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他的問題,而且你“連累”了S。故意提問有些難度的問題,意在提醒他們要專心學習,還有很多知識需要鉆研。沒有當堂批評J,是給他“留面子”,警告他要“懸崖勒馬”?,F(xiàn)在的高中生觀察力強,他們應該能明白我的用意。
在周五批改作業(yè)時,我欣喜地看到J作業(yè)下面有一行字:“老師,一切盡在不言中!謝謝!”S一如既往的勤奮,她經(jīng)常在周記里抒寫心聲,課下也會與我探討問題,這種互動延續(xù)著師生間的默契與信任。之后的J一直在進步,后來出人意料地考上重點大學,S則考進首都的名牌大學,教師節(jié)我都能收到他們的祝福短信,心里暖暖的,我慶幸自己當時的冷處理。
早戀的不一定就是“壞學生”,有時事態(tài)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如果我們不加分析地進行暴風驟雨式的懲戒和說教,只會失去學生的信任、挫傷自尊、激起反感,效果將適得其反。有些道理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點就通,一說就懂,我們要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給他們一個自省和反思的空間。這需要我們用心觀察、正確引導、巧妙點撥、靈活應對,有時“春雨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更有效。
把握好愛的溫度,烹調(diào)滋養(yǎng)心靈的雞湯;與學生相伴成長,收獲幸福的榮光。